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
范文 | 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诗词赏析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感情豪迈开朗,磅礴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月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换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自古山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首选。山所拥有的雄伟往往成为大众远大志向和雄伟抱负的寄托,那么山的这种属性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山的形成与分类 【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动讨论】 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 【总结分析】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活动:(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并填注在板块示意图中。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二)板块属性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模拟板块运动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以课室的中线为界,左边的同学为第一组,右边的同学为第二组,请各组各派两位代表。 2.两组的代表抓住泡沫板的'两端。 3.第一组的两位同学从泡沫的两侧使劲往外拉。 4.第二组的两位同学从泡沫板的两侧使劲往内挤。 讨论 : 1.将泡沫板从两侧向外拉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与地壳板块水平运动有何联系? 2.将泡沫板从两侧向内挤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与地壳板块水平运动有何联系? (四)褶曲的判断方法 1.结合上图,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背斜和向斜? (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为背斜、向下为向斜。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从地貌景观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皱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展示: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五)褶皱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中间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中的矿石很可能被蚀搬运掉了。 四、断块山 (一)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体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断层位移与地表形态 断层 地表形态 断层的位移 以水平方向为主 错断原有的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以垂直方向为主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 断层构造带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四)断层构造地貌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地貌 块状山地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裂谷或河流 实例 庐山、泰山、华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1)汾河谷地 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在地质史上为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粮、棉产地。 (2)渭河平原 又称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五)断层的实践意义 1.利用断层找水。断层由于岩层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3.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裂度会变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山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地貌特征及其实践意义。在山地形成学习中了解了板块运动的基本特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