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路旁的橡树》的说课稿 |
范文 | 《路旁的橡树》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护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强调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流利课文。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3、静心涵咏,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我想能较好的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文是略读文章,我拟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种高尚的心,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质疑法”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自主的气息,探究的味道。比如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言课与生活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1课时完成。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存疑 1、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这是一颗怎样的橡树?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二)、初读初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 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 (三)、引发质疑 1、简介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2、引发读文中的矛盾。 1)、导入:这么一位享有盛誉作家,却在文章中落下了一个“败笔”。 课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们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师: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同一句中,出现了“笔直——弯曲”这一矛盾之处,这“只在一个地方”是指什么? 3)师再切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 (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 1、确定研读目标。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弯曲成马蹄形?”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交流研读体会 3、片断品读4-7自然段。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 A、(1)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2)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人们也学生地叹着气。 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研读,感受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无奈和犹豫不决,板书:犹豫不决。 B、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板书:义无反顾。 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 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 2)、试写。 3)、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五)、情境渲染,提升主题 1、课件播放一组人与自然和诣相处,保护环境的图片。 2、最后定格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说话训练。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 ),它像箭一样( ),因为这里挺立着( )。 ( )(什么人)过往到这里看到( ),( )地赞叹:( ) 3、进入情境,主泛交流。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4、师:这么多人事先没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6、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