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说课稿
范文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分析

《铁生锈了》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而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课首先介绍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了。

说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假设,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两人一组):铁片、铁锈片、磁铁、铁锤、毛巾、电流检测器、铁钉

教师准备:课件、铁锈粉、餐巾纸、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锈图片引入。

1、课前布置找找身边铁生锈现象。很多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揭题。

(二)观察铁锈,与铁进行对比实验。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片、铁锈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的不同。(出示比较记录表一)

3、引导思考: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表面现象的不同以外,谁还有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呢?铁还具有哪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3、我们在做这些对比实验时,应该怎么做?指导敲击和导电的实验方法。

4、(出示比较记录表二)强调注意事项。

[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5、领取实验工具,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6、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7、从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什么?得出结论。

(三)探索铁生锈原因。

1、引导: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也就是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出示实验方案)提出要求。(填写1-4项)

4、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指导记录方法。

6、根据本组需要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为使学生的课外实验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承接第7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课外延伸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多数内容具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科学教学就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把课内课外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作通盘考虑,重视课内外的协调发展、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有力的融入科学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总结延伸。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还可以找到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说板书:

化学变化

铁—————————→铁锈

因素:水、空气……

说课稿 篇2

一、课标解读

新课标提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确定练习起点,本节课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创设情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学练活动,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并从中学到简单的技术动作和基本技能。

二、教材分析

山羊分腿腾越是支撑跳跃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学习其他支撑跳跃技术的基础。包括七个技术环节:快速助跑、主动上板、积极踏跳、含胸领臂、顶肩推手、立腰展体、缓冲落地。通过练习能发展下肢、肩带和两臂肌群的爆发力,提高空间方位的判断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培养勇敢果断、迎接挑战的进取精神。具有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各种学练活动90%的学生理解山羊分腿腾跃的动作要领并能获得亲身体验,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技能目标:经过各种学练活动95%以上学生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踏跳—平稳落地;80%以上学生能完成跳背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体验,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勇敢果断精神,克服胆怯心理,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与踏跳

教学难点:支撑分腿

五、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他们的年龄特征: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分腿腾越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多数学生会有恐惧心理,尤其是女同学,所以在第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用小垫子做道具进行练习,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并且对动作难度要求不能大。对在练习中出现的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等要正确引导,鼓励。对于男生好表现、易蛮干,而支撑跳跃运动作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中强调课堂纪律,并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

六、评价设计

本课在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上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四种方法 。如在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老狼老狼几点了,学生的情意表现非常积极,学生之间相互展示各自动作,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练习助跑、踏跳、提臀分腿环节,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在学生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结束后,教师结合他们评价情况以及表现能力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多数为表扬和激发的话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三个目标(认知、技能、情感),我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几个紧密相连的情境游戏。使学生在各种游戏中能尽情地“玩”,从“玩”中掌握山羊分腿腾越的助跑踏跳技术,并分层次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紧密团结合作,做到了学有所得,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导入与热身阶段

本阶段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首先创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快乐的喜羊羊。课的开始,我先整队,跟学生互相问好。再通过语言引导,如:“同学们个个都很精神,老师非常喜欢你们,哪你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做一支快乐的勇敢的喜羊羊一起对抗灰太狼,大家说好不好?”。接下来是一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情境游戏。我给学生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后,我就接着说:“喜羊羊,地上的那些垫子就是我们的家。灰太狼来抓我们时看谁最先找到家。”喜羊羊在场地做跑跳步。12点时灰太狼来了,大家就迅速跑到垫子上。我表扬最快找到家的学生,鼓励找不到家的学生。激励学生做第二遍,第三遍,最后一次要求各组回到自己小组的垫子上,大家快速反应很快找到自己的家,接着我用语言引导学生:“灰太狼回家吃羊肉了,我们要加强锻炼,不要再被灰太狼抓到,来随着音乐我们一起动起来”我就引导他们做踏板操。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跳。我这样做不但为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反应能力、节奏感,而且能使学生的身体活动开,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本阶段时间为12分钟。运动强度为中)

