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2【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人和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坐井观天》,认识青蛙的错误,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复习旧知,回顾从小白兔种白菜,小松鼠找花生,棉花姑娘的故事里,积累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懂得植物生长的过程 播种 生根 长叶开花 结果。叶子和根为植物输送养分等。叶子和果有关系。为学习本课最好准备。 完成填空练习;农民伯伯把谷子种在地里,他们想要的是谷子;果农伯伯把果树种下,他们想要的是果子;农民把棉花种在地里,他们要的是棉花…… 一位读书人,把葫芦种在地里,他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认读葫芦,指导读好课题。 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各自介绍对葫芦的了解。课前,季涵毅同学很有心,特意带来了三个家里收获的三个小葫芦给老师做教具。 正好请季涵毅介绍自己种的葫芦,和葫芦的作用。种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啦,师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葫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 重点学习“芦”加一加,比一比,并扩词 指导读好轻声词 葫芦 学习 哇 换一换 ,用上“哇”说一句话。 比一比 挂 结合学过的课文“茄子高高挂灯笼”“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等体会其中“挂”的轻盈和生动。为学文体会小葫芦的可爱做铺垫。 盯的'读音和字音,比较 盯和看的区别,积累表示看的词语。 邻 的读音,组词 邻居,结合文本,预先做铺垫 相机借助学生组词 邻里之间左邻右舍 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是好邻居,如能和睦相处的,关心对方的,热心帮助的…… 3、自由读文,画出重点词句识字。 4、指名读文,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每天 一些蚜虫 自言自语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 很奇怪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5、指名根据刚才学习的词语和句子,大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品析词句,感悟文本内涵受到启发 1、看图,仔细观察葫芦长的怎样?从种葫芦人的表情感受他的内心。 从细长的葫芦藤 油油的绿叶 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满脸的喜悦,感受葫芦长势喜人。激发学生想象,这棵葫芦在清晨,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下,在夕阳余晖中的茁壮成长的美丽姿态,感受种葫芦人的喜悦自得的心情,想象这个种葫芦人对这些挂在藤上的小葫芦的极度喜爱之情。 对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和图对应的词语。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葫芦长势喜人和葫芦的可爱,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生长密切相关。 采用“夸一夸我的葫芦”的形式,让学生扮读演种葫芦,读好词语“细长”“长满”“雪白”“挂”“小葫芦”“多么可爱”来夸赞葫芦长得好,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师生互动,师说我也来夸夸我种的葫芦,巧妙地给生做了示范指导。 抓住词语“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看几次”,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一心想要葫芦的人,最后收获到大大的葫芦了吗? 2、图文对照学习第四小节 指导看图,看看这棵葫芦发生了哪些变化?种葫芦的人表情怎样,从他对葫芦极端喜爱中体会他的失望难过遗憾的心情。 读文,从词语“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体会种葫芦人的奇怪,吃惊,遗憾的心情,角色体验,有感情朗读。 种葫芦人结果什么也没收获到,他所有的辛劳都白费了,这就叫————徒劳无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犯了什么错导致他徒劳无功。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从种葫芦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不及时消灭蚜虫,却想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还“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畅想葫芦快快长大。角色体验,指名表演读。 设计采访环节,理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你的意思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同怕。 体会意思相同,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对比读感悟感叹句和陈述句的语气,并能拓展运用。 结合各自积累的植物生长的资料,劝告种葫芦人。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事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和那只井底之蛙一样,这个种葫芦人还犯了什么错呢? 学习第三小节。结合学习词语“邻居”,学会关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 分角色朗读,师扮演种葫芦的人拿起一只小葫芦盯着葫芦,生扮演邻居,劝告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故意盯着葫芦,奇怪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继续劝告,慢慢体会邻居着急关心,责备的语气,师一遍遍应对“什么?……”感受种葫芦人的固执,愚蠢。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讨论种葫芦的人又犯了什么错?不听劝告,不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谈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从这个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作业 1、抄写重点词句 2、写话 续写课文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4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 《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5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PPT出示青蛙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坐井观天》),这是一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青蛙? (PPT出示寒号鸟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寒号鸟》),这是一只(懒惰、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2.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寓言。寓言有两大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二是:故事中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葫芦”二字 葫芦这两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芦单个字时读第二声,和葫在一起变成词语时就读轻声了,跟我一起读,芦—葫芦。(开火车读葫芦)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他们都是草字头的字)说明这两个字都和(植物)有关。 2.区分一棵葫芦和一个葫芦 你们见过葫芦吗?看,这是葫芦,这也是葫芦。我们可以用量词来区分他们。左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个)葫芦,右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棵)葫芦,注意,这个“棵”是什么偏旁啊?对了,他是木字旁,因为葫芦就是一种植物。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一棵葫芦上不仅有一个一个的葫芦,还有开放的白色小花,我们叫:葫芦花,绿色的叶子我们叫:葫芦叶,这长长的一条我们叫做:葫芦藤。这个“藤”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他是后鼻音。我们要把它读好,teng,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藤是草字头,说明这个字也和(植物)有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藤的植物吗?(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看这些就是他们的藤。) 3.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棵葫芦的呢?这棵葫芦上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叶子,什么样的小花,什么样的葫芦藤呢?请你赶快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并圈一圈。 都找到了吗?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我们除了可以说细长的葫芦藤,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呢?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还可以说雪白的什么?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还可以说可爱的什么? 请全班一起读词组,注意读好“的”的轻声。 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来问,请你来答,注意要读出它们的特点哦: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如果没有读好形容词就再读一读) 现在,老师把这些短语放进句子中了,你还能读好吗?请男女生合作读一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话。 