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语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论语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读课文,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 背诵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三组古诗。 二、新课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就是孔子。 三、走近孔子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识。 2、教师补充。 四、简介《论语》 孔子是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北大教授郭家齐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只读一本书,就读《论语》;假如要读两本书,那就加上《道德经》。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头,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源头中吸取养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声名远扬的《论语》。 教师介绍《论语》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流利有感情诵读,了解大意。 六细品课文,赏析感悟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听,并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诗、故事或生活中的经历)。 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七、拓展延伸 《论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读经典,哪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依然鲜活如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论语》,你还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读过哪些经典名著,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要忘了带上你的感悟哦。 学生展示交流。 八、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三千余年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论语》《诗经》《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遗产。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化,感受先贤们的智慧与豪情,感受古代文人们的傲骨与诗情。总之,这些古典文学将是你养心益智的好帮手,更是你运笔挥洒自如,日后步入文学殿堂的好阶梯。 九布置作业 背诵《论语》六则。 论语的教学设计2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块即:先哲语录,这一板块包括《论语四则》、《舍生取义》两篇课文和一个表达、《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四则》是从《论语》中挑选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育、思想很有启迪作用。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的是学习态度,劝诫人们对学习要诚实等。四则语录,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语言凝练,千古流传,值得我们学习。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引领学生体会先哲语录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理念: 小学学习文言文体现了小学向初中的一个过渡。所以在人教版、长春版等教材为了体现小学和初中的这种衔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小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谈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古诗文阅读评价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重在,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读出理解,同时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课文自身的特点,我对本篇文言文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和多种形式的诵读,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 四、教学重点: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选择: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里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前收集资料交流法、各种形式的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提问法、体验法。 七、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进入高段,通过四年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且上册刚刚学了三则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图序》,所以学生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册的这两篇孔孟的先哲语录中的经典名句和道理对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定会使学生学出趣味,学出感悟。 八、教学时间: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虽少却很充实,语句虽短却很具体,而且对于《论语》、孔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二课时的时间: 九、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生本对话,了解论语。 1、课件出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课件演示) 3、今天的语文课,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预习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课前的阅读文本和收集资料就是让学生与文本首次对话,扫清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同时,愿意把自己对孔子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在师生资料的整合中,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有强烈的了解《论语》,学习佳句的愿望。 (二)、师生对话,指导诵读。 1、学生逐句自由读文,适时纠正字音。 2、指名读,全班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4、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轻声练习,画出节奏。 4、指名读,规范节奏,语调。 5、学生个性读,师生评价。 6、小组同学比赛读。 (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质疑思辨是关键的过程。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三)、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内容。 1、小组内通过注释和资料说说你对这四句话的理解和疑惑。 2、小组汇报。重点理解患、诲故自省等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生本对话,读出韵味。 自由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五、书写患、贤两字,重点指导贤字、 六、作业。朗读课文。查找论语中有关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生本对话,复习引入。 1、(放古筝曲子,课件演示进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云:“文以载道”。《论语》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2、教师复习提问“患、诲、汝、故、自省”词的意思。 (此环节以《论语》这部经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其蕴含的道理,再通过复习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再次理解课文的含义。) (二)、与孔子对话 教师讲述孔子《两小儿辩日》逸事,鼓励学生谈体会。你还听说过那些有关孔子的故事,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与自己对话,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说说你的体会。(课件演示) (这样设计以故事的情节促进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升华学生对深刻哲理的认识。) (四)、生本对话,浓缩成语 学生自由读文,提炼出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等 (五)背诵 1、在上面的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师要乘胜追击,同学们能够从古文中想到经典,学习古文还非常注重积累,鼓励学生背诵。 2、背诵也要采用多种形式。 (此环节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熟读成诵,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更多的先哲语录,去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无限魅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业。背诵课文。 论语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3、仔细体会四则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语录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精炼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可阅读《论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初步了解孔子及《论语》,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流利 1、根据课后注音轻声读文,达到读音准确。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互相订正,达到“正确”这一目标。 4、学生再练习朗读,不仅要求读音正确,还要注意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掌握好句子停顿,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在书上做标记,并相互指导。 5、指名读课文,全班评价 6、出示课文范例,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7、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论语》四则讲的都是为学的内容,谈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呢?同学们先根据课后注释理顺文章大意,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注意读讲结合,主要依前面的关于本文的译文进行讲解。 3、现在我们来想想,课文中谈到了哪些关于学习的问题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文章。 5、尝试着背诵。 四、延伸 1、你还了解哪些先哲语录呢? 2、回忆一下有关自己学习的事,并联系这篇课文谈谈今后自己将如何学习。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语录。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