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芦叶船》教学设计 |
范文 | 《芦叶船》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芦叶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芦叶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本课要求要求掌握的词语有:蜘蛛、窄叶。喇叭、远航、浩浩荡荡。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或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芦叶船》教学设计2(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 芦叶芦苇桅杆舢板折叠唾沫 喇叭港口崇明岛蜘蛛网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 芦崇苇桅篷叠唾沫喇叭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