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 (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V=1/3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三、教学试一试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圆锥的体积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3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3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25-2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学生回答。 2 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又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 (一) 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圆柱---转化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公式) 2、 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1〉学生独立操作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水。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2〉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cai课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 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 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 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板书 )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已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 (二)运用公式,尝试练习 1、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乘 1/3 ? 试一试: 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 圆 全单元教案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说课《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百分数(五)折 扣圆柱的表面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2、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那些情况? (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 练一练 3、求下面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半径是2 厘米,高3厘米。 3.14×22×3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 3.14×(6 ÷2)2 ×6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3.14×(12.56 ÷6.28)2 ×6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如图(单位厘米) (1)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9分米 (2)底面半径3分米和高7分米 通过公式我们发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必须的条件可以是底面积和高 a、底面积和高 b、底面半径和高 c、底面直径和高 d、底面周长和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⑴、圆锥的体积等于圆住体积的1/3。( ) ⑵把一个圆柱切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 ⑶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2倍。( ) ⑶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2、填空 ⑴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 ⑵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 12 厘米, 圆锥的高是( )。 ⑶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高等体积,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 314 平方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 3、拓展练习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通过测量它的直径是4厘米高是1.2厘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测量沙堆的底面的周长、直径、和高。) 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沙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直径。将一根竹竿过沙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4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出示铅锤):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学生发言:(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 (3)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间接地求出了铅锤的体积。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4)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圆锥体都可以这样测量呢?(学生思考后发言) (5)引入: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类似圆锥的麦堆也能这样测吗?(学生发表看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 (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2)圆锥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共同点?(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3)请你猜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后,课件出示一个圆锥与3个底、高都不同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密切?(学生答:等底等高的) (4)老师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验证自己做的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备用。)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课件出示试验记录单: a、提问:我们做几次实验?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我们比较什么? 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你们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 (4)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红色水演示。 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把圆柱装满水往圆锥里倒,几次才能倒完?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学生拿小组内不等底等高的圆锥,换圆锥做这个试验几次,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学生汇报,有的说我用自己的圆锥装了5次,才把圆柱装满;有的说,我装了2次半……) (6)试验小结:上面的试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后交流) (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3、公式推导 (1)你能把上面的试验结果用式子表示吗?(学生尝试)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3)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条件最重要?(等底等高) 进一步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存在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真正去体验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2:现在你能求出老师手中的铅锤的体积吗?(已知铅锤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8厘米)学生尝试解决。 (2)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3)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题: 底面半径是3平方厘米,高12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2)学生尝试解答 (3)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r2h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5)提问 4、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d/2)2h来求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公式的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5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一节几何课,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2、研读完教材后,自己的几个问题: (1)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圆锥体积推导过程与圆柱构建起联系,还不会使学生感到生硬? (2)学生对三分之一好理解,怎样去认识是等底等高的柱、锥。 (3)大家都知道本节课必少不了学生的操作,怎么操作才是有效操作?怎么操作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怎么操作才能使学生更好体验这个过程?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能挖掘到圆锥的体积吗?能不能再深入一些? 3、自己的创新认识: 首先,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这几个问题的根本是一致的都是要把握住“谁在学?怎么学?”首先,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想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一个公式,而是学会一种数学学习的方式,一种数学学习的思想,体验一种数学学习的过程。 其次,是要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可操作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点、线、面、体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转化、对应、比较等数学思想。尤其是对于高年级段的同学来讲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丰富,自己又有一定探究能力,对于圆锥体积的知识相信是有一定认识的,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们应该了解到他们认识到哪儿了?了解学生的起点,为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2、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在讲课时发现的问题而谈) 学生能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而且又是刚学完圆柱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看来并不难,难的是等底等高。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柱、锥间联系的设计,突破学生对“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中的“等底等高”。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选择了 “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已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这也正是我在设计这节课中所要体现的核心内容。第一次学习方式的指导:体现在出示生活情境后,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买哪个蛋糕更划算”。本次学习方式的指导是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猜想,使学生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解决方法。 (四)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在创设情境中利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然后要从图中剥离出图形来,并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正确归纳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6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公式)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米,高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出示一个圆锥,请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 4、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动手测量,找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的关系。 师: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积的方便,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交流得出结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操作,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实验操作。 师:圆锥的体积到底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米或沙,打算怎么实验,商量好办法后再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你们组是怎么做实验的?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4、强调等底等高。 5小结:不是任何一个圆锥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积的1/3,必须有前提条件。(板书结论) 6、练习(出示)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8、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 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4.5厘米。 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4.8厘米。 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2、填空。 a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b圆柱体积的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c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d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判断。(用手势表示) a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b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 c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d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结课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五、解决实际问题。 