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
范文 | 精选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选圆明园的毁灭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 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它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 二、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 读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感悟第二自然段: 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 请读出举世闻名的气势。 感悟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感悟了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布局,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请学生说说他看到的哪些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感悟重点语句。 出示课件1: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句式训练: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绿孔雀;有( )的鹦鹉,也有( ) 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假如你来到圆明园中,你最想去哪观赏风景?说说理由。 感悟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你知道都有什么吗? 说课堂 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选作: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举世闻名 布局——众星拱月 昔日的辉煌 建筑——风格各异 文物——珍贵异常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设计思路】 一、主导思想 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依然屹立在那里,成为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这一切的一切,怎能是一个“情”字了得!激发学生情感,自得自悟。 1、自主课前初现: 提前让学生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收集到丰富的资料,图片,通过交流,学生初步了解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当年圆明园的美景产生由衷的赞叹。而对被烧后的圆明园,充满了愤怒,痛恨,惋惜之情。 2、自主在课堂呈现: 课堂基本模块是: 自由读书时间──自由问答天地──自由创作空间组成。 以翻开历史书籍为线索连贯全文。 课堂的中心任务:以读促讲,将学生领入情境,激发情感。 3、自主在课后体现: 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辩论题: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 课堂按“自由读书时间──自由问答天地──自由创作空间”的线索统领全文。学习时采用倒序的手法,先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鲜明对比,来触发学生的激 ,在反复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种爱国的热情油然而生。再回到第一自然段,当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时,学生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能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 ⑷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培养学生对美与丑的识辨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涵。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圆明园辉煌时和被毁时的图片制作成相关的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便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 板书: 圆明园。 二、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 自由读书时间: (大屏显示)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读后谈谈感受: 分别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读后说感受。 如果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说感受时,引导出“众星拱月”,课件展示,重点理解。 如果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说感受。带领学生欣赏几处景色的图片,进入情境。书上还给我们举例介绍了著名的建筑物和风景区,我们用引读方式到课文中找一找。 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 请你随着这悠扬的古曲再读三四自然段,将你心中的感受一读为快。 4、(出示全景图)就在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的时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他至高的荣誉,(出示每段中心句)指导学生朗读: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圆明园) 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圆明园) 三、面对现实的残酷,激发爱国情感 老师引语: 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写起来不容易,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指导“毁”字的写法。轻轻读一读课题,加入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进入“自由问答天地”。学生提出疑惑。 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 (看录象。) 老师引语: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样束手无策,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三位同学读课文,谈感受。老师分别适当点评。 2、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时间,再请2位同学读课文谈感受。或请同座位一起读一读,读后谈谈感受。 3、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还想读吗? 5、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6、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亿万炎黄子孙的愤怒才能让我们看见几缕微弱的曙光。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7、为什么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如入无人之境,为什么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可以任意的抢,砸,烧。这是引起我们愤怒的根源所在,请同学们课下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等相关史籍,相信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的。 四、痛定思痛,接受现实 文章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意,告诉一个惨痛的历史事实,用您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揣磨,哪些词语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自由读一读。 学生说感受后,指导齐读。 五、自由创作空间 师引入: 是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144年的风风雨雨都已过去,已成废墟的圆明园此刻依然屹立在那里,只留下民族的耻辱,那是一道至今让人隐隐作痛的伤痕。历史是残酷的,不回忆历史的残酷,又怎能来鞭策现实,不回忆历史的残酷,又怎能去展望美好的未来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荡气回肠,让人遐思万千的音乐声中,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 (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 自由创作空间: 1、语句通顺。 2、达真情实感。 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 生交流感受。 学生说到的精华可以写在黑板上,(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落后就要挨打等)学生想写什么都可以,最后齐读作为结束语。 【课后反思】 1、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堂实现了情谊融融,书声朗朗的教学目的。“自由读书时间──自由问答天地──自由创作空间”环环相扣,课堂结构十分严谨。自由创作空间以作业纸的形式出现,其中有收集课外资料,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资料的能力。 2、自由问答天地中,通过读书,解决了“谁要烧?怎样烧?”的问题,而学生随机问到的问题,应及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3、学习圆明园的辉煌这部分时,应注意出图的顺序最好与课文相符,这样无形当中学生又游览了一遍课文。 4、对于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预设,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想一想你能有几种填法。 1、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齐读这三句话。 三、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讨论: 这三句话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一个旅行团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好,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就来当游客。现在你们可以准备一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开讨论。 2、补充资料,看一段录像。 3、提示:一般导游介绍一个园林的时候总是先介绍它的具体位置,然后介绍它的整体布局,即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介绍的、也是具体介绍的是这个园林的建筑特色,主要景观等。你们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先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圆明园吗? 4、学生按教师提示的顺序作介绍,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并练习朗读。 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时见过的哪一个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你能举个例子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练习读句1,指名读,比赛,全班朗读。句2、3:讲解平湖秋月、雷锋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句4,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觉的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再让我们来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第四自然段:板书:收藏:最珍贵。 5、各自朗读2--4自然段,并结合板书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 1、看录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想想你能不能?"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4、指名回答,板书:掠夺、毁坏、焚烧、化为灰烬。 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5、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五、体会文章的中心。 1、课文学完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讲,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这里,李老师还摘录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为什么说当"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我们这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这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以此问题来引导学生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正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非常大掠夺 举世闻名景观:千姿百态毁灭化为灰烬 收藏:珍贵文物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本组包括《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等四篇课文,重点在使学生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文通过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材处理 本课为本单元重点课文,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分段落;第三课时展示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写出文章的读后感,背诵第3、4自然段。本节是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字词; (2)学习通过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积累语言;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一朝的毁灭,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德育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难点:(1)通过自读、感悟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别具用心。 五、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圆明园曾经的辉煌通过文字较难形成完整、清晰的形象,学生很少到过圆明园,对它现在的景象也知之甚少。