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通过听、唱,找出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欢快、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难点: 1)正确掌握附点节奏,找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课前活动: 唱唱跳跳《闪烁的小星》 一、谈话导入: 从与学生交谈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从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学习。 二、闯关活动——第一关:听一听,拍一拍 师口述节奏,生拍手模仿 1、X X | 2、 X — | 3 X — | 4、XX X | 5X | 三、闯关活动——第二关:辨一辨,学一学 1、师弹奏音符,生听辨,说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组乐句,师弹奏其中一句,生听辨并指出师弹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 师指导附点节奏 3、同上学习第二乐句 4、比较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异同 (第1、3小节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结节奏旋律都相同) 5、试唱第三、第四乐句,并比较异同,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6、学唱第五、第六乐句,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7、把六个乐句组合起来,师弹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复记号) 四、闯关活动——第三关:唱一唱,动一动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轻快、活泼、风趣) 2、生跟读师按节奏读歌词 3、师带唱歌曲 4、跟琴学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用声势为歌曲做伴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2)声势练习。“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习。”老师动作讲解。 (3)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习为歌曲伴奏。 (4)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习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习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习。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课题:摇啊摇课型:新授总课时:_1授课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听《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 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学习重、难点: 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乐曲情绪的体验。 三、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摇啊摇 七、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小酒窝课型:新授总课时:_2授课日期: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听《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学习重、难点: 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乐曲情绪的体验。 三、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小酒窝 七、教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酒窝》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酒窝》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 │右边0一│个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7、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音乐的作用,体会人类对动物的爱。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初步学习抓住重点词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聆听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听完你有什么感受? 2.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师:《蓝色的多瑙河》是世界著名的圆舞曲,非常优美、优雅。不仅人欣赏它,白鲸也欣赏它。白鲸和刚才播放的蓝色多瑙河乐曲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这一课。 二、学习生字词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读一遍。 2.师:现在老师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每只鲸鱼宝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字词,一起和这些鲸鱼宝宝交上朋友吧! 3.指导易写错的生字。(慌、区) 三、感知课文 (一)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1.读第2、3自然段体会白鲸遇险前的“快乐”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群白鲸不仅聪明,还是一群贪吃贪玩的小调皮呢。不信,打开书读读课文2、3自然段。 2.再次品读,渲染快乐的氛围 师:瞧,它们多快活啊!我发现咱们班也有几只快活的鲸鱼宝宝。 3.指名读2、3段 师:真羡慕他们啊!你们也想当快乐的小白鲸吗? 赶快加入吧! 4.师:白鲸们真是太逍遥了!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板书:追鱼) 你看见这群贪吃贪玩忘记回家的白鲸,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二)体会白鲸遇险后的“绝望” 1.可惜白鲸听不到大家的忠告,他们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 这是怎样的危险呢?(两天以后,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白鲸回去的路被冰层堵住了。) 2.哪些词语说明寒流来的快?(抓住“突然”“转眼”等重点词语理解) 3.这时白鲸的心情怎样?找出表现白鲸心情的两个词语。(着慌,绝望) 什么意思?为什么着慌?为什么绝望? 4.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天气越来越冷,白鲸活动的区域越来越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白鲸会怎样呢?(又冷又饿,困死在楚科奇海) 5.如果你是白鲸,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后悔当初太贪玩,贪吃,没有想后果)后悔也晚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你听到他们在叫什么了吗?(救命啊!)