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和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设计 |
范文 |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和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和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