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
范文 | 《您好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1.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2.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并能用声势为歌曲伴奏。选择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其中一段,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能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独立完成编创两小节旋律的练习。 5.继续学吹竖笛,掌握正确吹奏长音的方法。 第一课时:表演《田野在召唤》,聆听《溪边景色》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反复聆听)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 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 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二、聆听《溪边景色》 1. 简介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的代表。交响曲是一种大型乐曲体裁,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队套曲,由管弦乐队演奏。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各乐章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本乐章是以农村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具有田园风味的作品。 2.欣赏《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溪边景色》,想象乐曲表现的情景。 请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当你听到这首乐曲时,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对音乐中表现的自然景色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3.再听乐曲,听出潺潺流水声,知道它的表现方法。 师:你能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潺潺流水声吗?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4.复听乐曲,想象颤音出现时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色。 5.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第二课时:表演《铃儿响叮当》 一、表演《铃儿响叮当》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4)学习主歌部分。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4.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 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完整地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吹竖笛《红蜻蜓》 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设问: (1)你怎么理解“变迁”这个词?“铃儿响叮当”的曲调是怎么变的?变了多少次?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再次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 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学吹竖笛《红蜻蜓》 1.复习歌曲《红蜻蜓》,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引导学生为歌曲标上换气记号,按要求换气,唱出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吹长音,学会吹奏长音的正确方法。 (送气时舌头要很快的向回收,像读“吐”字的感觉。) 3.竖笛吹奏歌曲《红蜻蜓》,要求用演唱的感觉来吹奏。 4.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特点进行力度的变化处理,有感情的吹奏歌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