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谁能把这样的理解送到句子中,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过渡:现在你就是这群被困白鲸中的一个,如果没有救援的话,你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三)拯救白鲸,体会“奇迹” 后来白鲸又是怎样得救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营救现场吧! 1.默读5.6自然段,根据内容填表。 白鲸得救的经过: 第一次营救:猎人发现白鲸后 ____,人们________,还_____.可是_____,人们没有办法,只好__。 第二次营救:________开来了,开出了_________.可是_______。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_______,白鲸终于得救了。” 2.全班交流 ⑴一共有几次营救? ⑵学习第一次营救,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猎人发现白鲸后马上报信,人们纷纷赶来凿冰抢救,还带来好吃的。” ⑴“纷纷”什么意思?(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⑵“纷纷赶来”是怎样赶来? 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有这么多人赶来,说明人们对白鲸怎么样? ⑷请你找找这句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你感受到人们对白鲸的关爱? ⑸小结:看来,人们对白鲸的关爱真是无处不在啊! 3.完成填空:可是刚凿开的`冰马上又冻上了,人们没有办法,只好请求援助。 小结:第一次营救失败了。但是人们没有放弃。 4.完成填空: 直升飞机和破冰船开来了,开出了一条长长的通道。可是白鲸一动不动,就在白鲸和人们都绝望的时候,一个船员想到放古典乐曲吸引白鲸游出冰区,白鲸终于得救了。 小结:白鲸终于得救了,第二次营救成功了(板书:得救) 5.孩子们,听,优雅的古典乐曲响起来了,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来读读5、6自然段吧!(配乐齐读) 6.学完了课文我们不禁感叹,白鲸的营救过程真可谓是一个“奇迹”?为什么说是“奇迹”呢?学生交流,你能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四、深化拓展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群可爱白鲸中的一个,你会对营救你的这些人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参加营救白鲸的人,看到白鲸在蔚蓝的大海上越游越远,你最想说什么? 五、结语:有了这些充满爱心的人,白鲸得救了,有了这些可爱的白鲸,大海更加美丽,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和动物就是在这样的真心真爱的连接下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 六、板书设计 喜爱音乐的白鲸 猎人:马上报信 人们:纷纷赶来 政府:直升机和破冰船 追鱼——遇险——得救 【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本分。 成功的地方是: 1.字词的教学。本节课,我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教学。课上既有集中检查识字情况,又有在学文的过程中理解品味词语的意思。 2.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 3.重视以读为本。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从能读到会读,再到有感情地读,读出了层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足:我觉得还有些地方落实得很不够深入: 1、让学生自己读了书以后,对于读懂了什么,应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抽学生汇报,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很有帮助,可这节课我没能很好地体现;在引导学生自渎、感悟、体验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应该注重读---评---再读,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好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后,本来打算配上音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可由于自己课堂上语言不够精练,浪费了时间,就没有实现这一环节。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老师你好”为主题。选取了歌曲《老师最理解我》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和玩一玩《献给老师的礼物》三个部分来体现小学生们对老师所建立的深厚情意,通过歌唱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促进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2、在聆听中辨别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3、能用充满自信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舞表演,体验师生同乐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1、学唱《老师最理解我》; 2、能用饱满的情绪进行歌唱。 教学准备:磁钟、三角铁、响板、电子琴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你们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板书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二、新课 1、发音练习:1234567 doremifasollasi 2、节奏练习: 三角铁:×―――11 碰钟:×-1×-11 响板:×××1×××11 3、学唱歌曲 ①播放歌曲让学生初听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②用自己语言表达一下对老师的感谢,然后再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③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④跟琴分句演唱歌曲,注意音准把握; ⑤学生随琴自由划拍祝唱歌曲,找出难点; 4、采用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三、进行歌曲表演 老师和学生进行对唱的方式演唱,将每句的前半句由老师唱,后半部分跟琴演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且进行了歌表演,同学们表现的很棒。愿你们带着对老师的爱,好好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解题直接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挑选出来米兰作为歌曲的主题呢?从而板书课题。 二、听一听《我爱米兰》、《四季啊!我在想》。 1、老师讲解“米兰”有关知识 2、用课件展示“老师平日工作的情景图”让学生在边欣赏图画中,边聆听歌声,感受歌曲中的情绪。 3、让学生讨论听了这首歌后表达了什么感情。 4、听的过程体会四季中我要为老师做点什么? 5、学生试着跟着音乐的感觉表演或创编。 三、玩一玩 1、通过以上学习,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2、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填写祝愿老师的歌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听,也玩一些对老师赞美和爱的'歌曲,那么你们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呢?下去后想一想。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到郊外去”展开歌唱的,通过唱一唱《采山》让学生体验身处秀丽的山林时无比喜悦的心情,通过听一听《缆车》、《出发》和《郊外去》,让学生感受用音乐描写的异常有趣。