(二)活动展开阶段

这个阶段是课的重要部分。在前面的基础上,我创设情景灰太狼设计了捕羊器,村长发明了助跳器来躲避,大家一起学习助跳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利用小垫子原地练出习双脚起跳踏板,学生达到一定基础后我让学生两人一组结伴,利用垫子练习上一步双脚踏板,他们练习5—3分钟后,我摆了一个障碍,羊村外发现的小型捕羊器,大家能用刚才的起跳方法跳过去吗?(多数学生不好跳过)引出了遇到障碍分腿腾跃降低跳跃难度,引导学生开始练习。接着又创设情景,灰狼发现喜羊这么厉害,又设计了大型的捕羊器,大家怕不怕?不用怕,村长我有好办法,引出高大障碍时,两手帮助支撑。五人一组,将垫子放在一起练习原地起跳支撑提臀,巡视指导引导小组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动作。当学生达到一定标准时,再引导学生进行原地支撑分腿跳,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着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本阶段为15分钟,运动强度为中大)

(三)加强与巩固阶段

为了加强和巩固学生以上学习的内容。我设计了游戏——“跳过捕羊器”(跳背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我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强调注意安全,激发学生兴趣。游戏开始,学生们都喊着自己同学的名字加油、加油……。学生情绪高涨,竞争激烈。为了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我激励学生达成课的教学目标效果。(本阶段时间为8分钟,运动程度为大)

(四)拓展阶段

利用小垫子,设计了游戏“喜羊羊盖房子”,从起点处学生从第一个人开始铺下垫子,后面同学经头上依次向前传送垫子铺好,跟在后面匍匐前进到对面终点处依次把垫子再摞好。比一比哪一组速度最快,配合最默契。

(五)身心放松阶段

学生进行那么长时间的跳跃与游戏,身体、心理的负荷很大,为了消除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状态,我引出情景,喜羊羊非常快乐,放飞气球来庆祝胜利,引导学生做打气球动作放松。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结束了本节课。最后,我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我对本课的过程作总评。宣布下课,收回器材。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教材共2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开个石头展览会,是对岩石个性特征的观察,重点是对“我的岩石”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观察岩石,并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一群岩石的共性特征,给岩石分类要学会根据岩石的某个特点确定分类标准。本课既有让学生对已有岩石认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观察研究岩石的过程。通过收集岩石、观察岩石、比较岩石、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的学习的基础。本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学生对收集岩石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三、说教法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从教学流程来分析,本课的教学重在对岩石的观察、比较,不断挖掘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潜能,重视学生在对岩石研究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多种活动将学生对岩石的零散的发现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形成自己对岩石的科学概念。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又不适合大步子、粗线条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虽然比较多,但教学期望往往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仍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四、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和特色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直接用三个卡通问号板贴和小布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猜、看、摸、闻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一些常用观察方法的回忆,并期望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便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场景,围绕“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个课题,由浅入深,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观察研究岩石”、“寻宝总动员”和“给岩石分类”,取材简单、结构严谨,逻辑线索清晰。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习惯为中心,以使用多样的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为主线,通过分类展示板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最终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会利用各种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本节课我设计的特色是力争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探究岩石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验、游戏、比赛、奖励等,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整节课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六、说授课效果

这节课上完后,听了兄弟地市同行的评价,自我感觉还好。主要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都能采用多种观察方法认真观察岩石,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至始至终是活跃的,发言踊跃,他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感动了我,也征服了所有的听课老师。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除了较好地完成了我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外,在科学兴趣、语言、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诸多心理品质上都有所促进,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永远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价值。

七、说课后反思

这是我参加安徽省20xx年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的一节参赛课,临时抽签,第二天上课,时间紧任务重,赛前虽有准备,也难免有些顾此失彼,课后细细品味,得失尽在其中。

