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
范文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二、 初读感知 1、 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 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 3、 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 4、 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6、 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 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 作业 1、 完成本课《习字册》。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交代任务 二、 精读感悟 1、 学习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评议后再读。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 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 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6)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说明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习惯地问”又说明什么? 2、 学习第二段 (1) 时间象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指名有感情朗读,体会动词运用的贴切。 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小组分角色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讨论孩子和竺爷爷的话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讨论并练习朗读。 (3) 全班讨论孩子和竺爷爷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4) 指名读第十五自然段,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5)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6)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郑重”说明什么? 3、 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竺爷爷的话。 4、 小结全文: (1)从竺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2)师小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竺爷爷不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搞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我们做学问也要学习竺爷爷主动探索、精益求精的品质。 三、延伸拓展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搜集你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举行“科学家故事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