而玩一玩则是在欢乐的野游中,渗透着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放马山歌》 ;音乐知识:延长音。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歌表演《放马山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音乐知识:延长音。 七、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7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认识掌握“V”换气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伙伴们之间真诚的友谊。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准确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认识掌握“V”换气记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二、导入新课 1.相信我们在坐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但朋友之间偶尔也会出现 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这时,你会怎样请你的朋友原谅你呢?(学生自由发言) 2.老师有一个特别的方法向我的朋友道歉,就是唱一首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原谅我》,反应少年儿童同伴之间的珍贵友谊之情,体现了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勇敢地道歉精神。 2.同学们学会有感情的歌唱美国民歌《原谅我》 3、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 四、教授新歌 1、聆听歌曲:接下来再来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情绪(速度是稍慢的,演唱情绪是真诚的,愧疚的)。 2、再听一遍歌曲,然后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试着让学生说出歌词内容) 3、同学们一起看歌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4、再次聆听歌曲:同学们跟着歌曲轻声哼唱。 5、教师弹琴逐句教唱。 (指导学生认识 “V” 换气记号) 6、学生跟随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 7、指导学生给歌曲做感情处理,(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是你们犯了一点错,要请求朋友的原来,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或态度去表达?)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要带着一点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你的“一点错”,表达对朋友的'信任,希望得到他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上一层) 8、带上感情,再次完整得演唱歌曲。 五、拓展延伸: 1、说一说同学之间都有哪些误会?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2、你能为歌曲创编新歌词吗?到小组中交流 3、说说以后你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 六、小结: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少不了矛盾和误解,老师希望:当你和同学朋友发生不愉快的事或争吵时,要勇于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消除误会,让一切重归于好! 2、欣赏歌曲视频,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教材分析: 歌曲《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6/8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 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太过单纯,对于很多感情的东西理解不透,本节课的主题思路要慢慢引导学生,用肢体和语言感染学生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此情景中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过程与方法——通过节奏游戏、肢体律动和方言改编,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能够感受到6/8拍的强弱感,认识反复记号。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认识反复记号。 难点: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韵律。 教法: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打出课件,播放歌曲《摇啊摇》。学生伴着音乐进课堂,准备上课! 一、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学唱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摇啊摇》。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不一样的《摇啊摇》。 设计意图:直入主题,让学生直接感受歌曲的韵律。 二、第一乐句——节拍练习。 (一)1、(出示幻灯片2)师:同学们请看这里,这是《摇啊摇》的一部分歌词,歌词的下面是我给写的节拍,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和我一起拍一下呢? 生:好。 师:我先给大家师范一下。好吗? 生:好。 师:首先呢,请同学们先围坐成一个圆圈。然后伸出你们的左手,固定住别动。 师:左的地方,拍自己的左手;右的地方,拍你右边朋友的手。1、2、3,左右右,1、2、3,左右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吧? 生:好。(跟着老师一起拍) 2、师:同学们拍的太棒了,下面我们一起拍着节拍,试着读一下歌词。 3、师:你们太厉害了,那接下来你们打拍子,老师给你们唱一下好吗?生:好。 (二)1、(出示幻灯片3)师:同学们,你们看这里,和刚才我们打的节拍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拍手的方向变了。 师:恩,很对!那么老师来给你们演示一下新的节拍怎么打。你们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 2、师:拍,拍自己的左手;左,拍左边朋友的手;右,拍右边朋友的手。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下,放慢速度! 生:一起跟着嗨起来 师:你们太有才了,这都难不倒你们。那好吧,现在我们和刚才一样, 拍着拍子,一起读一遍歌词。 生:好。 3、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打的1、2、3其实是3拍子的特点。3拍子的歌曲第一拍是强拍,就是是我们拍第一下的时候要略微重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 但是这首《摇啊摇》是6拍子的歌曲,也就是说,每一小节里面要打2个3拍子,也就是2个1、2、3。但是第2个123的`第一拍,要比前面的轻一点,打出来的感觉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每一个“拍”的地方,都要比其他地方强,但是每一小节第一个放大的“拍”,都是比后面的要重一些的。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师:你们个个都很牛啊,这么快就会了。下面我们一起打拍子,跟着老师唱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那就给我个位子吧。 设计意图:通过节拍联系,让学生感受3拍子、6拍子的感觉,同时本环节后,歌曲前部分学生都能会唱了。 三、第二乐句——反复记号。 