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
范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 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4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体验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 教学准备: 作业纸、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练习导入: 听说我们正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青蛙博士要来考考我们,你们敢接受它的挑战吗?请看屏幕: 120÷40= 320÷80= 540÷90= 140÷70= 540÷60= 100÷20= (前面2道题找学生回答,看来很多同学都想接受挑战,那么我们下面开启抢答模式!最后一道一题抢答完毕,提问:以最后一道题为例你们是怎么这么快算出来的?生:因为10÷2=5,所以100÷20=5。为什么呢,哦,解释不清是吧!不着急,今天这节课的过后,你就会明白了。)今天的学习之旅我们就从这道除法算式正式开始吧! 探索规律: 观察发现、提出猜想 多媒体出示例7空表格。我们先把刚才的除法算式填写到这个表格中来。请同学们观察表格。 序号 被除数 除数 除法算式 商 1 100 20 100÷20 5 2 100x2 20x2 3 100x4 20x4 4 100÷2 20÷2 5 100÷4 20÷4 (1、先出示第一行,填入表格的同时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出示第2行前两空,从表格中你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和商吗?指名回答完成;3、第3、4、5行,先让学生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写出除法算式和商。) 比较每次算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商一直都是5) 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先仔细观察表格1分钟,再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组织反馈,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如下: 通过第2、3行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通过第4、5行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谈话: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意思不变,怎样表达?自己先试着在小组厘说一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谈话:数学要求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 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总结的规律是从100÷20=5的变化中发现的,那么在别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另外一个相同的数是否都成立呢?我们一起动手验证一下吧!请大家参考例7自己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商有没有变化。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李分别介绍自己举例验证的结果。反馈展示(实物投影):你们所举的列子能说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学生提出并板书:0除外,为什么说清楚)(先展示几个同学的作品,边展示边评价:他们的举例有效地验证了我们的总结是正确的。然后展示一名同学的反例,咦,这里出现了问题,他的举例发现了另外一种我们一直忽略的现象0不成立。记录下这可以载入史册的名字和算式。正因为有他的缜密思考,才完善了我们的规律。掌声向他表示感谢!) 阶段总结、提炼学法 规律得到了,齐读。谁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发现、完善这一规律的?(观察发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数学家的故事(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 巩固提升: (一)、规律的运用 完成第23页“练一练”。 出示表格并提问:表中后面所列的这些算式和第一道算式有什么关系(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数)?谈话:请你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应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填出后面的题。请同学回答,并说一说得出商的思考过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商不变……) “练一练” 先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商。 被除数 30 30x3 30x10 30÷2 30÷3 除数 6 6x3 6x10 6÷2 6÷3 商 5 根据36÷12=3判断对错(说说如何改正) (1)、(36x2)÷(12÷2)=3 ( ) (2)、(36x0)÷(12x5)=3 ( ) (3)、(36÷4)÷(12÷4)=3 ( ) 通过本组题的判断,你觉得我们在运用刚才总结的规律时,必须紧紧抓住哪些关键词!(同乘、同除、相同的数、0除外) 3、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空 (1)、100÷25=(100x4)÷(25x□)=400÷100 (2)、120÷24=(120÷□)÷(24÷6)=20÷4 (3)、120÷30=(120÷10)÷(30÷□)=12÷3 4、根据每组第1题的得数,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或者除数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规律的逆运用,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先除以同一个数再乘同一个数其实可以看成同乘一个相同的分数!!六年级我们会学到的。) 5、下面是新明乡3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钱数: 星光小学 东山小学 李庄小学 所付的钱/元 900 300 600 数量/个 45 15 30 他们所购买的计算器价格相同吗?请口答并说明理由! 三种可能: (1)、计算; (2)、观察比较发现; (3)、算式沟通联系。 全课总结 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只有不变吗?(还有变化)什么不变?什么改变?怎样改变的?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和除数发生变化 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在变与不变中,数学展示了他独特的魅力,引得无数人为他痴迷! 3、今天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在除法中,还有可能出现余数。那么在使用这一规律时,余数变不变呢?怎么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结束这节课的学习,课后大家积极探索,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2、根据36÷12=3判断对错(说说如何修改) (1)、(36x2)÷(12÷2)=3 ( ) (2)、(36x0)÷(12x5)=3 ( ) (3)、(36÷4)÷(12÷4)=3 ( )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填空 (1)、100÷25=(100x4)÷(25x□) (2)、120÷24=(120÷□)÷(24÷6) (3)、120÷30=120÷□ 4、根据每组第1题的得数,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或者除数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5、下面是新明乡3所小学购买计算器的数量和所付的钱数: 星光小学 东山小学 李庄小学 所付的钱/元 900 300 600 数量/个 45 15 30 他们所购买的计算器价格相同吗?口答并说明理由!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5一、学术条件分析 这个班有30名学生,包括13名女生。通过对上学期考试成绩的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定义的把握比较牢固,口头计算、书面计算、表外计算比较擅长。少数学生粗心大意,不够灵活,应用能力不够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学习态度端正;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及时完成作业,这使得学习数学变得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少数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习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今后首先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课前自学,课后复习。在写作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认真写,才能认真思考。其次,整数的计算在这学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此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以便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考查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我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开心,愿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的主要单位是:升和毫升,二位或三位除以二位,简单期,观察对象,统计表和条形图(一),解题策略,可能性,整数初等算术,竖线和平行线,排序和复习。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期的开始,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期。第一册教材在四年级第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不仅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更加注重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教材还是分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你知道一些思维题,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关系的简单知识,认识到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吗?同时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循环和一个单元的解题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类事物数量的关系,总结归纳规律,从而培养推理判断能力,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本书的重点是教学:二位数或三位数除以二位数,三步算初等算术,统计表和条形图,列出综合公式,用表格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的教学难点:二、三位数除法试调商的方法,初等算术的运算顺序,点到线知识的实际应用,三视图对物体的想象和摆放,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比较、分析和判断,升、毫升容量概念的形成。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 知识和技能: 1、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与量的关系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进行计算 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二位数和三步整数混合运算,探索寻找简单的规律。 2、通过研究相关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场景、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相关几何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的概念。 