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猫》教学设计 |
范文 | 《猫》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猫》教学设计 篇1一、导入 谁家里养过猫?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欣赏猫的图片,谈对猫的印象。 介绍老舍,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词 三、初读课文 1、指生朗读 思考问题:课文描写了猫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是哪两个时期?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猫小猫 3、理清课文脉络:大猫古怪 小猫淘气 四、解读文本 1、出示: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为什么这样说?再次读课文1——3自然段,带着摄像机拍一拍老舍家的猫,遇到古怪的镜头来个特写,并用波浪线定格。 2、交流大猫 根据交流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怎样描写猫的老实的?你见过猫睡大觉的样子吗?读出猫的老实。 从哪能看出猫很贪玩?谁会呼唤它?会怎么呼唤? 体会猫的尽职屏息凝视什么意思?演一演屏息凝视的猫 体会猫的温柔可亲 板书高兴不高兴 找出能表现猫温柔可亲的字蹭 猫会怎样蹭?被猫这样蹭心情怎样?指生读出温柔可亲。 出示句子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3、感受小猫 师范读,生想象仿佛看到怎样的镜头。 生交流 师补充介绍老舍先生养花的资料。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生练习读小猫部分,再次感受小猫的可爱。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对比阅读课后的两个片段,感受其他作者笔下是怎样写猫的,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朗读训练和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不仅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且更注重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领悟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情趣浓烈,在课堂中,学生们学得生动主动、轻松愉快。 这一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整体感知,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的整体脉络。大猫性格古怪,小猫淘气的特点。通过“从哪里能体会出猫的性格古怪”和“再现小猫的淘气场景”这些整体感知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逐步感悟、理解,从而逐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猫的性格特点。 (二)体悟情感,学习、品味语言文字 在《猫》这篇课文里,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本课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体悟情感、学习语言。譬如,运用不同方法、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屏息凝视”的词义,感受猫的尽职;将“小梅花”和“小脚印”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比喻运用的精妙。 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缺少及时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够到位,以后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改进。 《猫》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遭殃、开辟、责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想亲眼看看各种神态的猫吗?下面,我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猫的图片,欣赏之后,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这组猫总的印象。 2、(放课件)生欣赏。 3、生回答:调皮、可爱、机灵、活泼、憨厚、忠诚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词也很贴切。有位作家的家里也养了一只猫。作家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猫》。 板书课题:猫 师:大家齐读课题,(猫)叫得再亲切点儿,(猫)。作者是谁?(老舍)关于老舍在学《趵突泉》时已作了介绍,我们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梳理重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读后,四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把小组内认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找出来,以待全班交流。 2、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 3、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很热烈,现在可以把你们组中认为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生提问题,师梳理如下重点问题: 生1:为什么说大猫的性格古怪? 生2:把一组组截然不同、相互矛盾的词用在同一只猫的身上,不矛盾吗? 生3;为什么说小猫更可爱? 生4:小猫把老舍的花弄得枝折花落,他为什么不生气? 生5、为什么把猫的脚印说成小梅花? 生6:屏息凝神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这么多富有价值的问题,咱们就围绕着这几个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如果其余同学还有什么别的疑问,课下再和老师讨论,好吗?咱们现在逐个解决问题。 三、解决重点,品读佳句,体会思想 (一)下面咱们来解决前两个问题。问1、2(略) 师: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读书)大家读书,从文中找到答案。生读书。师: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讲述大猫古怪的句子。生读有关句子。同时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贪玩尽职 大猫 胆小勇猛。 师:生活中你发现猫是否也是这样呢?学生列举生活中看到的猫的特点。 师:现在你们还认为第二个问题矛盾吗? 生1:不矛盾,所有表现集于一身,恰恰体现了它的古怪 生2: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才能体现大猫古怪的性格。 生3:我认为这样写更能表现大猫特有的灵性和魅力。 生4:我很喜欢这样写,似乎把一只灵气活现的猫置于大家面前,更能让人产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大家说的真好。确实如此,上面的各种表现从单个来说,都构不成猫古怪的性格,但把一组组截然相反、相互矛盾的表现都集于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琢磨不定,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板书:古怪) 师:为了检查我们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小智慧星——“聪聪”专门出了一道闯关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胜利闯关? 师:出示课件: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指生读句填空,闯关成功。指生读,生齐读,进一步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解决问题3 师:作者写了大猫的古怪,为什么又写小猫更可爱? 生1:大猫的古怪比起小猫的淘气,就显得小猫更可爱。(板书:小猫可爱) 生2;因为小猫淘气而可爱。(板书:淘气) 生3:我可以举例说明,我和老师比,我就显得可爱,小动物也一样,越小越可爱。(师:同学们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不同意。认为老师更可爱。生3还是认为自己更可爱。师:我也觉得这位更可爱,老师也许更可亲吧! (三)解决问题4 师:虽然刚满月的小猫很可爱,但也很淘气,而且大猫又古怪,老舍先生是不是讨厌他们,生气了呢? 生:没有。 师:从哪看出? 生:读“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出示课件)生看,问:从哪几个词看出老舍先生没生气,怎样理解这几个词?