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第一朵杏花》 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挂图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讨论: 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观察杏花的情景?(两次) 二、品读课文 (一)第一年看杏花 1.过渡:我们首先一起来看看竺爷爷第一年看杏花的情景吧。请大家认真读1-5自然段,结合竺爷爷说的那句话,仔细体会竺爷爷是不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2.交流: (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看到杏花开了,马上走过去数,说明他非常注意观察。 观察的非常的仔细,数清楚是四朵,而且还发现了花开放的程度。(结合图) ) (2)“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又:说明竺爷爷经常来看花,不是只看一天,而是长期坚持的。) (3)“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 第一朵:已经开了四朵?为什么只要知道第一朵呢?因为第一朵是最精确的时间。结合上下文理解。 ) 3.竺爷爷对杏花的'观察是那么的细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4.分角色练读,指名朗读。齐读这句话。 (二)第二年看杏花 1.师述:又是一年春天到,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1)指名读: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评读。(好在哪里?) (突出“醒、绿、皱、鼓”等关键词,把春天写活了。) (3)齐读。 2.春天来了,杏花开了,孩子没有忘记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快点拿起书本,读读课文的7-14小节,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想想每一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1)讨论交流。 (2)出示:窗外一个小孩( )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3)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在他们说话时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和语气? (4)归纳 总结 :急切、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5)根据提示语,同桌练读。 (6)师生分角色朗读。 (7)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3.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指名回答) (1)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2)比一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竺爷爷立即走到前院。 (3)“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很重视。) 板书:郑重记下 三、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第 一 朵 杏 花 精 确 观 察 竺可桢 一 丝 不 苟 掌 握 规 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