在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7基本信息 课题圆锥的体积 作者及工作单位殷兴均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了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内容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材用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别上升了多少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因为二者形状的相似性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借助转化思想的经验,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但是我校是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圆锥的体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运用实验法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几何体,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 2、圆锥有什么特点?(同时出示幻灯) 3、在这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 4、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圆锥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垂直距离。 3.学生手势出示 4.想 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 出示等底等高的实心圆锥、实心圆柱和装有适量水的水槽(标有刻度)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认真观察,跃跃欲试,都想争取参加实验。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从而感受用数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 1、猜想体积大小 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 圆锥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猜想关系,这个环节,共进行两次猜想,第一次是猜想体积大小。第二次是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提出猜想,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可能关系,同时在猜想中明确探索方向。学生可能猜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在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理解等底等高 我们研准备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为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 3、猜想关系、实验验证 同学们有说二分之一的,有说三分之一的,争是争不出结果的,得用实验来验证。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分组做实验。 学生汇报 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实验,让学生研究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 4、总结公式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V锥=V柱×1/3=sh×1/3 “sh”表示什么?乘1/3呢?学生尝试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全面验证 是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1/3呢? (课件演示)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呢?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强调了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才有这样的倍数关系,突出了重点。 6、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1)例:一个圆锥形的物体,底面积是11平方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高15厘米,圆锥高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几倍?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81、认知目的: (1)让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的: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圆锥体的表象,概括圆锥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以及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2、学生实验用圆柱、圆锥容器十套,红色溶液一桶。 3、幻灯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已知一个圆柱的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导出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圆柱体的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另一种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这种形体叫圆锥体。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物体吗?(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授: 1、学生通过对圆锥实物及电脑图形的观察,多角度多种实物中得到对圆 锥感性认识,在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圆锥的特征是:它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一个圆;它有一个顶点。 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圆锥教具,将其一分为二,叫学生观察圆锥的高,指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 2、绍各部分的名称(用电脑出示圆锥图形) 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圆柱、圆锥在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在实验前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 (2)倒了几次才能倒满空圆柱? (3)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1)分五人一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2)教师每组给一个中空、未封底的圆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制作的圆柱也不封底。 (3)将圆锥装满溶液,然后倒入圆柱里,装满圆柱为止。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得出Ⅴ锥=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9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旨在让学生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我的设计是“颠倒课堂”的一次尝试,旨在让学生晚上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学习,一次学不会,还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这是与传统的“白天在课室听老师讲课,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2、以旧引新: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圆柱的底面是圆的,圆锥的底面也是圆的,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 1、请看接下来的2个实验: 2、实验准备:2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水与沙子。 3、播放视频: 实验一:我们将圆锥容器装满水,再往圆柱容器里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装满。 实验二:我们将圆柱容器装满沙,再往圆锥容器里面倒(倒3次),3次正好装满。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公式推导: 1、通过两次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写成公式: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写成字母公式:V= Sh。因此,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圆锥的底面积与高。 3、如果知道圆锥的底面半径r与高h,圆锥的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呢?因为底面圆的面积s=πr2,所以圆锥的体积V= πr2h。 4、在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时不要忘记乘! 四、知识应用 1、接下来我们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直径4m,高1.2m。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分析题意:要求这堆沙子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就是求圆锥体沙堆的体积。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沙堆的底面积与高。根据底面直径4m,可以先求出沙堆的底面积,再用底面积乘高求出沙堆的体积。 3、列式解答。(分步与综合) 五、知识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V= Sh= πr2h。 在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们要记住乘,还要留意单位名称是否统一! 六、结束。 【课堂教学设想】 1、学生看完视频对于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等底等高”、“每次倒满”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且会跃跃欲试,为课堂的实验操作做了铺垫。 2、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验: 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时,实验结果会怎样? 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时,实验结果会怎样?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这一关系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圆锥与圆柱体积相等时,如果高相等,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底面积相等,高有什么关系? 3、课堂检测,促进知识内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以设计时力求每个环节都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前观看视频。首先回忆圆柱体积公式,通过圆柱与圆锥的底面都是圆的,让学生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两次的实验验证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课外的视频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课内通过小组实验操作进一步验证“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这一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等底等高,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Sh= πr2h,从而培养了学生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及综合整理的能力。课堂上不再重复学习微课程中的知识,把时间花在完成练习上,通过不同的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0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 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 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 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 (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 提升技能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说明理由---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抽生汇报---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解答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 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 第3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锥体的等积定值,锥体的体积公式。 (2) 理解"割补法"求体积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式的推导过程,即"割补法"求体积。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 教具: 三棱柱模型、多媒体 1、复习祖暅 原理及柱体的体积公式。 2、等底面积等高的任意两个锥体的体积。 (类比于柱体体积公式的得出)。首先研究等底面积等高的任意两个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取任意两个锥体,设它们的底面积都是S,高都是h。 (创造祖暅 原理的条件)把这两个锥体放在同一个平面α上。这时它们的顶点都在和平面α的任意平面去截它们,截面分别与底面相似,设截面和底面顶点的距离是h,截面面积分别是S1、S2,那么: ∵S1/S=h12/h2,,S2/S=h12/h2, ∴S1/S=S2/S,S1=S2。 根据祖日恒 原理,这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由此得到下面的定理: 定理,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 3、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为研究三棱锥的体积,可类比于初中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在初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前,已知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此,将ΔABC"补"成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ABDC,然后沿其对角线BC,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对称性,得到的ΔABC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为:SΔABC=1/2ah,(a其底边长,h为高) 而今,欲求三棱锥的体积,亦可类比地借助于已知的柱体体积公式。 能否将三棱锥"补"成一个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三棱柱呢? [可以]以AA'为侧棱,以ΔABC为底面补成一个三棱柱。 也采用"分"的方法,这个三棱柱可分成怎样的三棱锥呢? (图形没有打印)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如图就是三棱锥1,和另两个三棱锥2、3。 三棱锥1、2的底ΔABA'、ΔB'A'B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顶点都是C)。三棱锥2、3的底ΔB'CB'、ΔC'B'C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顶点都是A')。 ∴V1=V2=V3=1/3V三棱柱 ∵V棱柱=Sh ∴V三棱柱=1/3Sh 最后,因为和一个三棱锥等底面积等高的任何锥体都和这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所以得到下面的定理。 定理: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V锥体=1/3Sh。 推论: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 V圆锥=1/3πr2h 4、锥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练习1:正四棱锥底面积是S,侧面积为Q,则其体积为: 。 练习2:圆锥的全面积为14πcm2,侧面展开图的中心角为60°,则其体积为 。 练习3:边长为a的正方形,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沿弧剪下一个扇形,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筒,求它的体积。 5、课堂小结:1°割补法求三棱锥的思想。 2°锥体的体积公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