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夹竹桃教学课件
范文

夹竹桃教学课件

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高可达5米,枝条灰绿色,嫩枝条具稜,被微毛,老时毛脱落。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又提出“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努力实现从注重对内容的理解向对表达方法的领悟的转身。在课堂中探索师生之间的协商合作,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要求,保证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民主。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季羡林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中对比手法,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的灵活运用,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示范性材料。

学情分析:

夹竹桃是平日学生常见的一种植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这种十分常见,甚至平凡的夹竹桃,为什么却成为作者最为喜爱的花呢?这是孩子的情感激发点,也是疑问点。

纵观文本,篇幅短,语言质朴,学生理解并不难。尤其文章结构,结尾点题的中心句,初读课文学生就能找到,并形成自己的理解。但是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韧性可贵”“引发幻想”这两个典型特点的呢?在表达上,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提炼和引导,尤其是“韧性可贵”部分,关于两个双重否定句的理解以及运用有难度。

其二,分析学情,学生对背诵4.5自然段,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是由于,平日教学中我们老师忽视对背诵方法指导的结果,所以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背诵积累并不是一件难事。

第三,从方法上讲,学生通过3—5年级的训练,对“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掌握较为熟练,课堂可以充分放手给孩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会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间教。

最后,反思我们平日的教学,与学生协商,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方面的训练还是不够的,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由不会提问,等着老师来教,转变为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主动学习,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鼓励、引导、落实。争取在40分钟内,让学生在学习的状态上有所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写,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图片,理解“榆叶梅”“荇藻”。能运用正确书写姿势,书写“凄”字,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并能读懂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3. 理解课文,重点感受夹竹桃“可贵韧性”的特点,体会对比和双重否定的表达效果,会用“无…不…”“无不”造句。并运用正确的背诵方法,背过第四自然段。(重点难点)

4.巩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协商学习任务。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状物散文,(出示图片),就是它,见过吗?这是平常可见的一种花。

2. 观察学习:请看大屏幕,仔细看它的叶子和花朵——叶子很像哪种植物的叶子?花朵很像?桃花。

3. 师:叶如竹,花如桃,所以人们称它为“夹竹桃”,“夹”读一声,是“夹杂”之意。齐读课题。

4.协商学习任务:同学们,你们想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5.教师总结:学问学问,勤学还要好问,我们同学善于思考,一定也能主动学习,有所收获。总结同学们的问题,老师还想提醒大家课后题目,这里不但囊括了刚刚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老师补充的题目,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孩子集中的问题都在于“夹竹桃什么样子?” “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部分同学还能提出,他们很喜欢这篇文章的语言,想要积累好词佳句,对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只有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作为老师,在协商学习任务之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研读教材,我认为,课后题目包涵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好词佳句的积累,还包括表达的训练,是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既囊括学生的问题,又补充学生忽略的重点知识,同时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所以协商提升,确定学习任务。】

二、整体感知,摸准学习起点。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些问题,你能自主解决?尝试解决它,我们一会来交流。

(二)交流:同学们,哪个课后题目,你认为最难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摸学情的过程,准确判断,什么需要教,什么不要教,从而以学定教,实现高效课堂。】

(三)检查预习

1.谈话:到了六年级,通过预习,生字词语应该不成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2.听写:榆叶梅、荇藻、熏透、微风乍起、凄清

3.对照屏幕批改。

4.图片理解“榆叶梅”“荇藻”:出示图片,荇藻就是我们在池塘里见到的一种飘在水上的.水草。榆叶梅是一种常见的花木。

5.重点指导“凄”:

(1)写对:有什么关键的笔画,你想提醒一下大家。(左侧上半部分的竖不出头)

(2)写好:怎么能把它写好呢?(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左侧上半部分写的小一些,下面的女要写宽大,把托住上半部分。)

(3)教师范写

(4)学生尝试写两个,注意一个要比一个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每节课都要有书写的时间,要给学生工整认真规范写字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高年级也不能放松,针对“凄”是本课最难写的生字,引导学生从写对它,到写好它,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四)交流课后第四题“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学生交流

找到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总结:初读课文,我们就能利用以往所学,找到文章的文章的中心句,这句话也正回答了课后的这个问题。看来文章,大家都能读懂。

三、精读研析,渗透三法学习

学习话题:“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找准关键词“韧性”“引发幻想”,谈出对词语的理解。

(二)结合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三)结合具体语句,感受“韧性”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三四自然段,课文中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2.交流感悟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朗读,谈体会。两个“又”

②生补充。“悄悄地”“一声不吭”

③总结: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开放,从不停止开放的脚步。能把这种生命不止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④生齐读。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

过渡:还有其他的内容吗?