生:从“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组词中看出的,这两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小孩特活泼可爱,这里却用来形容猫)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什么不生气? 生1:老舍先生把猫当小孩,当宝贝来写了。 生2:把猫当孩子写,显得很可亲,当然不会生气了。 生3:好比家长生气了,也不愿打小孩子一样,因为他爱这只猫。 生4:我从这句话中看出老舍对满月猫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师:谁能带着喜爱的语气来读读这个句子。指生读。愿意给老师一次朗读的机会吗?(师范读) 生练习读,然后老师指名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通过读这个句子,你还体会出什么?(生1:老舍先生很慈善;生2:老舍先生是位重感情的人;生3:老舍先生是个有爱心的人。) 师:是啊,老舍是个爱花的人,他的情感世界始终和花联系在一起,在养花过程中他“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可是花草被猫折腾得枝折花落,他却没有因此伤心落泪。相反的,他却感觉到这时的小猫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由此可见,老舍先生不但对满月的小猫十分喜爱,而且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四)解决问题5、6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表达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有关句子。生1: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放课件) 师:看,多么尽职的一只猫呀!谁愿意把猫尽职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生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生3: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师:谁愿意当这只可爱的猫,为大家亮一嗓子。(一个学生起来学猫叫)多么善于变化的一只猫呀!叫腔真美,我们为他的精彩表演鼓鼓掌吧!(学生鼓掌) 生4: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放课件)生齐读这句话。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这个句子好在哪里?现在咱们讨论一下,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脚印)把脚印比作梅花,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体会。 生1:把脚印比作梅花,看出脚印很美。 生2:老舍很喜欢猫。 生3:老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现在请大家从文中选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谁将获得这节课的“金话筒”奖。学生练习朗读。之后,小组选代表比赛。 师生共同评出获奖者。 师:刚才同学们找得很全面,读得也很美。读得美,源于作品写得美。老舍先生用如此细腻的笔调向我们表达了他与猫的亲密关系。在他的心里和笔下,这只猫就像一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极富灵性。而作者恰似一位深爱子女的父亲在向别人娓娓讲述自己的孩子。 三、转换角色,搭建对话平台,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只极富灵性的猫生活在一个既温暖舒适又充满爱心的家中,它一定会心存感激。它会对老舍先生说什么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讨论。 师:现在我冒昧地做一次著名的老舍先生,你们每个人就是那只可爱的猫。可爱的猫儿们,你有什么心里话现在就尽情地倾诉吧! 生1:老舍先生我真幸运,有你这样的主人。 师:谢谢你的夸奖,我有你也很幸运。 生2:老舍先生,我把你的稿纸弄脏了,你却不生气,你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啊! 师:因为你给我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我感谢你还来不及,怎么能生气呢? 生3: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您的猫,陪伴您。 师:但愿如此,有你的陪伴,生活会更精彩。 生4:老舍先生你这么善良和仁慈,以后我再也不任性了。 师小结:多么富有人情味、善于回报的猫呀!如果老舍先生如今还健在,一定会被你们真挚的话语所感动,说不定还能写出更多的佳作呢! 四、学生自留作业,发挥创新意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凭着你们的力量,读懂了课文,有了很多的收获,或许还有不少的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布置一道作业题,把疑问解决掉,好吗? 生1:我要把这篇课文中的好词好佳句写进我的“知识百宝箱”内。 生2:我打算回家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猫。 生3:我准备办一期关于“我”喜欢的猫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猫。 生4:我打算写一篇观察猫的作文,和老舍先生比一比。(师:是呀,只有挑战,才能进取。) 生5:我要以文中这猫的口气,写一篇童话故事,夸夸老舍先生是怎样爱我的。 生6:我要为街上的一些流浪猫找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师:有句话说得好:“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积累,继续探索。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导航标! 《猫》教学设计 篇3【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课文主要写什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2、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 四、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自学存疑。 2、小组讨论: ⑴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⑵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⑶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1、提问: 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 2、自主读书、思考。 3、组内交流。 4、班上汇报。 5、讨论: 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 6、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 7、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回顾全文,体悟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 1、点拔: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文中有许多语句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猫写得如此逼真?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 3、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一、整体切入,纲举目张 在深读课文时,从解题引发,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坚持从整体切入课文,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纵览全文,把握整体。 教者大体分三步组织教学: 1、从题入手,抓住主线,认识猫的数量。 2、自主发现,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猫的特点。 3、自由择读,抓住具体表现,体会猫的可爱。每一步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实现了高效的阅读教学。 二、阅读自主,行动自由 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选择机制,实施了弹性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阅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如阅读内容的自我选择:这是只怎样的猫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阅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化的理解;如阅读情感的自我选择:挑出自己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体会,读出情感。学生有权决定谈自己最喜爱、谈自己能谈的。