雕刻方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有指导作用。通过江苏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四年级数学第一册教案,可以帮助老师们让教学井然有序! [第3条]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他人交流、谈判、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索问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基础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尤其是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学中应设计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乘法、升降毫升、三角形、混合运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求规律、算术规律、对称平移和旋转、倍数和因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题策略、统计、用字母表示数字、整理和复习。 单元一:本单元以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为基础,主要讲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以及相应的口头计算和估算。一方面,学习这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十进制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在乘法解题过程中的应用意识。 雕刻要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口头计算和估算。教学难点:注意乘数中间为0,乘数末尾为0的乘法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顺序,理解方法,正确计算。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理解容量和以升、毫升为单位的容量单位。通过对体积、升、毫升的理解,学生可以初步感知生活中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知道容量和单位升容量,然后是单位毫升容量。 刻字要点:了解容量及其单位升、毫升。 雕刻的困难:容量的测量和估计。 雕刻的关键;联系实际,加强练习,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讲授三角形的理解。这部分理解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理解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雕刻要点:感受、发现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雕刻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底部的高度,画出指定的三角形。 刻字的关键: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自我感知相关规律。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讲授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教材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括号,从而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让学生体验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序列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三步计算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自我探索产生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经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感。 雕刻要点:掌握三步混操作的顺序。 刻印难点:在掌握操作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纠正。精通计算。 雕刻的关键: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对平行度和相交度的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雕刻要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度的理解、测量和绘制。 雕刻的关键: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结合生活实践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搭配和简单排列数及组合数。 雕刻要点:掌握活动中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规律,找出方法。 雕刻的关键: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本单元讲授乘法分布规律,用乘法分布规律进行简单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定律和组合定律,并使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和分布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整数范围内的.运算规律,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解决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刻字要点: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除规律。 雕刻的难点:我可以应用乘法和分布规律,使一些计算简单而熟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第八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会在正方形纸上平移旋转简单图形,发展空间概念,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可以在正方形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雕刻要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平移和旋转。 雕刻难点:可以在方形纸上平移旋转图形90度。 雕刻的关键:加强学生在操作和活动中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和感受美。 第九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倍数与因子,2、5或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素数与合数。 刻印要点:倍数、因子、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的含义。 刻印难点:在掌握含义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判断,了解每一种自然数的特点。教学重点: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猜想等方法进行探究,加强学生交流,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第十单元:本单元主要用计算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常数规律。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运算规律。 刻字难点:学生被除数和除数以0结尾的简单算法。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话总结发现的规律。单元11:本单元进一步教如何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刻印要点: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感受到通过绘制和列举策略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使用策略的意识,提高使用策略的水平。 刻字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解决有个性的问题。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绘制线段和列表来解决与行程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要教授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刻印要点:了解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功能。 刻印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统计活动,体验统计过程,增强统计概念。 三、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强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5、注重团队互助精神的培养,增强集体意识。 6、加强上下指导,提高学习质量。 四、课表 乘法8小时 7小时(升和毫升) 三角形7课时 混合运行8小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找一个4小时的规则 操作法7课时 对称,平移,旋转6小时 将9个课时相乘并相乘 用计算器探索法律6小时 图书馆5课时解题策略 统计7课时 用字母数6个课时 组织和复习10个课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6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组同学正在进行投球比赛呢,规则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组投的准?今天,我们班同学来给他们当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组出一人,老师用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出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投中的个数(多媒体出示第一组投中7个,第二组投中6个),哪组投的准一些?生判断:第一组投的准一些;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组出两人,(多媒体出示第一组两人分别投中6个、7个,第二组两人分别投中5个、9个),哪组投的准?生判断:第二组投的准; 问,这次你们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两个组所有同学都参加比赛,(多媒体出示第一组四人,第二组五人及成绩),这次又是哪组赢呢?预设: 生1:第二组赢,第二组投的总数多; 生2:我觉得比总数不公平,因为第二组多一个人师: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说服对方,请你们开动脑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问:有结果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你认为应该比什么?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算总数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一比胜负。 (出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师:你能试着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吗? 1、先合再分(多数学生都会先想到计算的方法) (生答,师演示) 会列式吗?板书:6+9+7+6=28(个),28÷4=7(个)师:这种方法是先怎样,再怎样的?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这样我们求出了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反映了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会计算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师板书)9+8+5+3+5=30(个),30÷5=6(个)。 