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 |
范文 |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思路: 《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部分。本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活动为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比喻句的基础上,感悟比喻句的作用,并能模仿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出生动的比喻句;关注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的自主感受和收获,引导他们在拓展交流中学到更多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爱国诗词和爱国名言;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的变化,自主选择调查家乡的内容,确定展示调查结果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关注学生自由习作的自由度开发及自主修改检查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语言与生命、与情感同构共生的课堂,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句的'好处,并能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 2.总结、交流读书方法。 3.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爱国诗文。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的方式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自由作文:培养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自主选择文体样式,自主写作并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运用。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优秀爱国诗文。 教学难点: 1.“语文大课堂”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高。 2.自由作文,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 (1)搜集优秀爱国诗文。 (2)搜集相关“今日家乡”变化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温故知新) 一、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本单元的几篇文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以不同的内容,表达了中华儿女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同学们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二)学生自主回顾本组课文的学习,整理自己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或感受。(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四)分角色读书上“宁宁”与“丫丫”的对话,读后学生自主概括他们所交流的内容。 (五)教师小结。 二、理解与运用 (一)过渡:刚才,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收获,其中有不少同学谈到文章在写法上带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你们真会读书。接下来请看下面两组句子,注意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比较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上哪一句好,说说为什么。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人,许多红旗翻动起来。 2.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学生交流,体会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所用的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形象、具体。 1.两组句子写法上的不同: (投影出示)(比喻) (形容)2.说一说:每组的第一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说一说: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课件展示其他比喻句,让生感受比喻句的特点及比喻词的变化。(展示课件第五屏) 5.实际运用: 学习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像……”“……般的……”。 三、积少成多 (一)过渡: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其实,从古至今,不同时代都有不少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人物和诗、文出现,请看《己亥杂诗》(展示课件第六屏)。 (二)简介作者情况。 (三)学生自读这首诗,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注解去解决。 1.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反馈点拨。 (四)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并背诵。 (五)师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诗句、格言,并争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七屏)例如: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宋·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三国·曹植)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立春日感怀》(明·于谦)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失题》(清·秋瑾)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清·徐锡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清·顾炎武) (六)教师小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