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物理说课稿
范文

【热门】物理说课稿合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说课稿 篇1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张艳梅将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初中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动能定理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

分析例题之后,让学生做一道题,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灵活。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对动能公式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理解动能定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真正地理解动能定理,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此外,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意义学习。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课堂小结:

4、巩固练习:教材例题

5、作业设置: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

3、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4、单位:焦耳(J)

二、动能定理

1、定义

2、表达式:

3、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

(2)受力分析,并确定各个力所做的功

(3)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说明

物理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超重与失重》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4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超重现象;2.失重现象。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以来,人们常谈到超重和失重。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4.能用超重和失重现象解释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教学的难点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有关超重和失重问题。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分析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实质,并利用实例来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分析。用例题的形式,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其本质。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演示实验法、例题讲解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分析。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并利用视频展示:翻滚过山车录像片段。学生注意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提出有两个物理现象(超重和失重)与本节课有关。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教师做课本118页的迷你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教师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把实验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并比较。引出超重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进而利用119页例题讲解,巩固受力分析的解题思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教师举例(人在电梯里,电梯上升时;电梯下降时),人有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电梯的上升与下降时,人的受力情况。知道上升时,是超重现象;通过类比方法,来解决电梯下降时,得到人受到的合力比重力小。引出失重现象的概念。并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分析、巩固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物理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物体运动与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定义、感受摩擦力让学生认识摩擦力。通过测量摩擦力知道摩擦力有大小,为下面环节准备。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经历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拉力、重力、弹力和反冲力之后引入摩擦力,关于摩擦力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为本课学习提供基础。

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

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

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师板书)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测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

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

⑶、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⑴、(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物体)这些物体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

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猜测。

⑶、提问: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滑动或滚动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⑷、教师小结:看来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们今天先选择“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物体的轻重不同,哪个摩擦力大?”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1、组织学生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样的关系呢?说说你的理由?

2、师: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时,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要不同?学生交流,教师填写在活动记录纸上。

3、同学们的猜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老师今天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测力计、塑料盒子(里面有两个50g的钩码)、一张砂纸。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吗?请你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计划表)

4、实验提示。

⑴、砂纸两面的区别

⑵、正确使用测力计

5、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6、组织交流实验计划表,教师适时询问: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怎么保持它们不变?我们的实验做几次比较好?

7、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交流反馈,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体轻重不同,摩擦力哪一个大?”(整个过程放手由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2、请同学们先猜测(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3、请学生谈谈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改变的条件,怎么改变?)

4、请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记录单2

5、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2,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反馈实验结果: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五)实践活动

1、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你发现了物体在运动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和物体的重量有关,那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汽车在雪地行驶时加防滑练,工人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刷油……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

学生交流。

4.做个小小设计家

张大爷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这两天准备装修卫生间了,装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砖买回来。请你帮他出出主意,买什么样的地砖好呢?

物理说课稿 篇4

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推理方法、思维起点的分析,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识和实验基础,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握……,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良好习惯。能力、方法目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

通过计算机模拟培养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知识,设计出……;

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并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

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坚持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成功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深入理解……概念和决定……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的缘故。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关系。正确深入理解……的特点和……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是分析……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 说教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验证物质性质);比较法(启发学生认识获得新知);讨论法;归纳法;阅读法;自学指导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问题、探究、交流、归纳、阅读、讲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在“摩擦力”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突破口,有机地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是运用演示实验、融合多种教学的讲授课。

三、 说学法:观察法;归纳法;阅读法;联想法;推理法

1、教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

为了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注意根据所讲授的每项知识,确定其演示观察的重点,有序地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观察,再综合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教学生用较简单的器材做实验,以发挥实验效益,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如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做实验,可以增强感性认识,复习相关知识,克服错误定势,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为进行新课做好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3、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

四、 教学程序:导入;新课;练习巩固;作业;研究性课题提出。

引入新课

将课首问题稍作加工(和生活实际稍作联系)后,向学生提问,使学生在思索中对新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波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

五、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和课后的思考

以下以物理说课为例:

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结论、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和物理变量,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进行再创造。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说课中,不仅仅让学生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

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这正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体现。 教材难点的确定要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相关学科的实际情况,是否找出了难点的形成原因。如:《楞次定律及其应用》的说课中,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指出:"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说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只是说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这不仅说出了难点,还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情况,规律本身,说了确定难点的依据。又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中,学生由于受日常观念的诱惑,把日常生活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成运动和不受力作用运动的现象,作为片面的先入之见,产生误解,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形成了思维障碍。因此,应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确定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破除错误的认识,建立新的正确的观点。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势和特点,应用范围和条件也不尽相同,如为了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可采用演示法、观察法;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为了加强物理实践,培养学生技能,可采用实验法、练习法等。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语言和教具,教具主要指持图、板画、模型、录音、幻灯、计算机等。所选教学方法手段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各种不同方法和手段要优化组合。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说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的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手段内容,还要说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据,还要说具体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方法及如何操作,或者所选典型例题的内容信要求,还要说出具体突破物理实验操作或所需预备知识,还要说出课堂教学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特别着重说物理实验操作要领及观察要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和学的高度统一。

所选教学方法能否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技能和创造,既注重概念、规律的探索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能否结合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法的选原理和教学经验,说出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楞次定律》说课中,在说教法时指出:"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索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听、导做、导思、导说、导体、导记方面,教师演示实验田后提出问题,进行思维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在教材难点处放慢节奏,分散难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主做、主思、主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教材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技能,实现教与学高度统一。

