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围魏救赵》教案 |
范文 | 《围魏救赵》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围魏救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围魏救赵》教案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 (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 (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围魏救赵》教案2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 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 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有哪几个国家,谁攻打谁,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 四、抓住重点,复述故事: 1、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 (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 2、请生复述。 五、积累词语,结束新课 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 作业(4分钟)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 《围魏救赵》教案3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毛遂自荐-(毛遂) 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 背水一战-(韩信)田忌赛马-(孙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 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反馈训练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