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说课稿“用教材教、从研究起步” |
范文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说课稿“用教材教、从研究起步”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说课稿“用教材教、从研究起步”,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解读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20xx年春季学期版本,我定名为“用教材教、从研究起步”。 整个五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数学教程,新课总共八个单元,分别为为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六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折现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根据每个单元自身的特征,我们可以把这八个单元归结为四大块,第一大块数与计算: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二大块空间与图形:观察物体(三),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大块统计知识:折线统计图;第四大块:综合应用。 根据以上的划分,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每个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在因数与倍数中,学生必须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以及特征,会区分某数是某数的因数,某数是某数的倍数,同时要知道质数与合数的特征,知道质数与合数的划分条件,以及2、3、5的倍数特征,轻松明了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在第二大块空间与图形中,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之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第三大块统计知识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加以运用,其间可能在题目中会涉及众数,所以当做是课外的延伸,我们必须把众数的定义要求学生掌握。第四大块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会在一堆产品之中找出次品,掌握找出次品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每一个单元开始进行解析: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的过程,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不断丰富对空间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够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学生在操作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以两个例题进行探索,学生合作完成的同时又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空间观察能力,为第三章到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1、因数与倍数 教材首先介绍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然后在例1和例2分别介绍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通过3×4=12,进一步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最后,教材对整数0进行特殊说明,以明确本单元中数的研究范围。 2、2、3、5的倍数特征 教材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3、质数与合数 采取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找100以内的质数时,所用的方法可能是多样化的。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进行判断。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第四单元:图形到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 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落下一个学生。所以,为了缩小“空中黔课”线上教学产生的两极分化,注重学困生的帮扶,我要更为认真地总结线上教学教育的经验,及时挖掘线上教学的经典案例,用于即将复学的线下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争取让学生掌握透彻本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见识和成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