预设(两个双重否定的句子,先提到哪个就讲哪个。)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朗读,谈体会。关注环境

②生补充。(或提醒关注“无日不”)

a.“无日不”什么意思?(每天都)

b.对比理解: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表肯定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出夹竹桃的韧性。)

c.朗读

d.联系前文看,无日不迎风吐艳,都是哪些日子?

e.数字资料补充:那可是3个季节,9个多月,270多个日日夜夜啊。

f.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

g.总结方法:我们刚刚抓住了一个双重否定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出夹竹桃的韧性。

过渡:在这一段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式,谁也能用这样的方法谈出你的体会?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读句子,谈体会。

(你学会了这种方法,不仅关注到了双重否定词“无不”还能联系前文关注到了“一直”。)

②老师:请你带着你的体会再来朗读。

③联系着前文看这两个“一直”,第一个是指?第二个是指?

一直:时间长,三个季节,

一直:花多,各种各种的花。

④关注对比:都哪些花?仅仅是这三种吗?

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了14种花,可一个字都没提夹竹桃。现在知道为什么吗?(对比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⑤师生合作读:

是啊!春天来临时,繁花似锦、花团锦簇、夹竹桃无日不奉陪!

夏日里:各种花,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夹竹桃无日不奉陪!

秋天里:只有少数花开放的时候,可夹竹桃仍旧无日不奉陪,

所以季羡林先生感慨地说: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儿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老师:这是作者的反问式的感叹啊!再来读!

3.学会运用

相较之,反问,对比,双重否定是我们之前比较少接触到的句式,你会用了吗?我们来试一下。

你们能不能根据给你的资料,也用上,无……不……;或无不……说一句话,表达你们内心的情感?

(1)口语表达:当季羡林荣誉一身时,他依旧过着朴素平实的生活;当季羡林功成名就时,他依旧过着朴素平实的生活。

无论是荣誉一身,还是(),季羡林无不过着()。

(2)读写结合:感动中国视频。

把你的体会,用上“无……不……”或“无不……”写一写。

总结:大家看,我们用上双重否定句,无论是笔耕不辍的勤奋学风,还是面对挫折的坚韧性格,甚至谦逊有礼的人格品质,这份季老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敬佩,无不表达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研读教材,如果说本文是季老先生“托物言志”,似乎有些强加之意,尤其讲读给学生,我认为是对教材的误读。但细细品味作者的人生经历,又发现季老身上的品质,似乎真的与平凡而又可贵的夹竹桃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不有所触及,又觉得太可惜。所以我在这里利用语言表达训练,进行一定的情感渗透,这样完成了学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又给学生以开放性的思考,一举两得。】

4.语言积累,学背第四自然段

过渡:季老值得敬佩,他笔下的夹竹桃也同样可贵,所以我们要把第四段积累下来,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1)记住关键词

(2)多读是基础

(3)关注排比句式。

(4)记住两个双重否定,一个反问句,也能帮助我们记住这段话。

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5.总结:我们围绕夹竹桃“韧性”的特点,通过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句谈体会,学习特色表达方式,尝试积累运用的方法,真正读懂读透了“韧性”,这个关键的特点。这是我们到了六年级需要积累和学习的方式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习夹竹桃“韧性可贵”的特点时,我尝试运用巩固“近义词解词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抓关键词句谈理解”“对比句子”“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韧性”的理解;尝试用设计读写结合环节,训练学生表达,突出写法训练;通过背诵方法的指导,已经总结语,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提炼,从而在精读研析过程中进行“三法”的渗透,同时,利用“引发幻想”这一学习部分进行自学巩固。】

(四)复习巩固,自学“引发幻想”

1.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2.学生展示

(五)归拢表达:此时此刻,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季老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了吗?

【设计意图:整个精读研析环节,我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初读课文,学生马上就能找到中心句,就能找到文章中现成的答案,但是我们是要这样机械的记住答案吗?这里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的学情是:能找到答案,能通过解释关键词“韧性”“引发幻想”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也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品悟文本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读透这句话,但这都是理解层面的答案。学生会的,我们不必要教,而应充分给予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但是如何表达出这样的“韧性”“引发幻想”,这是学生很难关注到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训练;如何积累这些语言,需要老师的强调和关注。由此,对于这个中心问题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由读薄——读厚——读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的是方法,提高的是能力,训练的是思维,发扬的是个性。】

四、拓展延伸,协商继续学习

1.学到这里,我们的课后题目,已经基本解决,需要大家巩固背诵第四、五自然段,学习才能更加扎实。

2.此时,还希望大家思考,你还想通过课下的时间对这篇文章,进行怎样的探究学习呢?

3总结:我们的同学真会思考,希望能够不断发问,不断探究,学会学习!

板书设计:

夹竹桃爱?(?后去掉)

季羡林

对比韧性引发幻想凄

双重否定 无…不…

…无不…

反问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23: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