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石潭记教案 |
范文 |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石潭记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读一读 1、导语: 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求学生意见。 3、组织学生诵读课文。 4、评价学生朗读。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价朗读。 二、想一想 1、导入想一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情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交流、评价。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发言反馈。 读文作画。 交流、评价。 三、比一比 1、导入活动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背诵比赛。 2、组织比赛、评价。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比赛。 参与比赛。 完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 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中的乐? 教学设想: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文中的乐(难点)。词语、生字结合预习当堂解决,个别晦涩语句、文言活用现象,只要能大体把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与《马说》的作者韩愈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走进文本 (一)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师生评议后教师范读 (二)译一译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注意纠错和补充,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三)议一议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从音、形、色三方面入手。 2、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水特点: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写潭水。 写法:动静结合 心情:愉快 写鱼,动静结合,侧面衬托水的清冽。 3、文中写景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抓住了事物特征。 (1)突出了“石”。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 “闻水声,如鸣佩环”(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后面还有“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2)紧扣“清冽”写潭(水)。 4、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 (2)引导结论:乐 (3)讨论: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水声动听,环境优美,游鱼逗乐。 (四)比一比 当堂背诵,比比谁背得最快。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大家已经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分析。 小石潭记教案 篇3内容预览: 《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下列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寂寥 幽邃 居 隶(实词) 以 可 以为(虚词) 理解下列语句中文言词的活用: 心乐之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2.感受小石潭独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乐的心情体验,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心理感受。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预习要求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作品。 2.诵读课文(不少于三遍),借助注释口译全文,发现标记疑难词句,并试行索解。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方法一:本文寓情于景,可诵《江雪》导入,赏析诗中的景与情,引导学生领会柳氏的诗和游记景中寓情、寄情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景与情。 方法二:本文抒发的是作者遭贬后的心情,可适当从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及有关诗文(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入。 二、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或示范,重点是对长句朗读节奏的把握和感情的处理。 3.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讨论解答。着重理解以下重点词句: (1)“以”的用法:全石以为底(作为,成为) 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过清(由于) (2)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而行。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心神凄凉,令骨子感到寒冷。(或按课文注解译) 心乐之(意动用法):心里以之为乐(或:心中为此而高兴、心中感到高兴)。 ⑶根据“教学目标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通译全文。 ⑷整体感受全文的感情脉络:作者因遭贬失意而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潭水便感到高兴,水之清、鱼之乐又带来了片刻欢愉,但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悲凉心境,感情由“乐”而“凄”。 三、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最具特色,特别精彩?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完成课后“阅读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揣摩品味 1.根据上一课布置的“练习2”进行汇报交流。 2.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进行讲评,重点归整出以下内容: 第一段:①听觉:未见水先闻声,喻以玉响,清脆悦耳。 ②视觉:清;触觉:洌;精练传神。 ③视觉:石奇,形杂,树木青翠,富于变化。写石写树,都衬托水之“清”,全段写发现水潭之乐,句式整散结合,用语简洁自然,节奏张驰有致。 第二段:①“空”:如无水之境,突出“清”。 ②光与影:亦见水清。 ③静与动:游鱼忽静忽动,悠然自得,可爱之至; ④“乐”:拟人。全段以鱼写水,既写出鱼之可爱,也写出水之清澈,又写出人之欢愉。 第三段:写溪之曲折,比喻巧妙,生动形象,特征鲜明。“斗”与“蛇”,一静一动,光线或明或暗,突出其曲折;“犬牙”比喻岸石,突出其参差错落。 第四段:写四面环境,突出“寒”、“清”的特点,寄寓作者心境之寂寞。 第五段:交待同游之人。 二、熟读背诵 要求学生熟练而有表情地朗读,有可能再将全文抄写一遍。当堂背诵课文。 三、比较拓展 1.根据“练习8226;探究”一:讨论本文与《与朱元思书》、《水经注》中写水写鱼的异同。 理解:三文都以鱼写水之清,吴文、郦文都直接写水,柳文则作侧面描写,不着水字,却处处写水,以鱼、石、影的清晰可见反衬水的清澈见底。柳文还移情于物,以鱼之乐表现人之乐。 2.有条件,还可以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写遭贬后的心态作比较,谈谈看法。 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不必统一认识。 四、课后作业 1.选择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应练习。 2.阅读《课外阅读》(八上)中元结的《右溪记》一文,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小石潭记教案 篇4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 三、齐读课文 四、教学目标完成 1、讨论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 熟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翻译全文 小石潭记教案 篇5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背诵全文。 2.能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3.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背诵全文。 2.能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3.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自主导学】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 ,也可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清洌( ) 参差披拂( )(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悄怆幽邃(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特别) B.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住,到) D.潭中鱼可百许头。(用在数字后,表示不定数) 4.填空。(8分) ①本文作者是 代的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 ”。 ②《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澈的语句是;间接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5.文章中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8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6.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7.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 ②清: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③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④以: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 8.解释加点的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并探究说明这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下见小潭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潭西南而望 ⑤斗折蛇行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神寒骨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反馈检测】(20分) 10.解释加点的词在句子里的意思(6分) ①日光下彻 ②俶尔远逝 ③如鸣佩环 ④心乐之 ⑤近岸 ⑥隶而从者 11. 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4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②以游鱼来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③以“阳光”“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的句子是: 13.读了课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3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特点生动细致地状写景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重点难点】 1.领会作者抓住特点生动细致地状写景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自主导学】 14.填空。.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②描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③描写游鱼动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子是。 15.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上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语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 16.课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条理十分清楚。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17.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 鱼,则变换为 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18.品味下列句子的妙处。 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说说“闻”“伐”“取”“见”好在哪里?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文章写景与感情相融。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20.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试举例对这一写作特点进行阐述。 【反馈检测】(20分) 21.文中描写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的 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 的情感。(3分) 2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2分)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有何作用?(2分)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负势竞上 ②泠泠作响; ③望峰息心 ④ 横柯上蔽 ⑵翻译下面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⑶请说出文中的观察角度是如何变化的。(3分) ⑷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是怎样一种感情?(3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