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
范文 | 《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2、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3、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了解背景,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与陆蠡相识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介绍一下我们并不熟悉的作者陆蠡。(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三、推进新课 1、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已与作者相识,走进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首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⑴ 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并用象囚绿这样两个字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⑵ 作者表达了对绿藤什么样的情感?划下你喜欢的语句或是能打动你的语句,待会儿请同学们朗读交流。 学生交流后明确: ⑴ 8~12段写囚绿,囚绿之前的1~4段写寻绿,5~7段写观绿,囚绿之后13段是放绿,14段是怀绿。 ⑵ 表现作者对绿藤的喜爱之情。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者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对绿的爱,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喜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一步地把喜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学生朗读交流有感触的语句) 课件展示: 寻绿 观绿 囚绿 放绿 怀绿 喜悦 怀念快活 欢喜 郑重开释 怀念 满足 留恋欢喜 怜爱又恼怒 诚意祝福 欢喜 急不暇择 视同至宝 物我相映 情景交融 2、具体研读: ⑴ 通过刚才大家的回答和品读,我们也快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那么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绿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归纳) 明确:因为绿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因为绿给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⑵ 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去描写这株常春藤,这些绿枝条? 明确: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当绿枝条垂在案前时,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虽然被幽囚了,但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由于离开阳光,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的孩子。尽管如此,这些绿枝条依然非常固执,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中说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⑶ 通过作者细致精彩、绘形绘色的描写,我们能否体会出这些绿枝条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它是美的;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正如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还是倔强、坚贞和固执的,并且是向往光明自由、永不屈服的。 课件展示: 美、青春 绿枝条 象征 爱、幸福 倔强固执、坚贞不屈 渴望光明自由 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绿枝条时,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以现实为依据,通过美化、拟人化的加工,赋予绿枝条以人的性灵。 ⑷ 通过以上的品析,我们对作者为何如此挚爱绿枝条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爱国青年,陆蠡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 ① 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侯到了。离开北平一年了。的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的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叶生存的背景。正如了解作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一样,明确写作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文本。 课件展示: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② 面对敌人的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的就没别有用心吗?请大家结合作者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联想思考一下,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特点和命运有何言外之意。 全班讨论中明确:作者通过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让我们看到了绿枝条的命运与作者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既体验到生的快乐,又感受到生的艰辛(类比);同时当时的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作者描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暗示)。 课件展示: 类比 作者 同处一室,同被囚禁 怀念绿枝条 象征(苦难的人民) 生的快乐,生的艰辛 暗示 华北人民 坚贞不屈,向往光明 通过刚才的归纳,可以看出,文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类比、象征和暗示,而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也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言外之意。现在我们应该理解为何文章要以囚绿为题,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正暗示了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也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侵略我国领土的背景下,作者内心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小结:至此,我们从这篇写绿的散文中读出了深意。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安宁,这是很多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通过写绿枝条抒发爱绿的情感,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我们从中也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而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3、写作特色: 以上我们一起品读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其实《囚绿记》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值得我们揣摩的地方,一起来看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课件展示: ⑴ 物我互观,尽显性灵。 ⑵ 叙事波澜,脉络清晰。 ⑶ 含蓄蕴藉,深沉厚重。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品读了陆蠡的优秀散文《囚绿记》,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解读文章的方法:如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文章;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性思考的语句,把握主旨;而其中托物言志类文章,还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明确象征意义,等等。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品读,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般的心! 五、作业 结合本文的写作特色,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写成小短文形式,300字左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