1.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观察成功的保证。我为学生准备的5块岩石,不但从颜色、软硬度、光滑度、成因等方面考虑,而且特别重视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尽量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观察、便于分类。对于学生收集的岩石,在呈现时间上我也做了一定的考虑,教材上是先观察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以“岩石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岩石,交流自己从小溪边、房前屋后、校园内、公园里收集的岩石,但由于学生自己收集的岩石随意性很大,给学生随后的观察、分类活动都带来了麻烦。我在教学中是先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让学生充分观察研究,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岩石,开“岩石展览会”,最后进行分类。虽然只是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小小的调整,但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在观察工具上,我也做了一些拓展,增加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直尺和铁钉等,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游戏活动——“寻宝总动员”,设计巧妙,为学生从“对岩石观察”到“给岩石分类”过渡架起了桥梁。设计“寻宝总动员”,目的是把“对岩石的观察”和“给岩石分类”贯穿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紧凑、过渡自然,学生的研究活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岩石进行观察,比一比哪位同学发现的岩石特征多,然后通过全班汇报、交流,把学生零碎的发现组合起来,形成对一种岩石整体的认识,进而扩展为对某几种岩石的整体认识。而“寻宝总动员”既是对前面岩石观察成果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第二次全面运用多种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又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小组研究的岩石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分类,为下一个活动“给岩石分类”做了铺垫和知识上的准备,一举多得、一箭双雕。

3.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非常必要。在进行“观察岩石”的活动之前,为了能使学生从更多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特征,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块陌生的岩石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观察研究它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

如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同时为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打下了基础。

4.课堂教学机智不够,影响了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由于这是一节参赛课,从功利的角度,我比较重视节奏的紧凑和时间的把握,从事后的“录像”中可以看到,我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比较粗糙,课的发展虽然比较顺畅和有趣,但结果只是简单地演习了一个由“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从整理“实录”的过程中,我非常吃惊学生观察的细致和思维发展的活跃。不得不承认,这个班的学生实在是太优秀了,他们只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描述培养,就能非常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征,表达能力也令我赞叹不已。特别是学生对岩石放到水里产生气泡的研究,气泡究竟是岩石里的还是水里本身就有的,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观察训练价值!而我在课堂中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点加以引导,所以造成学生观察面的浅显,非常可惜。再如学生提出可用“放大镜帮助观察研究岩石”,我及时给予肯定,一带而过,如果我再追问:“你打算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什么?”,相信这个班的学生会很自然地把观察重点转移到岩石的纹路或颗粒上来,那样这节课的观察就有深度了。关注课堂细节将是我今后教学中一个值得不断深究的课题。

5.注重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但对岩石进行有序观察要求不够。针对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讨论提出许多观察方法(用眼看岩石上的颜色、花纹、形状、大小、有没有气孔,用手摸岩石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掂一掂岩石的轻重,用鼻子闻一闻岩石的气味,用耳朵听一听敲打等),由于我没有强调观察要有顺序,所以当学生自己实际观察时,有的学生在等工具、有的在水里洗岩石,造成一定的时间浪费和混乱,学生汇报时,就出现了说不清、说不全的现象。有听课老师建议:可以在学生说完观察方法后补充问一问“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这样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认识到观察顺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预定的顺序观察、汇报。这样在分组交流观察记录时,会节省较多的交流时间,而且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学生会说得有条理且全面、准确。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和必要,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尝试和研究。

6.给岩石分类的难点还需进一步突破。对于教材安排的“给岩石分类”活动,我有一些想法。给岩石分类活动是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自己手中的岩石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我们分类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手感(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气味、花纹、轻重、厚度、硬度、大小、出处、密度等,粗略看来都可以进行分类,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有些分类方法其实比较勉强,如大小、厚度、轻重这些分类,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轻重要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这种科学性?可以说有些分类标准虽然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结果学生根本无法操作,在这节课中,我都没能圆满解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许有这样的分类经历也就足够了。记得在教参中有这么一句话: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我想在尽可能多的标准里,有必要尽可能的做到分类方法的科学性。

说课稿 篇4

一、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好动、好玩、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成人眼中很正常的现象,在他们的世界中确是神秘的、有趣的,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纲要》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的积极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教学实施策略:

1、 启发式提问法:从幼儿角度出发,采用启发、引导、循序提问的方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

2、 引导发现法:克服了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二、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幼儿对陀螺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若干)中心处打一洞。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若干)偏离中心处打一洞。

3. 牙签,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汉字“转动”。

四、教学过程

(一) 出示汉字“转动”引导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 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二) 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因素。

师:(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三) 游戏 陀螺比赛

师:大家都选择了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语段卡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说学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说教学程序】

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1、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3、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⑴ (请—位学生上讲台)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著名的辩论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

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⑵ 质疑研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 伽利略为什么有信心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② 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③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胆大妄为”、“固执”?

