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
范文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 30+600= 30+300= 90+20= 40+50= 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2教学内容: 课本P15——16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 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课主要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2.求34与22的和。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 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不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 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 巩固练习 1、 一做第1题: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 第2题: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 4、练习四第2题: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大家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3题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告诉学生进位的小1必须要写出来,能列竖式的就要列出竖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生练习中的应用题,强调写出完整的答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得计算方法,能熟练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继续培养探索意识,问题意识和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地意识; 3、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地过程中,获得成功地体验,产生数学地积极情感。 4、会用学过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具体情景中培养灵活地解题思路。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位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进位的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二、比一比,算一算 1、学生独立计算 6+8 7+9 8+3 5+7 60+80 70+90 80+30 50+70 2、互相说说上下两题的联系。 三、算算,填填 加数45227350957688 加数396727294650312 和 四、解决问题 1、出示第6题挂图 (1)看图,说说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小兔从家到学校怎样走比较近?先让学生说说小兔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每条路各是多少米? 60+70=130(米) 50+90=140(米) 50+70+80+100=300(米) (1)小猴呢? 70+90=160(米) 80+100=180(米) 70+50+60+70=250(米) (2)谁到学校路近一些?为什么? 2、做第8题 (1)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2)自做,集体订正,说说想法。 3、出示第9题挂图 (1)让学生在图上指一指每个小动物地家在哪里?互相说想法,再交流。 (2)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1000米吗? 为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520+420=940(米) 从小猫家到小狗家有1000米远吗? 为什么? 板书:460+480=940(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问题。 (4)学生自己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全班交流、讲评。 五、全课总结 说说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小组内交流,派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教学板书: 进位加 小兔: 60+70=130(米) 70+90=160(米) 50+90=140(米) 小猴: 80+100=180(米) 50+70+80+100=300(米) 70+50+60+70=250(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4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8~5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着重解决进位的原理;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进位加,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试一试"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加两位数。"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再引导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 ①4+6=( ) 4+9=( ) ②20+13=( ) 30+3=( ) ③5+9+30=( ) 8+2+40=( ) 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①24+2=( )你是怎样算的? 【评析:复习铺垫针对性强,注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l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三个卡通人物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后用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还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老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略)。讲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①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24+6=( ) ②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 24+9=( ) 三、探究新知探究问题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张?24+6=( ) 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2.提问:先算4+6=10接下去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摆吗? 3.学生学具操作后,班内交流摆法,并联系摆法说说打算怎样算。 4.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思路整理板书: 5.分小组讨论:"24+6"初复习时口算的"24+2"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在哪里? 6.交流总结:个位相加得到10怎么办? 【评析:老师没有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先算4+6=10,发现得数是10,与原有认识发生矛盾时,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探究问题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24+9=( ) 1.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探究24+9的算法。 2.分小组交流操作过程。 3.大组交流。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4.图式结合,进一步理解算理。 5.比较并挑选自己喜欢的算法。 6.小结:个位相加超过10怎么办?用谁去加整十数? 【评析: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试一试:你想怎样计算?8+24=口5+39=口 ①学生独立计算后,与同桌交流是怎样算的。 ②提问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论第一个加数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都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如果个位相加满10怎么办? 四、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1)全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圈一圈,算一算。 (2)交流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组计算。 (2)比较:同组的4题,都是先算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读出条件,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指名说说"每人各应付多少元?"什么意思。 (2)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导学生分别用三句活回答解决的问题。 5.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25+口=3口 五、教学结束: 总评: 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新,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教师能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新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申,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题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新知识,还激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5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第74和75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 3、在探索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吗? 我是来自哪里的? 高邮和你们这儿是邻居,高邮可美了,舒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高邮风景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高邮的风景图。 高邮的风景美不美? 我这还有一些高邮风景的明信片,想要吗? 高邮不仅风景美,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 你们都吃过鸭蛋吗? 瞧,有两个蛋黄呢,鸭宝宝神奇吧,我们把他也请出来。 今天鸭宝宝将和我们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好吗? 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 一、复习导入。 上课 (起立) 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请坐。 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口算最棒,来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6题口算 第一题。(手指题目,学生说得数。) (9+5=14、4+8=12、39+30=69、14+20=34、25+2=27、24+5=29) 你是怎么算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6教学内容: 教材第四册第32-33页例题.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笔算加法的方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新 师:老师发现,自从有了借书证,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到图书馆借书,是吗?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关于图书馆的借书情况的问题吧。 二.探索新知 (一)计算143+126 1.师:(课件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你们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4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交流。 2.师:请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组长汇报。(出示问题)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4.师:听听茄子老师问我们什么?(课件出示: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你会列式吗?自己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 5.师: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43+126= (本)) 6.师:观察一下,这道题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 7.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8.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算法) 9.师:请同学们都用竖式再算一算。再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计算,说过程。 (二)验算143+126 1.师:题目计算出得数后,用什么方法知道算得对不对呢?(板书:验算) 2.师:你有验算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3.师:你们试一试,体验一下验算的方法好吗? 4.师: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深化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你能算出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自己计算并验算。 学生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 独立做题,并列式验算其中一题后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课件出示) 师: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什么?自己能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提问:你验算了吗?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告诉学生今后不论是否要求验算,都应自觉验算,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指导:不写竖式,在原式上从下往上再算一遍来验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归纳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在笔算加法中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篇7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三位数笔算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策略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初步树立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4.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计算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读一读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45+298=) (二)探索新知 1.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445+298得多少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298接近300,可以看做300来口算,445+300-2=743 预设2:列竖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比较今天学习的竖式和昨天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学习的是连续进位) 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加法的验算 (1)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看出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743种。那你们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呢? 独立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小组讨论: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么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展示交流: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验算方法介绍给大家? 预设1:估算检验方法。 445接近450,298接近300,结果大约是750,都多估了,所以结果应该比750小。 预设2:笔算检验方法。 ①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出结果大致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我要想准确的知道计算是不是正确时,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②可以把加数445和29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743。298+445=743 可以还用原来的这个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到上再加一遍。 可以把得数743减去445,看得数是不是等于298。743-445=298 可以把得数743减去298,看得数是不是等于445。743-298=445 (鼓励学生说出自已的不同验算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地算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看看书中的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出示课件) (3)提升总结 ①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②将四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二是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正确无误,我们一定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拓展延伸 1. P38做一做 先想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并验算。教师指名板演验算过程。 让学生说说不同的验算方法。 2. 我来做小这是小明和小红做的作业,他们做的对吗?[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请你当小老师,对的请打“√”,错的打“×”并在旁边改正。 我们不但要认真计算,也要认真验算,不能直接把得数抄上去,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 3.解决问题 在商店,明明要买这样的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