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课堂教案 |
范文 |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课堂教案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 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 ,二氧化碳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 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提问: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