4、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⑴ 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

⑵ 交流: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⑶ 评价:

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

5、延伸拓展,迁移运用: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得到主动发展。而我在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就读书的形式提出:“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就读书的内容提出:“对你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这样,从读书的形式到读书的内容都给了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优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一改过去那种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结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不到满足的做法,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进取的信心。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去读书,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动发展:

我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合作研讨”中再次提出让学生认真读书时说:“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提些什么问题?”短短的一段导语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过两个“假如”,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要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读,悟;二是就“你会向伽利略提些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三是在如何读懂课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只有这样用心去读、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认识动画》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

本课作为系统学习动画的第一课,从动画原理开始入手,以动画发展历程作为铺垫,再引出本册教材所学“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动画制作有比较直观和系统的认识,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的动画作品制作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优点:1.通过各种媒介欣赏过动画

2.在小学阶段对动画原理有一定的感知

3.对动画制作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足:1.认知性理论偏多,学生会感觉枯燥

2.对动画的本质和制作技术陌生

应对方法

对于认知性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小手段,比如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做实验等;对于实践体验性内容,让他们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多使用语言或其他方式鼓励学生。 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知道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了解帧与关键帧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播放动画,初步了解FLASH软件及FLASH动画效果;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主题动画作品的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FLASH动画技术的魅力,提升学习FLASH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FLASH软件及FLASH动画的效果

重 点

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难 点

学生在接受原理性、概念性知识点时,主要以听教师讲解为主,适时提出疑惑、在体验实践时,积极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学 法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2分钟)

1.师生交流,互相认识

2.师: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动画。

3.提问: 你认为动画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出来的?

设计意图:

由于是借班上课,在师生互相认识之后,将话题很自然地引到认识动画主题。一来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二来通过谈话、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思考,总结原理(7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个直观的实验,让学生尝试总结动画的基本原理。

三、追本溯源,图解历史(8分钟)

设计意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经典作品及装置进行演示及讲解,使学生对动画的发展过程有个基本的认识。

萌芽期

电影逐帧技术

滑稽脸的幽默相

视频:小台灯找什么

设计意图:虽然这不是课堂重点,但我觉得这些视频、图片可帮助学生加深 理解动画原理,逐帧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发展期

成熟期

四、自主体验,初探动画(20分钟)

二维动画

制作软件

Macromedia Flash

Adobe ImageReady

三维动画

制作软件

3D Max

Maya

设计意图:在播放教学范例动画过程中,既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范例有了初步的了解,又让学生初步了解主题动画作品的构成。

设计意图:通过此动画加深关键帧、帧的理解,并为后面的逐帧动画打下基础。打开同一个文件的不同格式,让学生理解动画两种格式的不同。

五、归纳小结,回顾新知(3分钟)

学生自己尝试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四. 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 教学思路: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由课件展示鸟儿欢快的在树梢欢唱,推进到树上鸟巢中的两只鸟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亲切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站起来回答的学生有两位基本能说清事情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把鸟蛋送还了。”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三、逐段朗读,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出示鸟蛋实物,让生观察,说说鸟蛋的样子,亲自摸一摸鸟蛋?(通过摸鸟蛋,调动学生的兴趣。)文中的小朋友和你的感受一样吗?找生读第一小节。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⑶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体会鸟妈妈焦急不安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表演者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鸟是由鸟蛋孵出来的”,引导发现“一个鸟蛋就是一只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学生经过探究,课文难点迎刃而解,爱鸟之情油然升起。)

3.学习第三小节

我特意抓了“捧”这个词语,这个词似乎与第一段“小小的”一词互相矛盾,但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学生马上抓住了妈妈的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有个孩子还说“我现在手上捧的其实就是两只小鸟,也是两个小生命!”孩子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他们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

4.学习第四小节

我在妈妈的启发下送回鸟蛋后,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开心的。这一节主要放在朗读上,体会情感的宣泄。

