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
范文 |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或礼物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一包东西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找一找: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剪一箭: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剪一刀,能把它变成几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彩纸、小棒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乐学善启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这不,它们正在玩“猜图形”的游戏呢。你们想玩吗?(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猜完取出这个圆形)接着再依次出示一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一个正方形、三角形,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把它猜成圆形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和 “角娃娃”交个朋友,认识角这个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乐学善思,探索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师:在图形娃娃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大家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现在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校园去找找,看看角都躲在哪? (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角,教师总结。 老师这儿也有几种物体,你们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 (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学生上前指出哪些部位藏着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剪刀、吸管、水管里用彩色线标出这些角。(课件演示)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①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三角板,跟着老师做:用角的顶端轻轻扎扎我们的手心,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然后再摸一摸角的这边和这边,是怎样的呀。(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3、乐学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出示一张圆形的纸,问:大家看,这张纸上有角吗?(没有)你能用你会变魔术的小手将手中的纸做一个角吗?(小组比赛) ? (学生小组活学生"折角"活动)。 师:老师看到各组同学折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有这样的吗? (教师一手持折出的黄色"直角") 举起来让同学看看。 ②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大的角?顶点不变。试试看!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让学生比较大小。 ③谁能折出比老师这个角小的角?也是顶点不变。试试看! 教师将两个折的角重叠,再让学生比较大小。 师:可见角不仅有大的,也有小的。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 (2)认识角的大小 ①师: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这个角的边是可以动的,我们就叫它活动角。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吗,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吗?试试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叫“超级变变变”。 好,听老师的口令,举起你们的小手,先摆一个角。跟着老师说:变大,变大,再变大。问:“这个角是怎么变大的?” 师:现在把它变小,变小,再变小。怎么会变小了呢? 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③比大小: 师:(出示师摆的角),谁敢跟老师的角比大小?(请一名学生上来)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跟学生的角重合) ? 师:大家认真观察,老师的角的两边刚好跟这个角的两边怎么样?(紧靠)为什么老师的边这么长,跟她的角却一样大呢? (学生的角张开一些后,问:现在谁的角大?为什么你们的边这么短,却比林老师的角大呢? ??师:那说明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板书: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乐学善画。 (1)观察画角 师:请看黑板,我们先来学习怎样画角。( 教师示范) 师:谁能说一说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动手画角 师:你觉得画角时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画的时候要把尺子按紧,否则线画歪了,就不是一个角的图形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智力闯关) (1)辨一辩 (2)排一排 (3)数一数 (4)摆一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娃娃,那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儿歌出示: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五、作业: 1、画一个角,并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2、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带孔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灯片,练习指角、辩角。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动手操作,比角 1.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2.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出示幻灯片,练习比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现在大家已经会比角了,那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比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5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6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加强学生的直观操作和探索活动。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条若干,手工纸若干,图钉若干 教学设计 【活动一】引入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片,这是什么? 生:是圆形的纸片。 师:老师今天就用这张小小的纸片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大家想看吗?那可要看仔细了,我先将它对折,再折。然后用剪刀这样一剪,猜一猜变成了什么? 生:五角星...... 师:哦!真厉害,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边揭示谜底边展示在黑板上)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板书:角)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补充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黑板上的五角星是一颗闪烁着智慧的数学星,我们将奖给在这节课上开动脑筋,善于发现,积极发言的同学。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藏着角,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它也藏着角宝宝,你能将它找出来吗?现在就拿出你的三角板,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三个角,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尖尖的。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很滑。 师:引导学生有序再次摸一摸角,对这就是角。那我们数学上又是怎样来表示角的呢?看清楚了。(示范画角)老师怎样画出角 生:先打一点,再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师:点,直直的线。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他们有没有属于自己名字呢,请孩子们自学数学书32页。再告诉老师 生: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板书)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它可是个顽皮的家伙特别喜欢捉迷藏现在它藏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我们赶快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生:小组活动 师:瞧,它又藏到了图行客人中,我们把它找出来。 【活动三】创造 1.折角 师:孩子们真棒,一个也没有逃出你们的慧眼。那你们想不想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角呢?现在拿出你们的手工纸,比赛开始! 生:折纸 师:展示几个动作快的孩子的做品。(这是角吗,它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2.做活动角 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试试吧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活动五】牛刀小试 1.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p35练习八第2题) 2.开放题:对着正方形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活动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有哪些收获,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到家再找一找,角是不是又藏到你家去了呢?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7学情分析: 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渗透集合与无限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鸟巢”引入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角”。 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怎么验证呢? 二、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请小组合作给角分类并反馈。 (2)认识锐角与钝角的特点。 (3)巩固认识的锐角和钝角: a.完成书本练习P52并反馈。 b. 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情景出示大三角尺与小三角尺在吵架,大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大,小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与大的一样大,你们怎么认为呢?同桌讨论。 (2) 学生上来演示比较,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学生拿出学具角摆角。 (5)教师摆角。 (6)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叉口有关。 (7) 讨论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说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什么角。