这样做,开拓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给了每一位学生同时、同等参与学习的可能。你的一点,他的一点,相互交流,在教师的点拨勾连下“点”又组成了“面”,升华了学生的认识。 《猫》教学设计 篇4教学内容: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学生分析: 猫,很多学生家庭都饲养过,学生和它们也发生过有趣的事情,所以学习本文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能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同学们学学猫叫。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这两方面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出示学习方法): 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 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 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范例教学: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 a、读读这句话,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b、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c、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4、自主学习: 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5、组内交流。 6、汇报交流: 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你在什么时候谁那儿也蹭几下?)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 7、小结第一段: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8、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 四、总结写作方法: 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想想本文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作业: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真丰富多彩。 (4)教室真安静啊! 板书设计:猫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性格古怪胆小,勇猛喜 ―――――――――――――爱 耍个没完之 二淘气可爱摔疼了也不哭情 摔交打秋千 课后反思: 1、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读物按其不同个性、经历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研究性。本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一课一问(一个研读专题)取代了传统的情节分析、烦琐提问这一难以突破的课堂模式,把课堂时空真正还给了学生,以充分展示生命活力。(周一贯评点) 2、合作探究,真切感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经过一番激烈地探讨学生们感悟深刻,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猫》教学设计 篇5一、教学要求: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对猫的喜爱。 4、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3、简介老舍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 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层次。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后交流教师板书。 4、朗读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5、体会可爱 ①自读课文第二段(第4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了吗? ②挑战朗读,评议。全班齐读。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大脑里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既老实又贪玩,既尽职又温柔的古怪猫。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屏息凝视、非……不可 ②比较: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它贪玩在——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④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4、小结这一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五、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猫有些古怪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吭 猫胆小勇猛 屋里——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院子里——花草遭殃 《猫》教学设计 篇6【教材分析】 《猫》是统编版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喜爱,作家郑振铎的家里就曾经养过三次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聆听他的三次养猫的经历。 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就是“说读”,什么叫“说读”呢?就是同学们边读课文,边说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法,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咱们说的话题,有三个:说猫,说人,说文。(板书) (二)说猫。 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示例:作者家养的第一只猫,是隔壁要来的一只新生的小猫,它是那么活泼,常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嬉戏,在它身上,洋溢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是后来,它生病了,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的活力渐渐消退,两个月后,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同学们说第二只和第三只猫) (三)说人。 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小结:养猫之乐,乐在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乐在我们可以领受到家人一般的温情; 乐在我们可以享受到夜晚睡眠的安宁。 失猫之痛,先找出表达失猫之痛的句子,朗读,感受; 分析:对于三只猫的亡失之痛,有什么区别?(痛惜、痛悔) 探究: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之所以“更难过得多”的原因。 ? (歧视、冤枉、追打、漠视,最终失去补救机会) (在作者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中,表达出对生命平等尊重的道理。) 四、说文。 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语言之妙:在对三只猫的描绘,用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活画出三只猫或活泼或忧郁的个性。(讲析:写动物也要写出个性) 结构巧在:全文采取总分的结构;分说部分巧在三次养猫经历按照时间推移、由略到详和情感逐步加深的顺序来组织材料;每一次的养猫经历,巧在都是按照“引入对象—叙述事情—抒发情感”的顺序来写作。(讲析:这样安排文章结构,脉络清晰,过渡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 五、总结: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第一只猫——相伴的小侣——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亲爱的伙伴——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受伤、愧疚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 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举措方法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