四、拓展延伸

本课教育学生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益鸟的课外资料,让学生对为什么要保护鸟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发散思维,让学生想像假如世界上没有鸟类会如何?进一步体会保护鸟类的重要性。课后,我认为拓展的度不够,还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练习,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说课稿 篇8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巩固练习

1.下列地区中,属于冬季多雨地区的是(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陆东岸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

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 )

A.1000毫米左右 B.20xx毫米左右 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

3.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D.赤道地区高温多雨

4.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 )

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③30度~40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一、说板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二、降水的测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

二、说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本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当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

说课稿 篇9

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比的认识》这一节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内容,其在小学数学中是重点,它对小学数学内容中除法和分数的概念联系起来,对小学数学内容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对教学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概念引出比的概念的探索过程。

2、感受比的概念与除法及分数之间的关系,会化简比及求比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其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中及合作交流中理解比的 概念及意义。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雨台小学六年级,因为各种原因,学生的基础知识太差,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来教学。

四、对教学重、合作难点分析:

重点:第一课时为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第二课时为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难点:第一课时为理解比的意义,第二课时为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说教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内容将教学内容放映出来,其主要采用质疑法和讲授法。

六、说学法

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探究性学习。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先说出图意,然后小组内交流写出算式,小组汇报。师出示正确的算式,并得出结论:

2、出示几组生活场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除法算式,得出得数。

3、学以致用,师幻灯片出示一个除法算式,讲述比的概念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4、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比。

第二课时:

回忆上节课内容。

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并探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并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及求比值。

介绍“黄金比”的概念及生活中的“黄金比”。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三:我和动物交朋友。本主题使学生知道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要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心动物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2、行为与习惯:明确如何与动物相处,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知识与技能:通过“互问关于生活习性的问题”、“动物知识竞赛”和“说说我的贡献”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探究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所以《动物party》一课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资料调查、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知识竞赛、听故事、写倡议卡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儿童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以及儿童的主体性等特点。教学设计灵活、新颖,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思维及发展空间。

四、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交流汇报、体验学习、听故事、知识竞赛等

五、教学流程:

(一)、以跳舞的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

(播放“兔子舞”的音乐,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在老师的带领下蹦蹦跳跳的进入教室坐好。)

教师揭示本课课题:同学们戴上了动物头饰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了,这么多的动物在这里欢聚一堂,就让我们进行个“动物party”吧。大家知道party是什么意思吗?(聚会)我们的动物聚会开始!

(二)、让学生在“换身份”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1、(配上《你的名字叫什么》歌曲进行“自我介绍”的歌曲游戏。)学生先唱:“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师再邀请学生通过唱歌介绍自己是哪种“动物”。(我叫“公鸡”,我叫“蜜蜂”,我的名字真好听……)

2、(通过“根据部位猜动物”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外形。)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有些动物有事情不能来参加这个party了,但它们请我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你们只要根据它们身体的某个部位猜出它是谁,它们就能一一与我们见面了。然后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某种动物的一个或几个部位猜动物。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过渡语:但是光对外形熟悉还不算真正的了解,为了使我们之间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你们互相问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然后请学生伴随着“找朋友”的音乐进行自由交流。

4、(通过进行小型动物知识竞赛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并增长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过渡语:你们通过互相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加深了了解,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动物知识竞赛,看看你们互相了解的程度够不够深?然后进行小型动物知识竞赛。

5、(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这种动物”对人类的贡献,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过渡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让我作为使者到人类世界,去宣传我们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那就请大家把你们对人类的贡献告诉我吧。(我能帮人们……)

6、(通过看“企鹅波波和人类相处的故事”和谈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不伤害动物的情感。)过渡语:我们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可是人类又是如何与我们相处的呢?让我们看“企鹅波波和人类相处的故事”吧。(放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动画片后,有什么话想对人类说?

(三)、学生们换回“人类身份”制作“保护动物倡议卡”,激发保护动物的欲望和情感。

让学生们摘掉动物头饰变回人类,一起来制作“保护动物倡议卡”,将自己要如何保护动物的话写在卡片上。(学生读卡片并在黑板上粘贴成心形。)

教师结束语:这次以“爱动物”为主题的“动物party”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同学们会继续以真心、诚心和爱心关注、爱护每一个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