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矛和盾的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铁屋子——坦克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3、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学生认读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集合矛和盾的长处发明了坦克,以及坦克的实际运用。) 6、理清脉络 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理清层次 第一段(1—4)讲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第二段(5)讲坦克在实际运用中大显神威。 第三段(6)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 ⑴引导学生观察。 ⑵难字示范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1、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2、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⑴可以把第一个问题分解为以下三个问题: ①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②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③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⑵最后一段的含义: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善于”,就是很会观察、很会思考的意思。)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1、中心: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集合矛和盾的长处发明了坦克,以及坦克的实际运用,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归纳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借发明这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至于坦克发明是不是真的像课文中描写的,可以不去追究。) 附:参考资料 1、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2、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3、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4、词语 集合—使集合;汇聚。 左抵右挡—“抵挡”,就是抵抗的意思。 难以招架—文中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危急—危险而紧急。 固然安全—“固然”,有本来、原本的意思。 自卫—保卫自己。 履带—围绕在拖拉机、坦克等车轮上的钢质链带。装上履带可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并能增加牵引能力。也叫链轨。 神威—神奇的威力。 5、多音字 得:de跑得快、长得高;dé得到、取得;děi得你去、得两年完成。 钻:zuān钻洞、钻研、钻探机;zuàn钻石、钻戒、金刚钻。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 “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 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3、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4、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