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
范文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 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 (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 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 “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 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 礼节 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呕心寰宇荷锄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风邂逅不省慵懒千仞不栖熟谙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业。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板书:刘备 诸葛亮)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板书:诚心诚意)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要求) 2、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语言、神态)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动作)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谈谈你的体会。 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2)“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对谁“恭恭敬敬”过? (3)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4)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 半天左右再加上两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联系学生等人经验来体会。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明眼人都能看见。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 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习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 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四、作业布置: 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 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4、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三处比喻的意义。 5、能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 谈话。 同学们,这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板书课题 3、学生用文中词语解释课题意思。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 2、交流反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品读感悟。 (一)抓“诚心诚意”品刘备的.尊重人才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那些语句可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朗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并相机交流感受。(生用“我从----------------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因为-----------”的句式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相机引导:读刘备的话,体会刘备的内心;从刘备的神态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刘备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4、领读:师: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他(生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二)抓环境描写和三处比喻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师过渡:刘备当时已47岁,贵为皇叔,诸葛亮仅有27岁,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礼贤下士,值得吗?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我们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读看到了什么。 3、交流: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找到这段环境描写的中心句,发现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进行交流。读这段中的比喻句,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4、指名朗读这段环境描写。 5、说话训练:我们来到-------,只见--------的柳条--------,--------的小草---------,--------的花儿--------,--------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6、讨论:你对诸葛亮有了什么了解?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引导发现另两个比喻句)指名读比喻句,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 7、讨论:“云雾”“青天”分别指什么?“鱼”和“水”分别指谁? 8、指名读这三处比喻,说说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师补充诸葛亮出山后对刘备的辅佐(诸葛亮出山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摆设八阵图,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尽心尽力辅佐刘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生说说对诸葛亮的认识。 四、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说话训练:刘备真是尊重人才,他--------------;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运用文中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2、发散:除了《三顾茅庐》外,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 3、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三国城,认识更多的三国英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雄用他们的壮举写下了许多感人的篇章,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齐读课题。 联系旧知导出课文引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自读情况。 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按要求自读课文。 分段读课文。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宜:与“宣”比较。 交流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较和交流中深化字词的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放录音范读全文。 问: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听录音,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对学生要求不必过高,能听懂多少是多少,这样能减少学生压力使得学生能畅所欲言。 二、细读课文 问: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组织交流。 出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出示: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引导比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说明什么? 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齐读第五自然段 比较和朗读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读中升华,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三、小练笔。 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说理能力。 四、作业 课后继续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的信,互相提意见修改。 板书: 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 刘备: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