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粗读预习、观察实验、听课理解、复习巩固、作业练习、应用实践、归纳总结等。同时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强调研究物理的方法、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基本技能。

学法的指导是否体现了学生规律、学习原则以及学习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学生的基础、习惯能力等情况。

看说课者指导学习方法如何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中差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相应提高。

能否针对某一知识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最易疏忽的可能误解或混淆的总是有预见地并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如《布朗运动》的说课中指出:"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时对花粉颗粒的无规则撞击而引起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无规则并不是无规律。"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方法和步骤。学会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还应培养学生小实验、小制作的操作技能。

如《透镜》说课在学法指导中指出:"教学生实验方法,如练习书上练习薄、2题时,可建议学生做实验解决,发散光线通过凸凹透镜,观察、对比出射z一是*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正确理解会聚与发散的定义,避免灌输。"《楞次定律》在说学法中指出:"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怎样提出课题,怎样假设推理,怎样设计实验,怎样选择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养成严谨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匀变速直线运动〉说学法时指出:学生认为直线运动在初中已经学过,简单易懂,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不足。可在学习中发现本章物理量多,物理公式多,而且互相交*联系,很容易混淆。如位移、加速度和物理图象等知识比较难于理解,于是产生了"杂""乱"的感觉和厌学情绪。学习方法也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的水平上,由于理解不深,公式掌握不灵活,遇于复杂综合的总是便出现"顾此失彼"和"张冠李戴"的现象。以往教学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学生反映运动形式多,公式更多,分不清记不牢。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1)学生以自己主动学习为中心,养成以"观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包括说和写)"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重视知识结构的教学,克服"杂""乱"现象。把本章重点知识概括为:"六个公式六个量,已知三个可计算;加速(+A),减负(—A),落体上抛G和—G"。

教学过程

物理教学过程是物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物体客观规律,完成物理教学目标和程序。这个过程应自始自终符合物理学的研究特点,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真正完成,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少许发,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说教学过程并不是像教案那样详细地说明教学的具体过程,而是要说出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安排的理论根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从而使用权备课建立在严密理论与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要体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不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不同能力。

2)教学过程要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还应体现教学方法选取的科学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已知推未知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因此,评析说教学过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是否做到教学目的明确,结构合理,广度得当。

B.教学内容和渗透的思想观点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是否说出了教学的主要思路,简述了主要环节内容,各环节过渡的处理方法是否自然,设计是否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D.是否说出了如何处理教材,以信教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否把目的与手段、知识与能力、教和学融为一体。

E.教学主次是否分明,层次思路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能否抓住关键,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借助有效手段,突破难点。

F。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G.是否说出如何使用教学语言、教学情感、物理实验,以信创设物理情景。

H.是否说出实验的目的性及实验观察点、操作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

I.是否说出如何实现教学反馈矫正,高速教学内容和进度。

J.各环节教学设计的理论凭据是否正确,恰当具体。

物理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如何用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磁场强弱及方向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分析完教材现在再来分析一下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高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探究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将通过类比电场强度的内容和特点来进行讲解和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同时能加深对于磁感应强度的认识。

(根据本节课的结构和内容通过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磁感应强度的性质判断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并且会运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2、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提升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关注物理与生活相互联系,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难点是:利用磁感应强度来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是导入部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磁悬浮列车运行、吊车吸起铁板的场景以及各种不同的磁性物体,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磁性物体磁性的强弱,并提出问题:怎样来描述磁性物质磁场的强弱?提出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磁感应强度》

【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从生活实际出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也能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导入新课后,就进入到新课讲授的环节首先是第一个模块,磁场的方向。)

(二)新课讲授

模块一:磁场的方向

引导学生回想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确定,并将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联系起来。顺势提问电场有强弱和方向,磁场也有强弱和方向。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对研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你有何启发?

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电场的方向是从电荷受力的角度规定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因此猜想磁场的方向可以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来规定。接下来学生通过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同样的利用小磁针去探测磁场的情况。

通过演示小磁针处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中的不同位置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在不同位置,小磁针的N极或S极所指的方向不同的结论。接着我会归纳实验结果,并补充磁场的方向为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顺势牵出磁感线的概念强调学生类比电场线的概念进行记忆。

模块二: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回顾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性质来研究磁场强度的大小。

学生从书本的演示实验方案能够受到启发,思考分析得到可以通过导体棒的受力情况来研究磁场的强弱。此时我会安排小组探究组织学生猜想通电导棒的在磁场中的受力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适当的给予提示,学生将根据演示实验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探究,记录各种情况下的电流值、通电导线长度以及通电导体的摆角。结束后,带领学生分析得到的数据,共同合作归纳其中体现的规律。

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引申和推广,使学生了解比值F/IL是磁场中各点的位置函数,比值F/IL与IL的大小无关,进而引入电流元的概念。并由此设问,既然这个比值与电流源无关,是否代表着物体的某种属性?在此提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总结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意图:从直观的角度出发,更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话,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教材内容‘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使学生知道地磁场及自然界中各种磁源磁场的弱数量级。并简单介绍可以使用磁传感器探测周围的磁场强弱。

【意图:拓宽知识面,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学生的知识思路和框架,作业布置,比较E与B定义的异同,进行归纳总结。

【意图:设计这样的作业是为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能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七、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