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
范文 | 人教版《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 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2)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 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A、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E、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 (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B、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D、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 (合作探究) (1)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4) 你对月亮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 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5) 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5)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6)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 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 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 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 4. 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