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⑵、品味: 通过学习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品味其中作用。 ⑶、理解: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2、难点: 学习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罗布泊历史和现状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请地理和生物教师有关的罗布泊知识。 【教学内容】 把握文章,概括要点,揣摩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痛惜之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出示罗布泊过去的挂图),说说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图景(请学生看图描述)?大家一起来看这个标题(板书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老师讲述)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曾经是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鸟儿栖息的好地方,如今消失了。这么美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怎样消失的?它的消失给我们生存环境带来怎样的恶果?造成这种恶果的是谁?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听听她的诉说。 二、整体感悟 在默读前,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情况。 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问题组: ⑴、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什么样子? ⑵、罗布泊过去是这个样子,现在又是这个样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⑶、对罗布泊的消失,作者有何感受?你我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2、要求: ⑴、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教师引导、点拨抓住关键词语; ⑵、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后,回答问题; ⑶、学生相互评议、补充,教师归纳板书: 过去:“绿洲”“仙湖” 变化 现在:“沙漠”“神秘” 原因──“改道”“四盲” 罗布泊 感──痛惜 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外,更重要的是对文章那些精彩的内容、句子进行研读,通过具体的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内涵会有更好的品味,从而贴切感受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品味: ①、过去美丽的绿洲变成今天的戈壁滩这是人为的“改道”,盲目开发造成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这样做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②、在作者的笔下,罗布泊的今昔让人感到震撼,这是哪来的力量?课文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③、划出自己认为最好、最精彩、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或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朗读给大家听。 2、要求: ①、学生各自放声朗读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②、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时点拨、引导; ③、学生相互评议、补充. (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3、学法指导: 文章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作者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确凿的数据等,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它们的作用在哪?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读后的感受。 朗读方法: 朗读文章要有感情,重音突出,语速适中。 四、体验反思 1、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讨论。 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在你我周围有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呢?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拯救它们?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人们,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全班交流。 学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过去:“绿洲”“仙湖” 变化 现在:“沙漠”“神秘” 原因:“改道”“四盲” 罗布泊 感受:痛惜 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