(9:00、9:45、10:00、9:30) 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 )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四、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8一、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老师在关键处启发诱导,直观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感官上的效果,激发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1、授课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课本第38~39页。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对初步认识角有表象基础。 四、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一张长方形的纸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贴图片。图片中有红线勾画出的角。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体上有角?比一比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一一回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出示实物,请学生来指一指。) 4、(预设:学生可能指对,直接进入环节5。亦可能指错进入本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指的是这样一个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生答)对,这是一个点。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学生重新指角) 5、师:这一次,大家指角的时候,不单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的图形(师示范画出来)。 6、师:它们就是我们数学王国图形家族中的角成员。刚才大家指的这个点与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教师边说边板书,一起口述一遍) 7、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弧)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学生书空)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8、(练习)师:我们这里来了一些小客人,都说自己是角,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第1题)先仔细观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纸折个角呢?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10、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自己也动手折了角,现在我们要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11、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七、板书 顶点 边 边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9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角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角(师指一角)与屏幕上的角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师:象这样的角叫直角。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当看到标有直角符号的角时,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同学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师:我们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师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拿出课前发的圆形纸,看看在这张纸上有角吗?老师正在发愁怎样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试试看。(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学生动手折角,展示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一个直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这个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伸出你们的食指,书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0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1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2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重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由此引出课题:“角” 二、教学例1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 学生活动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学例2 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两边的画法。(方向)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师巡视 四、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五、总结: 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1、随堂练习 2、找找生活中的角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4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实物投影、三角板、活动角、;学生每人一个活动角、一副三角板、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角的知识,你对角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课本38页校园一角情境图) 图中那些地方有角? (用多媒体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说说角的样子? b.指出下列各角中的顶点和边 2.动手实践,感知角 活动一:折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你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折角是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进一步感知角,获取实际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带角的图形,真正感悟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这就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学生心中,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活动二:超级“变变变” 同学们,拿起你桌面的活动角,我们一起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变大,变小,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教师怎么变大,怎么变小的?角变大时边变了没有? (通过活动,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奥秘,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会讲出来,充分的感知角,用变魔术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画角 每人动手画一个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三、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你能找到吗? 2.画一个有更多角的图形。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5【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39、40页《角的初步认识》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基于学情】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构建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主题图,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1、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直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圆形纸等。 【教学思路】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好吗?是这样的,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装的是个什么图形? 教师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怎么样,猜猜这个信封里面又会是什么图形? 师: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对,大家真聪明(边说边取出长方形)。这可是个长方形,大家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幻灯片出示课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角) 2、观察角 在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39页例1) 师:老师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这些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思考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地方。和同桌说说。生汇报: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师指着第一个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指着第二个角让学生说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说角的各部分名称由学生指出来。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练习: 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有这个重要的发现,就能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②根据角的特征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里有角。 ③角真是无处不在,在我们学过的图形里也有角,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 出示一张圆形 师:圆里有角吗?那你能动手折一个角吗?动手折一折。 用折的角碰一碰手心有什么感觉?这个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再摸一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 4、感悟角的大小 这是同学折的角,这是老师折的角,一样大吗?看来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有准备好的卡纸做一个角。 展示一个学生的角。它的两条边会活动,在数学里叫活动角。老师领着学生做活动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角是怎么就变大的,怎么就变小的。(让学生说说,老师示范再说一说) (老师拿出一个边很长的角。) 师:谁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怎么知道那个角大呢?怎么比?(让学生示范比一比) 练习: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的大小之争》 先猜一猜那个角大再看动画。 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5、画角 师:今天小朋友认识角,那你们想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到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 (教师演示画角,并说明画角的方法。) 师:你们想试试吗?一起来画一个角吧。画完后再画一个和刚才的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小结: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