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论文 |
范文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论文 一、鼓励幼儿探究和标新立异,保护幼儿创新精神的萌芽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由此可见,好奇、好问、爱探究的天性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各种创新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异想天开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中、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一次美术课,班上一位小朋友在画完了一个小朋友后,又在旁边加了一团黑色二家长接孩子时,当孩子高兴地将画交给妈妈时,妈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幼儿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瞎画,你没看见教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表面看来家长是要求幼儿遵循常规,学习范画,实际上却粗暴扼杀了幼儿的一次创新体验,一个创新精神得以萌动的绝好机会。因此,成人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正确对待和鼓励幼儿标新立异,使幼儿勇于尝试、探索。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把鸡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鸡,做化学实验乃至起火,因顽皮被学校开除。但母亲能容忍他的“顽皮”、“出轨”行为,使他的创造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成为著名科学家。由此可见,幼儿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有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保护好奇,鼓励探索,适度引导,定会有所收获。总之,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好奇的天性和心理需求,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使幼儿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二、给予幼儿独立的自由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 一提“学习”,恐怕许多家长和教师马上想到的就是读书、写字、计算等。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它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近三十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社会学家等围绕游戏和儿童的发展问题,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同时游戏也有益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与自信心、坚持性等品质的培养。 游戏为什么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关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游戏中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机会、自主安排游戏的角色,使幼儿能够变换多种方式来对待物体。他们可以对同一物体做出不同的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出同一动作,反复尝试自己的动作与物体、手段与目的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扩大了他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自由的活动、自我的实现,这能不说是一种创造。 孩子喜欢嬉水,只要允许玩,他就会用各种容器在水池里舀水,倒来倒去,忙得不亦乐乎。他也会把纸盒子、小石子、塑料泡沫、方糖甚至土放人水中,看它们变得怎么样。我们并不期望孩子会像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一样,能从与水的接触中得到灵感,创造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来。对孩子来说,让他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最终达到一种似懂非懂的理解,这就是孩子这类活动的全部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孩子这种独立、自由的活动中,正逐渐滋长着阿基米德式的创造性智慧和创新精神。 从2岁左右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内在冲动的激发而开始涂鸦。这种乱涂乱画的线条对成人来讲毫无意义,甚至会使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长感到恼火。但是,这都是孩子真正的创造。在一次儿童绘画大奖赛中,评委们为了表示公平,将孩子按年龄划分为了3个组。在对孩子的画开始评价时,评委们惊奇地发现,从总体上他们都愿意给最小年龄组孩子们的画打最高分,而给最大年龄组孩子们的画打最低分。因为前者富有创造想象,充满童趣。而后者却比较呆板,有了更多的成人刻意雕琢的痕迹。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创作自由,那么孩子会更多地创造性地表现自我。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就自然得到历练和发展。 创造并不神秘。创造性,更多地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可以养成幼儿乐于探索与想象、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这正是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学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 三、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谓创设情境,即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就必须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境,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玻璃球、海绵等。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积木,发现积木一次一次浮起来。他又从水里取出玻璃球,再一次次放入水中,发现玻璃球仍沉在水里。当他们拿起海绵用力按人水中,海绵浮起来了,几次反复后,他又开始用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人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正是在这种反复操作中,孩子们发现了:海绵轻,浮在水面。但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了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并不复杂,所发现的这一道理极为平常,但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地进行的,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动手操作中强化了思维活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发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教师的教案、幼儿园的总结等文本中,发展创造力成了不可缺少的目标或结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发散思维也因此成为许多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终目的。然而,动手能力只属于创造力结构的技能维度,只是创造力的外显形态。作为教师在教育中更多的是要培养那种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的内隐的创造力,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育者并不一定专门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开设所谓的“创造角”。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人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课堂上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精神、创造冲动充分释放。 幼儿阶段,培养或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应成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点。尽管“阳光下并无新事”,然而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的却都是新事,人生来就具备一种创新精神,而且创新精神在个体将来的`创造力发展中起着激励、驱动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应注意一次教育活动中涵盖的内容不要太多,发教思维的训练也不可过频。比如,在认识鸡蛋的教育活动中,从认识鸡蛋到认识生熟鸡蛋,再到让鸡蛋站起来。教师想“教”给孩子的内容过多,孩子匆忙应付,囫囵吞枣。好奇心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却来不及强化,未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培养。 四、赞赏、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创新尝试,激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幼儿离不开成人的赞赏。因为幼儿最能敏锐地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成人的态度是幼儿对自身言行做出判断的依据,赞赏、肯定是激发幼儿内心张力的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动力。 一位美国幼儿教师教孩子画苹果。她先发给每人一个苹果,让他们看、摸、闻、吃,然后教他们画。一开始,多数孩子画得像西瓜,但老师说:“画得太好了!这一个色彩漂亮,那一个比例准确;这一个笔法流利.那一个构图新颖。”总之,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结果是老师越表扬,孩子画得越起劲。这位老师认为,探索应是有激情的主动行为,从探索到发现,应该是以教师对孩子的充分的理解和充分的肯定为基础的。赞赏可以使孩子增强自信,孩子有了自信才会勇于探索和创新。因此,不管孩子学什么、干什么,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情绪体验。赞赏可以引发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愉悦的情绪体验、勇敢的创新精神、智慧的创造火花,可以让他们在具有成就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新五稚嫩的,探索是孱弱的,成功是艰辛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呵护呢! 学会赞赏是获取教育成效的先导。所以,不要忘记赞赏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孩子,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独特甚至调皮、顽劣;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滴成绩;赞赏他们的爱心、善意和努力;赞赏他们能用自己的眼光来整合他们暂时还无法准确认识的世界;赞赏他们每一次的尝试、探索;赞赏他们幼稚的提问和由此产生的近乎荒诞的创造性思维的萌动,虽然他们距离成熟还非常遥远,但是微笑着的赞赏可以引领孩子不断地探索、创新、进取、发展乃至成熟,并且有可能一次次地跨越和超越。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中,我们还苛求什么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我们的教育无疑应担当起开发培养创造精神的时代责任,而万万不能留下窒息创造的遗憾和过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要珍视幼儿的好奇,保护幼儿的标新立异,提供幼儿创新精神发展的自由、轻松的环境氛围,精心安排教育活动,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赞赏和激励孩子的探索创新,努力让幼儿在创新教育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