师:你们太棒了吧,唱的那么好啊!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摇啊摇》完整的歌曲。(出示幻灯片4) 师:同学们在听的同时,看着谱子,你听完后能发现什么吗?(如果没有发现反复的,就再听一遍,同时引导)。 师:很好,最后一行,也就是这首歌的第二乐句,唱了2遍。那为什么只有这个地方唱2遍,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幻灯片5)这个符号叫做“反复记号”,在该记号内的部分反复演唱或演奏一次。就比如这首《摇啊摇》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个叫“反复记号”里的,所以我们再唱这里的时候,要反复一遍,也就是唱2遍。(弹唱示范)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唱2遍了吧? 生:知道了。 师:那我们唱一遍这个地方试一试? 生:好(钢琴伴奏) 师:太棒了,反复记号就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跟着伴奏,把整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 生:好。(出示幻灯片6)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记号的认识,同时也完成把第二乐句学唱。 四、拓展。 1、师:既然同学们都唱的那么好了,那我们要不要增加点难度呢? 生:好/啊。 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克服接下来的困难? 生:有。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请看。(出示幻灯片7)老师在原有的歌词下面,又添加了一行歌词,你们自己能不能把他唱下来?生:。 师: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歌词。 2、师:老师现在给你们弹琴,我们一起唱一遍试试,有没有信息唱下来?生:有?(弹唱) 师:你们确实在困难面前是最棒的,因为这是一首上海童谣,你们刚刚唱的就是用的上海话!因为老师填的这些歌词,都是上面这写歌词用上海话的发音,老师用同音字给标出来的。也就是说,上海人用上海话唱《摇啊摇》,就是刚才你们唱的那样的发音!现在我们一起来用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分别唱一遍好不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手拉着手,让我们跟随者音乐一起唱、一起摇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体会上海方言唱上海童谣的感觉,同时也是对本节课所学唱的《摇啊摇》的一个巩固。 五、结束。 在音乐结尾声中,结束本节课? 师:同学们,今天开不开心?随着这时候音乐,我们这节课的旅程也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能每天都这么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见吧。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9一、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乐曲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 2、通过为歌曲创设情景,表现童话般的意境,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3、体验美国乡村歌曲的唱法,了解音乐剧的知识。 二、教学难点: 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歌曲不同的情绪。 三、教具准备:磁带 CD PPT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听《do re mi》踏步拍手进教室。 b、练声曲:《do re mi》 师:同学们,do re mi fa sol la si是我们的音乐小伙伴,一起来唱一唱“do re mi”,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符,一起唱起来吧! (学生演唱《do re mi 》) 2、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a、导入: 师:真棒!哪个同学知道这首歌曲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呢? 生:《音乐之声》。 师:对!它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美国电影,由同名音乐剧改编,曾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音响等五项大奖!那它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家庭教师和七个孩子的故事…… 师:说的很好!这是一个发生在奥地利的真实故事,善良美丽的见习修女玛丽亚,来到退役海军军官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女教师,她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7个调皮的孩子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特拉普上校的爱情。刚才同学们所听到的这首《哆来咪》就是这名女教师与那7个孩子所演唱的。 2、初听: 师:很好!那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孤独的牧羊人》,边听边想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诙谐,幽默,欢快。 师:真好!那在影片中,它描写的是什么故事呢? 生: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在做木偶戏表演。 1、复听: 2、师: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表演吧! 再想想歌曲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几句? *观看影片中木偶戏的片断 生: “来咿噢嘟。。。。”一会儿高音,一会儿低音。 师:你可以简单的模仿一下吗? (学生模仿真假声的交替唱) 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学生拍手唱衬词) 师:好极了!其实这是一种叫作“蓝色约德尔”(yodel)的乡村歌曲唱法。 它的特点是真声、假声不断的交替,一会儿高八度,一会儿低八度,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音响效果,让人觉得特别有趣。 我提议我们一起来为这段木偶戏配音,唱一唱这几句,好不好? 生:好! *一边观看木偶戏,一边唱一唱最有趣的几句。 4.学习歌词: 师:那木偶戏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为什么叫他孤独的`牧羊人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朗读PPT第一段歌词) 生:只有他一个人在唱歌。 师:恩,那后来呢?他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朗读PPT第二段歌词) 生:欢快!不孤独了,因为有许多的人都在听他唱歌了。 师:很好!让我们再看下去。 (朗读PPT第三段歌词) 5.了解歌曲旋律: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快乐的牧羊人吧。一起来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6.再听《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全曲 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段落,听听看全曲主歌部分一共有几段? 三、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就快接近尾声了。在今天的旅途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生:了解了音乐剧…… 师:修女玛丽亚用音乐唤起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如果你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那么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最快乐的人! 