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范文 |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 课本P57——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四、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 (2)只含有加减或乘。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72-5×8= 30÷6+29=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4×8-3 (18+27)÷9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10-8 =2(元) 10-3-5 =7-5 =2(元) (26+19)÷5 =45÷5 =9(个)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8×3-10 =24-10 =14(瓶)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第1课时 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新课讲授】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4.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 (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及计算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出示一组算式.(课件出示.) 观察以上6个算式,讨论. 1.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二、新课(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第2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 学生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依据计算步骤分为: 两步计算的有: 三步计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数的特征可以分为: 属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属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 …… 3.教师重点依据学生的第2种分类,先让学生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再具体说出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方标上运算步骤.(可用课件演示.) 4.出示下面一组算式. (1)让学生仿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小组试着说出上面4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组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仿照上面题的方法用红线标出运算步骤. (3)让学生分小组试做,每人试做两题(一题有括号,一题无括号的).可协助完成. (4)请其中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每题的运算过程及结果,其他组进行核对. 5.让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反馈练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 2-× 23-×× ×+÷ 2.请你用、1、、、、等数编几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1)小组协助完成. (2)每个小组成员选2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各小组汇报编题及计算情况,对编得合理,计算准确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 板书设计 例1:+÷ 20-× =+=20- =1=20- =19 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例2:÷[(+)×][4-(-)]× =÷[(+×]=[4-(-)]× =÷[]=[4-]× = =3× =3= =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学的.依据两者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新知识. 本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过给一组算式进行分类,设置疑问,导入新课.第二层,重点依据学生的第二种分类方法,即把算式依据数的特征分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迁移类推的方法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一个算式中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第三层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分数任意编出二、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这样,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学习新知识.第四步: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从而深刻地理解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口算练习 二、交流汇报导学本的第一个问题;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印证导学本的第二个问题: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是什么?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 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 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米,这些小旗的 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最关键的是什么?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又有了预习作业的练习与尝试,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思维快的学生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在独立解答时,我巡视到许多学生已经用综合算式在计算,因有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正确率较高。在全班交流时,我适时出示学生中的另一种计算方法:逐步计算逐步约分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优化方法,理解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学会了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但在课上的计算练习中还是发现少数学生计算时错误较多:有些学生没有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就约分,有些学生把乘数也写成倒数等。小结算法时我特意指名让这部分学生说说在类似的计算练习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通过这样的交流,这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自学指导为学生自学指引方向。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学指导的指引下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先求“6米里有几个2/5 米(即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再求“15的2/3 是多少”,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只要将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达到了,所以说自学指导是学生自学的领航者。2.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有时很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计算教学,但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计算方法等,非常醒目;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做的题,尤其是典型错误,既起到了重点强调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书写。因为自己做的题随时都有被展示的可能,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书写也较以往更认真。3.教学过程中前后呼应。本节课不管是学习目标还是自学指导都做到了前后呼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解决的,接着在全班汇报交流中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最后归纳整理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再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出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还有哪个目标没达到。这样前后呼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建议。 建议在教学应用题时,一定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做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提醒学生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计算。 3.需破解的问题 在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如何才能避免学生忘记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及约分不能约到最简分数的现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也来说一道题,你们一边听一边写出算式,看谁听得最认真: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学生列式计算:5+4-2=7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除了喜欢唱歌,你们还喜欢做游戏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也是要通过认真计算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哦,准备好了吗?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小卡片,(答案)老师手中有你们的好朋友,(题目)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同学们都找到了好朋友,高兴吗?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一节课,前两节学了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两节的铺垫,本课内容偏重于综合应用,计算难度不小。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乘除法的简单混合运算,加上小括号后计算顺序完全不一样,学生计算起来容易把括号丢掉,因此,本课的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3 教学目标: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对比,让孩子们认识括号的作用,开门见山,一目了然】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7×(7-5) (77-42) ÷7 =7×2 =35÷7 =14 =5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让孩子们掌握带括号计算的真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为孩子将来团队意识的建立提供帮助】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带括号计算的顺序,体会括号的作用】 拓展: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孩子们将前面学过的知识练习起来,从而达到孰能生巧的效果,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在混合运算中,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反思:本课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极容易把括号丢掉,因此让孩子们理解括号的含义以及用法就特别重要,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熟练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括号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爱上计算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 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2.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突破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在学生交流中根据题意来理解和明确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的运算顺序与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使学生精力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再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运用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在昨天的卫生中,由于大家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所以教室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小组的力量多大,只要我们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小组就会越来越强大,想不想让自己的小组成为最棒的小组,一个优秀的小组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只有每个人在纪律、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的小组才会越来越好,每个组都有可能成为最优秀的小组,接下来就看你的表现了!上课! (出示练习题)读题,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组6号回答,答对加1分。 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棒,而且精神饱满,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1)自学课本 今天我们请了两位手艺高处的厨师为大家做美食,看,(出示例题情境图)原来他们带来了美味面包,先别急,请同学们看书P53,仔细观察这幅图,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把你知道的完整地说出来。(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1分钟)如果看明白了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一会儿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几号加几分。 (2)小组交流答案,抽组号,几号加几分。 2.(1)自学课本 下面问题变多了,难度也变大了,敢不敢挑战?继续出示课件呈现问题:1.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一个其它的数学问题吗?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3.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么想的?请仔细看书P53“怎样解答”部分,思考这三个问题。 (2)小组交流答案,每组选三名代表共同汇报,每人回答完整得全分,不完整的小组帮助补充的得一半分,不正确不得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二部分(板书:怎样解答?) 3.(1)自学课本 解答完,还有一步是什么?(板书:解答正确吗?)请你自己看书P54检验正不正确?看书中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2)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1分)把问题当作已知条件,把第一个已知条件当做问题,由问题推出已知条件,和原题相符,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三、教师讲解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出示线段图)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这道题我们解决了,下面这道题更有难度,你们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出示做一做要求) 2.P55 4题 各组统计分数,评出优胜小组。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0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 )里画“√”。 32-30+16( ) 12÷(2×3)( ) 21÷3×8( ) 45+10-25( ) 42-(6+7)( ) 6×6÷4( )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习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二、学与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3【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 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 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51、通过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二次根式运算法则,知道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在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类比整式运算准确快速的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二、练习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提纲,可以讨论,老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然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练习提纲:《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三、展示归纳 1、学生汇报解题过程,生说师写; 2、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3、师画龙点睛强调: (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有理数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与整式的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类比整式的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后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然后让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汇报展示,发动学生评价完善,老师强调关键地方,总结思想方法。)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学生总结,百花齐放,老师不做限定,没说到的,老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习题课》教学设计-杨桂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