问:刚才第一组用总数除以4,到了第二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为第二组是5个人) 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第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第二组投得准一些了吗?(出示:答:第一组投得准一些。) 2、移多补少法。 ⑴(出示:第一组投球成绩统计图)我们再来看第一组同学的投球成绩统计图问:谁还有不一样的、更独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预设:二号和四号本来就是7个,把一号的8个移1个给3号,最后大家都是7个。(生答,师演示)师: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人都一样多。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⑵你能用移多补少法看出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吗?(生答,师演示)(出示第一组、第二组投球成绩统计图)同学们,不管用哪种方法,刚才我们都得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这个7就是8、7、6、7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个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师:请问这个6(第二组平均成绩)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师:是的,孩子们,平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量,它不仅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能进行不同组数据之间的比较。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想到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师真替你们骄傲!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同学们是不是都会求平均数了呢?挑一个你喜欢的数据读读,并说明它的意义吧。(出示课件)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几个塑料袋; 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使学生体会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数,而是虚拟的数) 平均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1、解决问题。 小熊冷饮店的进货问题。 2、问题讨论。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平均数,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板书设计平均数移多补少先合再分平均数=总数÷个数反思:能够让学生学会了平均数的求法,体会了平均数的意义,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不足:放手还不够彻底,学生参与率不高,板书过于随意,以后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学中要参考教师用书,吃透课本,讲到位,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准确性,学生回答要用数学术语。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x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x年x月x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502451。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书: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独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 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学习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来该画什么了?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 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 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学重复了。 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列算式了吗?三、问题拓展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生:3名,1名。 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生:5名。 师:为什么?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全了,并说一说。 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 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获奖的情况。 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 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件展示)。 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课件出示如下)学习之星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 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在小卷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出示课件) (1)奥运五环,环环重叠 (2)看,这是圆圈的集合图 (3)还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峦叠嶂 (4)以及月食,也是因为重叠现象导致的 (5)这是设计师笔下的建筑,也有重叠 六、课堂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 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 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和解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x3=21(元) 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x4=140(元)140+45=185(元)或35x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x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x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x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x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x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板书: 点 长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 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再次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总结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3一、学术条件分析 4 (2)年级有xx名学生,其中女生xx名,男生xx名。这些孩子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薄弱。他们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用到,作业正确率低。有些学生拒绝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延。这学期的数学课,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想得好,愿意思考,不怕错误,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通过上一段楼梯。 二、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大数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位数除、测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多重条形图、广角数学和教学实践活动。 三、本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道“十万”、“百万”、“十亿”、“十亿”、“千亿”的计数单位,知道自然数,掌握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按几级读写一亿以内和一亿以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体验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公里及其换算; 3、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4、我会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再除以两位数。我会相应地估计和检查乘除运算。你可以用一位数(100以内)来数两位数,用一位数来数几百个十,用整个十除以整个十,再用整个十除以几百个十。 5、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知道了垂直线和平行线,就会用尺子和三角形画垂直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图,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理解运筹学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1、1亿以内的读写,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乘法的估计方法。 3、让学生理解竖平行线的概念,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竖平行线。 4、让学生知道两种复合条形图。他们可以根据图表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查找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筹学和博弈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提高本学期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理解大数的教学突出数学的趣味,联系生活资料,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字意识。 2、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让学生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1)为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素材。 (2)注重体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节省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关注,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取得了什么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体辅导。 6、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灵活处理教材。 7、掌握套路,确保教育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我们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努力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认真、勤奋、求真、求知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好好学习”,不允许任何人落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