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
范文 |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1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③,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通“何”,为何,为什么。②迨:贻误,耽误。③蹉跎:虚度光阴。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 ) ②王生惊觉( ) 10. 选出对文中句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大概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却只有志向但不去思考 B.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王生(虽然)更加恼恨,(但)不应该马上就走啊。 C.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学习的最大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感到满足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D. 虽欲改励,恐不及矣:虽然想改过自勉,但恐怕也赶不上了。 11. 王生的态度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为何有这样的转变?(4分) 答案解析: 9.有人 觉醒,醒悟 10.C 11.答:王生刚开始是发怒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但后来李生诚恳的态度和中肯的劝说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才心悦诚服的接受劝导。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2类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②五日,李生故③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志:记。②居:过了。③故:特地。④蹉跎:光阴消逝。⑤昭炯戒:展示明显的警戒。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 (2)李生说之日_____________ (3)学而不厌____________ (4)王生益愠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悦”,愉快,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恨,怨恨 2.B 3.C 4.(1)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疑惑。 (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5.善学者: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启发(示例):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对即可)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3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 (1)吾悉能志之( )_________________ (2)李生说之曰( )_________________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zhì,遁“识”;记。(2)shuì,劝说。 2.B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的好处而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4.D 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4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 ②王生不说 ③王生益愠 ④余不敏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h: f, C6 O/ V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 N( Q4 h$ ^; C7 T& U* D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 V* a( H; D( D% K# T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1 c: F+ B: b- B, c! F;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君 但 识 之 而 不 思 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 怎样的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1)①说;②同“悦”,愉快,高兴;③恼恨、怨恨;④聪明 (2)D 【小题2】.君 ∕ 但 识 之 ∕ 而 不 思 之 【小题3】(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略 【小题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等(答对一点即给1分);启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达到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谓、愠”意思都是固定的,记住便可做答。“说”是重点的通假字。“敏”是古今异义字,此句中应译为“聪明”。选择题中的“之”在题干中为代词用法,只有D中的“之”是代词,所以是相同的。A、B中的“之”无义,C中的.译为“的”,助词用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句的意思,根据语意将其划分停顿。“君”是主语,应停顿,“而”表转折,所以前后的语意要停顿。即应为“君 ∕ 但 识 之 ∕ 而 不 思 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点评:划分停顿首先要整体理解句子,然后根据句意把句子有机的分开,注意词语不能断开。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是”“回清倒影”等。“是”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代词用法,在此句中应译为“这”,“回清倒影”中的“回”和“倒”都要解释为动词用法,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那么我们在原文中寻找,从前向后读,可见“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根据这些语句不难提取出答案。对我们的启发是学习要善于思考,学习要注意方法,要勇于向别人请教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点评:从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启示一定结合语句的意思及文章的内容主旨来回答,注意找到最为明显的,最主要的写出来。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5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6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谓之善学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信义著于四海 C.吾悉能志之 志虑忠纯 D.王生不说 诣太守,说如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计其长曾不盈存(《核舟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译文: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译文: 参考答案: 5.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A选项中的善均为擅长之意;B选项中的信分别意为真、确实和诚信;C选项中的志分别意为通‘记’,记住和志向;D选项中的说分别为能‘悦’,高兴和陈述。 6.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难度中等。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为代词,意为他的,A、B、D选项中的其均为此意,只有C项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证据的作用,在本句中可翻译为 一定 务必等。 7.(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呆以吗? (3)(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7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吾悉能志之( ) 2)李生说之曰 ( ) 【小题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的地方。(3分)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 恐 不 及 矣 【小题3】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分) 答案 【小题1】①通“识”,记 ②劝说 【小题1】不 然|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恐 不 及 矣(一处1分,多画少画也扣分) 【小题1】知错能改,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的一个人。(一点1分,2分) 【小题1】学贵善思;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每一点1分,3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遵循节奏和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王生”的描写来其人物形象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怎样才是“善学者”即可。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8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谓之善学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信义著于四海 C.吾悉能志之 志虑忠纯 D.王生不说 诣太守,说如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计其长曾不盈存(《核舟记》) B.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译文: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译文: 参考答案: 5.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A选项中的善均为擅长之意;B选项中的信分别意为真、确实和诚信;C选项中的志分别意为通记,记住和志向;D选项中的说分别为能悦,高兴和陈述。 6.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难度中等。其友李生问曰中的其字为代词,意为他的,A、B、D选项中的其均为此意,只有C项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起加强证据的作用,在本句中可翻译为 一定 务必等。 7.(1)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呆以吗? (3)(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附文言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李生论善学》阅读答案9刘行本进谏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廷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③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怒:责备。 ②郎:官职。一郎:一位官员。③少:稍微。④笏: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面前,用于记录向皇帝上奏的有关内容。 【文言常识】1、说“谢” 本文中“帝敛容谢之”句中的“谢”,在现代文中解释为“感谢”,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道歉”解。“帝敛容谢之”当翻译为“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又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话说“陛下” “陛下”指皇帝,这是多数人了解的。那么为什么“陛下”可指代皇帝呢?“陛”是宫殿中的台阶,“陛下”本指宫殿中台阶下的侍从。在古代,臣下要进见皇帝,先得通过“陛下”的侍从通报,久而久之,人们不敢直呼皇帝,而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 【译文】隋朝皇帝曾经责备一个官员,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这个人一向清廉,这次他的过错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宽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刘行本在这个时候站在皇帝面前说:“陛下您不因为我没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边,我说得如果对,陛下你怎么能不听呢?我说得如果错,应该把我送到大理寺处置我。怎么能轻视我而不理睬我呢?”于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后退下。皇帝收敛了容颜向他道歉,于是原谅了那个被鞭打的官员。 【阅读训练】 1、解释:①笞 ②少 ③置 ④安得 2、翻译:①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②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与下列句中( )句的“素”相同 A、素蟫灰丝 B、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可以调素琴 D、素不相识 【参考答案】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解释:(1)志 (2)说 (3)逾 (4)盍 (5)迨 2、翻译:(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3、上述选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参考答案】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