这段话里的形容词真是用的太好了!小葫芦真是太可爱了,所以啊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了。 4.这段话除了形容词用的特别好之外,你发现没有,作者在介绍葫芦的生长过程中,还运用了很多的(动词,PPT动词变红色)指名读动词,这些动词大部分都带有一个“了”字,注意要读好它的轻声。 5.教学“谢”(出示字典中的选项,选择) 你注意到了吗?“谢”在这里也是个动词,平时它表示什么意思啊?那在这里,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当我们不知道生字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请教一个好朋友—字典,老师已经帮你们先查了一下这个字,在字典里呢,它一共有以下几种意思。(PPT出示谢的.字典页面)那么在这里,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在这里,谢就是凋落,衰退的意思。以后,我们如果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我们就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 我们除了要了解“谢”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注意三个部分要紧凑一些,每个部分要写的相对窄一些,身的起笔在竖中线,略高于两边。注意身的横和撇不能出头。 6.接下去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彩色部分。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难怪了,那个人几天去看一次啊?——每天,每天都要去看一次吗?——要看几次。 7.现在,老师要把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藏掉一部分,你们能够根据动词复述出葫芦生长的过程吗?请你看着填空先自己准备一下。 谁准备好了? 8.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看看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PPT播放图片)看,一株好好的葫芦最后变成了这样,多可惜呀!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PPT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句话,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读完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啊?对了,因为第二句告诉了我们葫芦是怎么变黄的呀,对了,是慢慢的,为什么是慢慢的呢?因为蚜虫也是慢慢变多的。葫芦也不是一下子一起落下来的,而是一个一个落下来的,因为蚜虫需要一点一点的吸食葫芦的养分,葫芦就一个一个的死掉,落下来了。 三、巩固生字,引出下文 1.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找一找并划一划相应的句子。 2.第1句和第2句: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叶子,也没有叶子上的蚜虫,所以,最后葫芦才会被蚜虫吃,都落了。)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相同之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呢?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所以他根本不管葫芦叶子和叶子上的虫子。所以,葫芦最后才都落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同样的,这句话如果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可以这么说?——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相同之处: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是反问句,它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些。 3.课文里还有一句话体现了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他要的只有葫芦,请你再仔细找一找。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学“盯”和“自言自语”。(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呢?——盯。谁能来做一做这个动作?盯,就是长时间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盯着小葫芦,在干什么?——自言自语,那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这个人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看,这个种葫芦的人从头到尾要的只有——葫芦,他认为要不要管和葫芦有关的其他部分呢?——不要。那他认为的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 4.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就不能生长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有重要作用。没有蚜虫,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了。 5.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四、写字教学 指导其他生字教学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6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评价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习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7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葫芦,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葫芦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葫芦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葫芦长势不同:一是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是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葫芦不同:一是可爱的,挂在藤上;一是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是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课文,所以,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课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要葫芦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葫芦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葫芦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先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要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8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葫芦的“可爱”以及几处对比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葫芦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 三、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说一说:小葫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对比句子: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指名读,全班齐读。 4、联系生活说句子:多么……啊! 5、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小葫芦的可爱? 6、出示句子:葫芦藤长叶,开出了小花。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增加了什么? 7、对比课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读。 四、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理解:“几次”和“一次”有什么区别,通过“几次”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词语: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说句子。感情朗读。 6、感受“盯”。还有一个字能够看出葫芦可爱,那个人很喜欢。“盯”是怎样看?可以将“盯”换成“看”“观察”吗? 7、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五、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出示葫芦枯萎地图片。说一说:那个人地心情会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对比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好好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学习提示。 4、学习反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6、你认为他说的这句话对吗?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卫生么最后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 8、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样劝那个人? 六、课外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叶上爬了一些蚜虫。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9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习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10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平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