标题 |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 |
范文 |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1统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2设计说明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方法,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本节课主要是教学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要求学生知道这四个方向,并能在已知其中一个方向的条件下,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例1时借助情境展开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增加他们探索、体验的机会,使他们学会正确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如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有哪些物体,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能迅速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转一转”,使学生体会顺时针方向的规律,加深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指南针 学生准备:指南针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北京) 师:下面老师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及周围都有哪些建筑。(课件出示教材2页主题图) 师: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的哪面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来仅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学生自由汇报,有的学生知道东、南、西、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尝试描述,感受方位词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时的方便,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1的情境图)你们知道他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吗?(小明面向的是东)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他面向太阳,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课件出示:小明面向的方向是东,他背对的方向是( )。 (强调: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东与西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东,背对的是西,反过来,当你面向西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东) 课件出示:小明的右边是南,左边是( )。 (强调: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南与北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南,背对的是北,反过来,当你面向北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忆方向呢?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师: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感受到了什么?(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把下面的四句话填写完整。 图书馆在校园的____面,体育馆在校园的____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____面,大门在校园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吗?(学生用手指一指,并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向东面,一起说儿歌,并指出方向。(学生边说儿歌,边指出方向) 师:我们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请大家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学生先自由说,再指名说,其余学生根据他说的用手指出东、南、西、北) 3.体验顺时针转动。 (1)游戏:听口令。(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向东面,向右转,面向南面,再向右转,面向西面,继续向右转,面向北面,接着向右转,又回到了东面。(正好转了一圈) (2)再次感知:按照刚才的顺序让学生再转一转,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东、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顺时针、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3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4学习目标 1、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3、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导学案 自主预习整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了24时计时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 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闰年( )天 日1日=( )时 时1时=(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页第6题,说说怎样想的? (1)、3年=( )个月24个月=( )年 (2)、 7月有( )天15时是下午( )时 (3)、展览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 )小时。 交流合作 1、说一说时间单位的知识。 2、议一议有关时间知识的要点。 3、你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4、你会计算起止时间和经过的时间吗?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组抢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忆?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反馈测评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第6题: 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先求上午在校时间: (2)再求下午在校时间: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时间: 2、出示钟面: (1)现在是几时几分? (2)17:00开往长沙的火车现在开始检票了,还有多少分钟开车?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误了时间,会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间,时时处处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案5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1、2、3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