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
范文 |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种认识是和“平均分”经验分不开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之前,一些简单的分数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之中。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写分数,分数表示什么。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事实---分苹果出发,安排了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目的使学生在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好基础。研读教材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主旨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表示简单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意义,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学习纸各一张、尺子、彩笔等;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语:八字下面藏把刀。 揭示谜底:分 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想到:分东西、一分钱、一分钟、分米、平均分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分字联想到分东西,自然导入课题。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分数 活动一:分苹果 (1)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平均每人分()个。4个?2个呢? 怎么分?算式怎么表示? (2)1个呢? (3)演示随意分,产生矛盾。 (4)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怎样表示半个或一半?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 活动二:把1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怎样来分? (1)追问:为什么要对折? (2)提问:涂得部分是这张正方形卡纸的多少? (3)小结。 3、认识几分之一。 活动三:认识了二分之一,其他的分数怎么表示出来? (1)怎么表示? (2)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小结。 (1)学生看图叙述图意。列算式表示。 (2)发现问题,思考:怎么表示?如何来分? (3)体验随意分的不公平,讨论碰撞:如何平均?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预设:文字、画图、小数0.5、算式、分数等等。 齐读课题。 (1)尝试动手,折一折。 (2)涂一涂、画一画。 (3)交流:把这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涂色部分就是这张卡的1/2。一半也可以用1/2来表示。 (1)同桌交流。 (2)动手实践,方法分享: 预设:把1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把1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由于苹果总量的变化,引起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变化,自然引出分数。 追问“为什对折?”,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4、认识几分之几 活动四:创造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并涂色表示。 5.体会“分一分” (1)把一根棒棒糖都可以怎么平均分?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折、涂, 尝试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预设: (1)交流:把一根棒棒糖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 (2)碰撞、发现: 预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能还发现:同样长的棒棒糖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少。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经历动手涂色→思考分数→尝试自己写出分数。 (1)演示分数的'产生。 (2)分子、分母、横线分别表示什么? (3)谁会读这个分数? (4)谁会写分数?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认识分数的分子、分母以及表示的意义。 (3)读出分数, (4)书空分数。数形结合,理解分子、分母、分数线各表示什么?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联系实际你能说一个在生活中见过或用过的分数吗?预设:一块饼吃了三分之一等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发散思维 1、课本“练一练”习题。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说说理由 3、想一想: 兔子送萝卜。请问:它们拿走的一样多吗? 4、走进生活中的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充分说明理由。 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用语言完整地说出来。练就学生是否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归纳小结布置 作业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 课后作业: 课本68页涂一涂。69页习题填在书上。从生活情境中找出它的数学价值,并应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