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范文

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民族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设良好条件,成为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大课堂,并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为民族文化传承事业注入蓬勃生机。

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一些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理论的理想课堂之一,许多人都把它视为自己的“终身学校”、“生动的百科全书”。博物馆在教育上的贡献和作用在于它是正式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是社会的表达,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者。[5]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的载体,凝聚着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叙述着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示着民族文明与智慧,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特别是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还不够深入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发挥其特有功能,创造良好条件,为日渐式微的民族文化传承事业注入蓬勃生机,并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文化传承上的有效衔接。

宁德俗称闽东,是全国最主要的畲族聚居地。闽东畲族文物馆坐落于宁德市蕉城区中华畲族宫内。中华畲族宫是宁德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全国唯一畲族朝圣地,现已成为宁德市知名旅游景点。闽东畲族文物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畲族文物1000余件(套),全面展现畲族历史进程、经济发展、革命斗争史、文化艺术等民族历史文化和独特风情。200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列为“畲族分馆”。2012年,被福建省委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命名为“民族工作理论宁德研究基地”。2013年,被福建省民宗厅和体育局命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2015年,被宁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命名为“宁德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自2007年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各界人士50余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儿童约占参观人数的30%。闽东畲族文物馆作为畲族专题博物馆,开馆以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教育条件,在畲族文化传承教育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一、突出主题教育,确立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理念

《文物保护法》第40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应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民族博物馆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文化知识资源,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极佳场所,也是培养青少年高尚情操,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教育基地。我馆在文物陈列内容的安排上,精心策划、科学陈列、生动展示,力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闽东畲族文物馆在建馆之初,为全面展示畲族悠久的历史进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类畲族文物,充分展现了畲族文化丰富性、独特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一是展示畲族悠久的发展历史,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紧密团结;二是展示畲族传统文化和独特风情,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展示畲族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四是展示畲族经济、文化等发展成就,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英才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系统有序的畲族文物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民族文化符号。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在少数民族中代代相传的过程,亦即下一代对其民族特定符号了解、识别、认同、记忆与应用的过程,也是其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2]

二、开展丰富活动,形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开展文化活动是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既有助于扩大民族影响力,同时也能满足大众文化需求。近年来,闽东畲族文物馆通过各种形式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如,2009年9月,举办“畲歌颂祖国──畲族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畲族歌会;2010年8月,举办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活动;2012年10月,举办畲族风情油画展;2013年11月,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歌会;2013年12月,举行畲族祭祖大典;2014年10月,举办畲族书法家雷雅群榜书艺术展;2015年4月,举行福建省第四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分会场畲族民俗表演活动。实践证明,通过举办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对群众加深理解畲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有着显著效果。

三、加强馆校合作,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具有精确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具有系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功能。[3]而学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设置校本课程进行民族文化教育。闽东畲族文物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参与审稿、编写教材和教学协助学校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一是参与编审校本教材。近年来,参与编写和审稿的校本教材有宁德市民族中学的《畲族文化简说》、《畲族文化读本》、《畲族文化常识》,宁德蕉城金涵亭坪民族希望小学的《畲寨风情》,宁德蕉城民族中学的《畲族文化》,宁德蕉城民族实验小学的《畲族文化读本》。二是安排工作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畲族文化授课。自2013年起,每周二下午,我馆安排2名工作人员分别到宁德市蕉城区民族中学和民族实验小学授课。授课人员对博物馆自身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设计制作的教材,图片精美、版式活泼,比较适应学生的求知特点,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设立非遗传习中心,培养畲族传统技艺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以宁德为例,2015年12月全市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有6项,省级有12项,市级有25项,内容包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等。相应的传承人,国家级有4人,省级有15人和市级有31人。闽东畲族文物馆高度重视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保护和研究工作,通过设立传习中心进行各项传统技艺的传承教育。一是设立畲族传统武术训练基地。充分发挥省级训练基地的辐射作用,长期开展畲族传统武术的训练、交流和比赛活动。近年来,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畲族武术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民运会,取得佳绩。二是设立畲歌传习所。传习所邀请畲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授课,已培养了数十位畲族小歌手。三设立畲族民俗展示中心。2009年,我馆建成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中心,日常供畲族群众对歌及各项非遗技艺的训练。扣人心弦的畲族民俗表演活动“起洪楼”、“上刀山”和“过火海”曾多次在展示中心演出,吸引了大量市区民众和外来游客。

五、结语

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成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4]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大众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是民族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文化学家认为,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教育过程。[4]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开展的长期工作。目前,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上尚未形成有效机制,特别是传承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由于课程设置、升学压力等,未能有效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教学。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地区单一或多个少数民族的专题博物馆,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影响力,决定着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应发挥起“排头兵”的作用。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