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
范文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 要求:紧扣词语,体味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 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 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 2. 思考、讨论: 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②重点赏析名句忽……开”: 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明确〗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 〖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③ 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明确〗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④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互文 (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明确〗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愁云……凝”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 ⑥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 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⑦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⑧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 〖明确〗 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 ⑨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 【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指导朗读 1-4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 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 9-14句,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 15-18句,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五.尝试当堂背诵全诗 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 写作特色 ① 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② 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七.比较迁移 要求: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阅读两首诗词,提高鉴赏品评诗歌的能力。 1. 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明确〗 《白雪歌》主要描绘的是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严寒景象和饯别、送别时令人惆怅的惨淡景象; 《沁园春》描写的则是境界壮阔、生机勃勃的北国雪景和想象中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绚丽景象。 《白雪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沁园春》则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岑参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 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2. 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明确〗①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 《沁园春》则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 ②表达方式不同:《白雪歌》在写景和叙事中都隐含着深厚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沁园春》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景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 八、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九、布置作业:进行写赏析文字的训练:就风……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参考】诗人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气候,极为新颖传神。掣”,写出了风的劲厉,与诗的首句北风……折”相呼应。冻不翻”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天气奇寒。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作者介绍 投影: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 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二)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 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 2、 赏析诗句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穿插评价: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 (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3、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4、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5、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 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 写作背景(投影)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四)赏析送别部分 1、 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为什么要列举胡琴”琵琶”羌笛”这三种乐器呢?) 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列举出这三种乐器的名称,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乡了,在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这些异乡的乐器,一股思乡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来了吗?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 (五)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 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六)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四、 拓展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与《白雪歌》有什么相似之处? 2、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 2、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