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颐和园这篇课文的课件 |
范文 | 颐和园这篇课文的课件 颐和园这篇课文的课件1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这篇课文的课件2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交流“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走进北京的颐和园,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颐和园。注意“颐”的写法,尤其是左边的笔顺,跟我边说边写。 二、听写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大家都已经学过了,下面咱们先来听写几组词。咱们推荐三位上黑板前跟大家一起写。 长 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1、训练说话“昆明湖、姿态不一” 刚刚前两组词,老师是把两个词说起来说了一句话。最后一组,谁能像老师那样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 2、 “金碧辉煌” (1)点拨字形 辉,光也。——《说文》 煌,火状。——《广韵·唐韵》 (2)图片理解 瞧,在阳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3、点拨“廊”、“ 态”的字形 4、堂堂正正中国人,方方正正中国字,请大家对照自己这两个字,试着挑出一个,把字写得更美观一些。 5、概括课文内容 一说主要内容,抓景点 (1)师引导说清楚 你看,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处皇家园林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三处景点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你比如说:先讲了——然后——最后——。 (2)抓景点,个别说(两生) 3、二说主要内容,抓游览顺序 (1)自由读文,勾画游览顺序的句子 请大家打开书到87面,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刚才咱们汇报的句子都在每一段的开头,不仅可以承接上文,又可以引起——下文,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 (4)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提炼中心句 课文就写了这三处景点吗?不止这些,还有一处、两处、三处(副板书:……)所以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浓缩成两个字——美、大(板书) 四、精读品悟,游赏长廊 好文不厌百回读,我们走进课文,去长廊看看吧! 1、个别读,其余同学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生交流。 3、品读句子,领悟长廊的美 预设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间。 (1)“绿漆”、“红漆” 颜色美吗?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能数得清吗?(一眼望不到头) (2)“一眼望不到头” 再读点拨,“一眼(孩子,还没看到呢,再等会儿。)——望不到头”。 (3)“七百多米长”、“273间” 长也是一种美啊! (4)点拨观察角度 孩子,你现在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啊?——站在长廊里,放眼一望。 预设二: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多少幅?几千幅!读出感受 (2)“。”改“!” 其实这里完全可以把“。”改“!”,谁来读一读?你在感叹什么啊! (3)点拨观察角度 这时的我们又把目光投到了长廊上方的横槛上,这又是在——抬头看去。 预设三: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廊外的美景吸引了你啊。 师生合作读,体会鲜花常开。 4、“神清气爽” (1)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身之所感让人感觉到——“神清气爽” (2)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闻闻这朵朵花香,记住这一幅幅图画。再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3)点拨观察角度: 作者这时带着我们继续——边走边赏,把目光转到了长廊的两旁。 5、渗透观察景物的写法 同学们看,作者依据游览的顺序带领我们参观长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的同时,不断转换着观察的视角:放眼望去、抬头一看、边走边赏。作者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长廊的美和大。 6、示范说导游词 读得美,背得好!但是说出来不一定比这差。(配合图画说长廊导游词) 7、明确导游词特点 同学们,刚才我变成了——导游,带领在座的各位游客游览了长廊,有意思吧! 五、迁移运用,改写导游词 1、自由读第三段 要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么向你的游客介绍? 2、改写导游词出示要求: 用添加符号,直接在书中改。 2、生改写交流 3、出示图片: 4、一生试说 六、作业。 修改第三段内容的导游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 游览顺序 长 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大 美)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