让我们唱着《do re mi》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 (唱着《do re mi》,离开教室)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之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和第四乐句一气呵成,第三句中使用了较多的附点节奏,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而第四乐句则以较舒缓的节奏唱出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现出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表现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我的基本策略是,从听入手,以唱为本,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动起来,把“情”贯穿始终。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的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标确定,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教学难点则是《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节奏的演唱。为此,我将采用聆听音乐、口读节奏、徒手拍击、打击乐伴奏等方式进行充分挖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体验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四、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中的难点,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欣赏新疆风光的视频和天山美景的图片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歌曲第三乐句中连续四个小节附点节奏的运用表现了小牧童骑马的动感。所以,接着我就让学生听一听大草原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学生马上安静下来仔细听辨。原来是马蹄声,这时再利用双响筒来模仿马蹄声,击打出不同的节奏,并让学生用拍掌的形式打出相应的节奏,让学生由易到难的掌握好节奏,这时再过渡到连续四个小节的马蹄节奏,并出示马蹄节奏“___._”,学生认识附点,知道附点八分音符要读得稍微长一点,附点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要读得稍微短一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节奏上的难点。在朗读节奏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配合上骑马的动作,又加上牧童策马扬鞭的动作,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既让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又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我顺势在马蹄节奏中加入歌词,让学生首先学唱好难点的句子,从而为后面歌曲的学唱降低了难度。 学唱歌曲,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体验牧童的放牧的快乐感受,为了让同学们更准确的唱好这首歌曲,我采用了跟琴用“啦”轻声哼唱旋律,跟琴分句学唱歌词,跟伴奏演唱,歌曲情绪处理等方式,在学唱的过程中让学生轻快活泼,像马蹄声一样有弹性的演唱,并且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让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体验牧童的生活。最后师生一起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程度地渲泄和释放内化的情感。 本课已经欣赏了新疆的风景,学唱并表演了新疆的歌曲,最后我选择了让学生欣赏感受新_具特色的舞蹈,从而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新疆,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课后去探索新疆少数民族人文风情。 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只有更好。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爱唱歌的小杜鹃》;音乐知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爱唱歌的小杜鹃》,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re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爱唱歌的小杜鹃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音乐知识: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五、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一、授课题目: 第一课《田间歌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花蛤蟆》和《牧羊女》两首歌曲,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由竹笛、唢呐演奏的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认识民族吹奏乐器唢呐、笛子,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口琴或竖笛,并学会吹奏sol。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难点:能较好的'掌握倚音和mf、p的演唱,能够认真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农村生活情景。 五、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 教具的准备:手风琴、光盘 使用的意义: 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听琴学唱歌曲,学生对歌曲旋律掌握得会更好,利用光盘示范歌曲,学生也能更快更好的熟悉并掌握歌曲特点及演唱,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分析 采用听唱法、教唱法及跟唱法,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更能更快的掌握好歌曲。 七、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3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甜美、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习掌握四三拍的指挥手势,边指挥边唱歌曲。 3、态度情感通过学唱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歌曲《小白船》音乐进教室,进一步感受三拍子音乐,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2、师生以音乐形式问好。 3、发声练习。 4、节奏训练。(四三拍) 二、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并揭示课题:《我们多么幸福》。 2、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并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讨论并展开想象。 (1)学生交流旧社会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2)新旧对比,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幸福生活。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开想象,谈一谈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谈一谈自己如何理解幸福。 三、学唱歌曲 1、用多媒体出示曲谱,指导学生分析节拍特点。 2、指导学生分析节奏难点,读出节奏,找出延音记号。 3、指导学生分小组、分乐句、借助教师的'伴奏学唱曲谱。 4、指导学生按节奏、有表情朗读歌词。 5、教师分句教唱第一乐段。强调衬字“哈哈哈”的演唱方法。(轻巧,富有弹性,表现歌曲的欢快气氛。) 6、第二、三乐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适时指导。 四、演绎拓展 1、介绍四三拍子的指挥要领,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 2、教师伴奏并指导学生边指挥边演唱。 五、教师: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美好的今天! 六、伴着《我们多么幸福》的音乐走出教室。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4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①通过引申教学欣赏乐曲《天鹅》,使学生体会乐曲抒情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美景。 ②通过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农村人快乐的生活。 2.行为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申教学欣赏乐曲《天鹅》,熟悉乐曲的主旋律,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自学歌曲《老爷爷赶鹅》。 ③能根据歌曲的情绪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3.拓展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天鹅》和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了解不同速度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创编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的内涵。 2.能辨别和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 3.唱准歌曲《老爷爷赶鹅》的结束句。 三、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由八分休止符与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 四、教学准备 音带、多媒体课件、VcD、道具等 五、教材分析 1.《天鹅》 作者圣桑,钢琴家。作品运用了钢琴演奏的琶音勾勒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大提琴奏出的两句变化充分的旋律,起伏较大。使人仿佛看到一只天鹅正缓缓地向这边游来。乐句最后停留在一个长音do上。在琶音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力度减弱,直至消失,好像是天鹅又游向湖的远处,乐曲充满诗情画意,扣人心弦。作者在这首乐曲中不仅赞颂了美好的事物,也讴歌了纯洁、善良的品性。 2.《老爷爷赶鹅》 这是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情绪活泼欢快。歌词采用叙事体呈现,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一个小故事,琅琅上口,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旋律八度内进行,前十六、后十’六节奏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显得轻快活泼。象声词“嘎嘎、嘎嘎嘎”的出现,使歌曲的童趣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儿童的演唱兴致。 六、设计思路 本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天鹅》与《老爷爷赶鹅》,用多元手段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体验、领悟、设计、创造等活动中,得到反复体验,激活审美情感。 乐曲《天鹅》是一首抒情、高雅并略带有些伤感的乐曲,无论从课堂气氛的设计还是教师语言的斟酌都显得相当重要。课的开场一改以往听音乐进教室的模式,而是由学生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课的开始,为欣赏乐曲营造了一个安静良好的氛围。这样学生能为下一阶段的听、想象作一个充分的准备。 歌曲《老爷爷赶鹅》,情绪比较欢快、活泼,歌曲内容也较风趣。由前一部分的抒情缓慢到后一部分的活泼欢快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因此我在语速上下了些功夫,由深沉委婉的'语气向活泼俏皮过渡,打破先前的静。结尾部分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农村人热爱生活的欢快情绪。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和课堂效果来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对这堂课语言的设计也非常严谨,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语言的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还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天鹅》 1.听乐曲,要求学生想象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及演奏的乐器 师:“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学习音乐的美好时光,今天,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让我们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说明:在课的开始,营造一个安静的气氛,等于给学生创造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关注欣赏自然和艺术中的美。) 学生欣赏乐曲,老师可以用表情或动作暗示学生表现音乐。 2.请学生谈谈想象中的画面 (1)师:“美妙的音乐带给大家无限的遐想,谁能来说说你想象中的画面?” (2)学生发言,老师可提示:“大提琴委婉低沉的音色宛如天鹅洁白美丽的身影,钢琴动感的琶音演绎出湖中潺潺的流水。” 3.老师边介绍边出示幻灯片画面 “同学们说得真好。音乐表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正缓缓地向我们游来。这首乐曲的曲名就叫《天鹅》,它是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动物狂欢曲》其中的一首。” 4.观看舞剧《天鹅湖》片断——《天鹅之死》感受乐曲的 情绪 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天鹅优美的舞姿。请愿意表现天鹅的同学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说明:通过视觉的直观,再次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 5.小结 (1)多美的音乐啊!谁能告诉大家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学生说后,老师出示PowerPoint:情绪:抒情速度:缓慢 6.过渡 师:动听的钢琴声摹仿出湖面波光粼粼的夜景,大提琴低沉委婉的旋律宛如天鹅美丽的身影,抒情优美的乐曲《天鹅》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和谐宁静的夜晚,接着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欣赏另一首乐曲,请听一听,它又将使我们产生怎样的一种感受。 (二)新授歌曲《老爷爷赶鹅》 1.听歌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说明:由于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对抒情、缓慢的音乐的理解,这次学生就能主动进行对比。) 2.说说听了乐曲的感受 学生回答乐曲的情绪,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乐曲的情绪很欢快?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稍快”。 3.听范唱,了解歌曲表现的情景 师:“想不想知道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吗?请大家来听听老师的演唱。” (说明:情景的导入加上老师的范唱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学生说说歌曲表现的内容 5.自学歌曲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请大家自由选择,并可以按照学习的方式自由组合。” 出示PowerPoint:a、口风琴自学歌曲旋律。b、自学歌谱,请一位同学弹奏钢琴。c、跟着复读机学唱歌曲。d、你喜欢的学习方式。 6.学生自学开始老师巡视指导 (说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了课改的生生互动、同伴互助的教学理念。) 师: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学的结果。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学习情况,老师加以指导。 (2)请吹奏口风琴的同学为其他小组伴奏。 (3)复习反复记号:唱到反复记号处,老师问同学为什么这么唱,引导学生说出并复习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7.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 (1)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一句特别有趣? (2)学生唱 (3)师:让我们大家一起唱唱这句歌词“嘎嘎老爷爷,嘎嘎嘎;嘎嘎老爷爷嘎嘎嘎。嘎嘎嘎!”(老师用手势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8.分析并处理歌曲的感情 老师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好歌曲的演唱情绪。 9.创编老大哥的动作,渲染学唱气氛。 师:哪位同学能来表现老大哥是怎样用舞姿吸引老爷爷而得到一对大白鹅的? (说明:即兴表演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同时能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加深巩固。) 10.引导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师:老爷爷赶着这么多的鹅群去赶集,他的心情怎样?让我们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再来表现歌曲《老爷爷赶鹅》吧! 11.师生合作表演《老爷爷赶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师: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歌声、欢快活泼的情绪来表现美丽的农村。让老爷爷满心欢喜地赶着大白鹅回家吧! (说明:师生互动人人参与,以学生为本是课改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教学目标: 1、能够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并把握好节奏,唱准音。 2、在学唱《采山》这首歌曲中逐步认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劳动观念。 3、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欣赏《缆车》,激发其动感和即兴创作的欲望。 4、在聆听《出发》时感受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以及作品中少年儿童生活的情趣和特色。 5、欣赏《郊外去》让学生感受到郊外游玩的心情,并了解钢琴的演奏方法,音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树立劳动观念。 教学准备:磁带、远教课件、电子琴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家里都帮助家人做过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山里的孩子爱劳动的歌曲《采山》。 二、新课 1、老师简介歌曲的内容和演唱形式。 2、播放远教课件,让学生初听《采山》的旋律。 3、老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公段,并且出示音符认读。XO 4、试着打以上的音符节奏。 5、跟着范曲进行小声练唱《采山》,反复地听。 6、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做以引导、解释,要体会出演唱用什么样的情绪。 7、学生跟琴分组唱、个人唱、集体唱《采山》。 三、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创编动手,对歌曲进行表演演唱。 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创编节奏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采山》这首民歌,希望同学们把它唱给家人听一听,并且要发扬这种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歌曲,引出课题 学生演唱《采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那么我们在外,还会玩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吧! 二、新课 1、播放《缆车》让学生欣赏,初显感知此曲旋律。 ①老师简介《缆车》; ②再次复听学生哼唱为辅,从而体会坐缆车的愉快心情。 2、试听《出发》体会歌曲表面的情绪。 ①老师对作品进行简介,了解《出发》的几个组曲; ②复听,体会音乐表现是哪两种情景? A、号声响了集合B、车子在原野上奔驰 3、欣赏《效外去》从中感觉大自然的.美景。 ①让学生回忆一下去郊外春游的情景; ②让学生带着春游愉快心情欣赏此曲,感觉大自然的美好。 三、课堂练习 学生各自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这课我们欣赏了一些外国的歌曲,并且从中体会到不同音乐所带来的听觉感受,激发了我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演唱、聆听了一些优美的歌曲,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本节课我们运用这些音乐来玩一玩吧! 二、新课 1、初听《去野游》感觉领悟; 2、老师对《去野游》进行简单介绍; 3、打开书从中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来认识下面的音符;X-二分音符二拍X四分音符一拍X八分音符半拍 4、复听《去野游》体会四拍子的节奏。 三、课堂练习 打开音乐书15页,学生练做习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去野游》从中认识了一些简单的音符。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丰收的喜悦”为主题,选取了秋收季节繁忙景象。选了歌曲《采爹秋》、民乐合奏《喜洋洋》、《丰收锣鼓》、钢琴曲《快乐的农夫》以主歌曲《锣鼓歌》等音乐素材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中感受勤劳和自信换来丰收成果。教学目标: 1、准确在演唱歌曲,解决歌曲中装饰音“” 2、初步学习乐器—口琴吹奏法。 3、在听一听感受民东合奏、钢琴曲,乐曲中所描绘人民在丰收季节喜悦、欢乐的情绪。 4、在玩一玩中感觉歌曲中锣鼓的节奏、韵律的美,在“玩中求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