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家都来参与教学课件 |
范文 | 大家都来参与教学课件 大家都来参与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学会考虑集体发展的得失。 3.增加对集体的责任感。 4.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5~37页。 〖教学准备〗 1.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便所做的准备工作具有针对性。 2.协助新当选的班委会(模拟的同样)准备班集体建设计划。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请同学阅读教科书第17页上方的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做好班级工作,仅仅选出班委会是不够的,不能只依靠班委会的几个人,而要靠大家的参与。今天,新的班委会和所有的同学一起,来研讨如何做好我们的班级工作。” 2.阅读与讨论。请同学阅读教科书第17~19页的内容,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新的班委会的计划怎么样?你们对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提出的补充和反对意见怎样看?你们对小文提出的问题怎么看?咱们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们怎样理解老师关于权利所说的话?” 3.介绍与提问。请新当选的班委会向全班公布自身制定的计划。在介绍过程中应允许其他同学就不明确的方面提出问题。 4.小组讨论。将同学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并对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同学提出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修改和补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班委会成员做记录。 6.教师总结。鼓励班委会吸收同学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安排家庭作业。 〖给老师的建议〗 1.这是一次对同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它不只可以强化同学对所在班级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锻炼并提高他们参与集体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寻求支持与配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2.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问题,有偏重地调整活动,比方,假如类似于小文谈到的问题比较突出,那么,可以在阅读与讨论和小组讨论时将此作为重点。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9页“我的感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提出要求,比方关于本课题活动自身的,或者书上原来的要求等。 〖评价建议〗 1.对全班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示进行评价。 2.对同学完成的“我的感想”给予书面评价。 大家都来参与教学课件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大家都来做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大家都来做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师范 教具 课件、卡纸、牙签等 教学过程与内容设计 一、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大家都来做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