本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更通过圆明园的今昔对比,理解它的毁灭给人类文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影片片断,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激发痛恨侵略者、振兴中华的情感。 2、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及音像资料,既丰富文章内容,有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法、学法 1、合作交流:以学生自读感悟为基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和体会; 2、自主探究: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3、重视朗读:只有反复的朗读和感悟,才能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象,才能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七、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首先设计: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学生合作学习,汇报学习结果。 2、本文第2—4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首先从第二段入手,考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设计:谁能描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 重点:众星拱月 (1)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想象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2)观看课件演示“众星拱月” (对圆明园整体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3)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可以获得与初读不同的感受,可以对词句有更深的理解) 2、导入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的布局,更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谁能把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 (学生喜欢表现,这一要求既使学生明确了阅读重点,更增强阅读兴趣,又能够通过介绍培养表达能力) (2)介绍 结合各自搜集到的图片和演示图片,学生描述园中景观。 (描述中教师指导和范读,体会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后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图片欣赏及教师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说明:省略号运用的含义。 (3)自己也来读一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 (新课标要求要加强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技巧上加以指导,更要使学生通过进入情境,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段文字最为优美,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既培养朗读能力,又激发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导入第四自然段 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青铜礼器”、“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4、延伸: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上的学习,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对圆明园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谈出各自此时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感想,使课本内容得到延伸,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 5、此时学生激情高涨,话锋一转,引起心理上的强烈落差:多好的园林,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被强盗一把火烧毁了!导入第5自然段。 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要求:用词语简要概括。 (通过词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中国人也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转眼间变成一片残垣断壁。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目睹那惨痛的一幕! (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使学生亲眼目睹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憎恨之情) 6、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回归第一段,出示字幕:“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带来的损失,使学生的激情得到升华) 7、写作特点:本篇课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与文章内容对比,你觉得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8、教师总结:100多年过去了,圆明园废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不仅记载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更在时刻警醒着我们: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再强大!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课下拓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形成正确的思想、独到的思想。 思考:(1)面对圆明园废墟,你想说些什么? (2)关于圆明园是否需要重修,你的意见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众星拱月 瑰宝 精华 景观 风格各异 (爱) 博物馆 艺术馆 毁灭:掠 毁 烧 (恨)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认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构建话题,导入课文。 1 在我们国家的广州市,刚刚举办了一场亚洲最高级别的赛事,你们知道吗?说说你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国力日益强盛,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屈辱的事情,美丽的东方园林被西方强盗毁于一旦。 2.板书课题。强调“毁”写法。 3.轮流读课文,检查预习,随时正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毁灭”。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用“——”画出来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读,批注。交流。 2 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3.这心情从何而来?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残暴而贪婪的,让我们带着愤恨读一读。 5.圆明园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出示: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小声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生小声读。交流。 6.圆明园的灰烬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探寻一下这座园林的瑰宝和精华。 三 品读课文,领悟“精华”。 1.默读课文,感受一下这曾经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哪些景观和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划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词句) 出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谁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字,指名读。 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重点介绍最让自己欣赏和惊叹的部分) 3.真是巧夺天工,精美而宏伟的圆明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布局精妙,建筑风格各异,当然称得上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美景和宏伟建筑。 出示幻灯片,辅助背诵。 5 欣赏了园林风光,我们再来看看园中丰富的收藏品。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中珍贵文物的收藏情况。 谈谈体会。所以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 就是这样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诉了我们:(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不可估量”要强调什么?齐读。 7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画面)就在这残垣断壁面前,想象着我们刚刚漫游的圆明园的景象,同学们,你又什么话想说呢? 四.也许,圆明园的废墟会提醒我们,不忘国耻,永远要记住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8《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9【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练习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三:知道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想看看圆明园的这些美景吗?放课件,谁能用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来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里有什么。说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说说 圆明园里有…还有…有…还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有…还有…,圆明园的景观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老师就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吧!圆明园就像孙悟空的口袋,收尽了天下所有的美景!收尽了天下所有的奇珍异宝!同学们,这个比方不过分吧。我觉得一点儿也不过分,圆明园的景观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谁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形容,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词儿,那老师还给同学们打个比方,圆明园就像王母娘娘的天宫降临人间。要是你漫步在这人间仙境里,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来,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谁还能用下面这些词来跟大家聊一聊圆明园,放课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的人间仙境,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顷刻间,化作了一片灰烬!那是因为…学生读课文最一段, 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想拿这支笔把桌子也拿走了,谁还能打这的比方,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参加过这次抢劫的一名法国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段日记,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一句话?任意破坏是怎样破坏?学生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名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溶入情感中,谁愿意再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读得真好,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学生读,能拿走的,全拿走了,不能拿走的,用大车搬走了。搬不动的,任意毁坏了。仅仅是这些吗?不!他们还有更卑鄙的手段,那就是…学生读,同学们,让我们亲眼看一看他们罪恶的行径吧,放电影,看到这里,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是的,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满腔怒火。 从此,圆明园里没有了……还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上至……没有了,下至……也没有了,圆明园的一切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的毁灭了!板书,毁灭。来,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满腔的怒火再读一读这西方列强的罪恶吧!学生朗读 来,我们来看看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看待他们自己的军队的,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可恶的强盗吧: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同学们,请仔细端详书中的两副插图,这就是两个强盗给我们留下的,给世界留下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一段话,一句话,哪怕一个词也行,学生说,我们再来看看书中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想说什么,学生朗读,作者说的是…来,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大声地读一遍!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此刻老师的心里也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但我最想说的一句是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大声地读一遍。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1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