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
范文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 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1)学生自学。 (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 (1)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别针长34()。 (6)小红身高120()。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2)一根绳长15分米。() (3)一块橡皮厚1米。() (4)10分米=1厘米。()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 1 0毫米 1分米= 1 0厘米 1米= 1 0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会选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交流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测量引入 师: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先估一估,然后进行测量。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桌面的长、宽时,用“米”和“厘米”做单位都不太合适) 师: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线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用手势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学生尝试画线段,集体评议。 强调:从0刻度线出发,要标好端点和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让学生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列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画1分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尝试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开验证: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长?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观察发现:1米=10分米,用手势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几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几米? 3.单位换算。 (1)教学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个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等,教给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系统梳理,体会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你能按顺序给下面的单位排排队吗?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据排好的单位,观察思考: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示范一次,接着学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选题目邀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练习五第3、7题。 (1)杯子高1() (2)螺丝钉宽5() (3)牙刷长16() (4)蚂蚁身长6() (5)一步长5() (6)尺子厚()毫米 3.选择合适的长度在()里画“ √”。 (1)黑板长()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将前面的单位“毫米”换算成“厘米”。 7、完成练习五第9、10题。 第9题,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题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将2米换算成20分米来计算。 8、知识应用: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带沿着黑板的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根这样的彩带? 学法指导:谁能换一句话来表达题目的意思?明确本题实际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几个5分米,即30里面有几个5。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归纳总结: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出示课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线段放大图)。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问:观察图,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分米=10厘米) (2)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到指尖有没有1分米,以加深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 (3)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关系。 (1)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们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先猜猜看。 学生有可能说出因为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应该等于10分米。 (2)验证。 方法一:利用课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图,先让学生找出从零刻度线到1米间的长度,再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有10个1分米长的线段。 方法二: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方法三: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确:1米=10分米。 【教师小结】 为了测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来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要用米作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单位。 3.单位之间的换算。 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你能将厘米和毫米、分米进行换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馈。 4.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几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巩固复习米和厘米 1.学生猜老师的身高 2.告诉学生,老师的身高是168厘米,问,那是几米几厘米呢? 3.问:这里有哪些长度单位? 4.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5.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通过自身体验引出毫米 1.过渡语:我们人有身高,我们身边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学们看看这两件文具分别有多长? 2.是刚刚3厘米吗?那再仔细观察,估计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样的几小格 3.看来同学们的估计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现在说一说这块橡皮有多长了吗?回形针呢? 4.用几厘米几小格来表示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要学到一个比厘米更小,更精确的单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一般会指从0刻度开始的) 那尺上哪里还有1毫米,同旧之间互相指一指 其实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们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长度,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4.测量2分币的厚度 5.用手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 6.毕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7.你们现在已经认识了1毫米,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通过估计测量,建立几毫米的概念 过渡:是啊,1毫米实在是太小了,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真有用毫米作单位才能测量的物体。 你们瞧! 这幅儿童画里画的是什么啊?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有多长?一粒米又有多长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画在了作业纸上,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它们各有多少毫米? 现在测一测,看看你们估得对不对? 你是怎么测量的? 五、认识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 1、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很聪明地从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几小格就.几毫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橡皮有多长,回形针有多长?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单位,那又该怎么说呢? 3.你为什么说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数数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针呢?共有几毫米?为什么?说清理由 6.即时练习 (1)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大发现,完成下面几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1米=()厘米=()毫米 (2)测一测 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毫米这个单位? A.估一估,这个四边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只能用毫米作单位,再测一测,你估的对不对? B.测一测书本的厚大约有几毫米?先估后测 C.说一说,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时候要用到毫米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以前我们就知道如果乱用单位就会出错或者闹笑话,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单位,那同学们看看,在()里该填上哪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___ 粉笔长75____ 楼房高15____ 铁钉长50____ 大头针长3____ 大桥长200____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存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6【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生用具】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谁了? 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 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 预设:Cm、m。 教师谈话:请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用手势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 教师谈话: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两臂展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教师谈话: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预设:1米=100厘米 教师谈话: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预设:直尺上0-1的距离是1厘米,1-2的距离是1厘米,4-5的距离也是1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二、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谈话:(出示1分硬币)请看我手中的1分硬币,请你测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几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能用厘米表示,没有1厘米厚,刚好够1小格(即1毫米), 教师谈话: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吗? 教师谈话: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教师引导:请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实物展台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指着不同的小格问) 学生认识到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教师引导:请你用铅笔尖指着小格的中间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数后发现有10个小格。 教师引导:观察这10个小格有什么特点?(相同之处) 预设:一样大,平均分。 教师引导: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教师引导: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请和同位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教师谈话:毫米可以用小写的mm来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以一分硬币的测量为设疑,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师谈话: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让我们再来感受1毫米有多长。 学生用手捏1分钱的厚度,进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师谈话: 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吗?并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找一找后画下来。 教师引导: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里呢。 我们周围或生活中的哪些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预设:蚂蚁、米粒、书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设计意图:通过画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引导:金箍棒还能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1分米有多长呢? 请在直尺上找出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同位相互说一说 学生同位相互说一说: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师引导: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预设:1分米大约一拃长。 教师引导:一拃长大约就是1分米,金箍棒当然可以放在手心里。 请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周的长度。 同位相互量,发现大约12—13厘米。 教师引导: 大约10厘米。我们手腕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让我们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大约一拃长。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课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8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的认识) 2、毫米的认识 ⑴、教学例1 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讨论: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答后板书:1厘米=10毫米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认识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⑴、教学例2 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生答后板书:分米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分米=10厘米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书63页1题)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书63页2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9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 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 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 (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 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 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1)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2)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4)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 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5)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②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 教师小结: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问:1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3)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 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 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汇报略) (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 蜡笔长60(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测量教室的宽用( );书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0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2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 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3【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①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②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③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①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 师:谁来说说1毫米有多长? 学生发言。师总结:在刻度尺上,每个1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长。 (2)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来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间指一指。 小结: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3、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 (2)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在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 2、画一条比3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床长2() 桌子高10() 从家到学校500()橡皮长30() 文具盒厚4()6层楼房高20()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5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短了)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 )。)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米)。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 )。)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厘米)。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呈现的逐渐变短的金箍棒,增强了动感效果,旁边悟空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 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6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