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
范文 |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1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物体软或硬的属性,并进行分类。 2、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贴有小山羊、小绵羊图片的箱子各一个,箱子内各放有三种软的和硬的物品。 2、软和硬的物品若干。 3、幼儿用书第4册封二。 活动过程: 一、箱子里的小秘密。 1、触摸箱子里的物品,判断软硬。 小羊们接到一个任务,让他们把村里的物品分分类,怎么分呢?秘密在箱子里。(教师出示摸箱,设置悬念。) 你们摸到了什么,它们摸上去分别是怎么样的?(教师先请3名幼儿摸摸小山羊箱子里的物品,箱子里分别是石头、木头、铁盒子。) 小山羊的箱子里都是硬宝贝,小绵羊箱子里的物品正好相 反,它们会是什么?(幼儿猜测,请幼儿摸摸箱子里的物品, 验证是否是软宝贝。) 二、软硬宝贝找家。 1、根据物品的软硬特征进行分类。 一请你帮小山羊找到硬宝贝,帮小绵羊找到软宝贝,分别放在 桌子上。(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感知物体的软硬,并进行分类。) 2、幼儿相互检验。 村长请小朋友帮忙检查,硬宝贝和软宝贝找对家了吗? 三、软硬我知道。 1、交流用不同方法判断软硬。 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件东西是硬宝贝还是软宝贝呢?(幼儿交流判断物体软硬的方法,如硬宝贝捏不动、压不扁、戳不进,软宝贝能捏扁、压变形、一戳就有个洞。) 四、寻找软宝贝、硬宝贝。 1、幼儿寻找活动室内外的软宝贝、硬宝贝。 请你找一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软宝贝,哪些是硬宝贝?(幼儿与同伴一起寻找、分类、交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猪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2、了解猪与人们的关系,初步形成“家畜”的概念。 活动准备:养猪场视频,猪的图片,猪的用途的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耳朵大,眼睛小 身子胖,鼻子翘 一天到晚睡大觉 它的身体都是宝。 答案:猪 二.观看视频,交流关于猪的知识。 1、你见过大肥猪吗?在哪里见过?老师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养猪场里的大肥猪。(播放视频) 2、猪长什么样子呀? 3、教师带领幼儿边讲述边学猪的动作(从上到下):猪有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翘翘的鼻子,鼻子上还有两个鼻孔,一张大嘴巴,肥肥的身体,壮壮的四只腿,全身长满毛。 三.初步形成“家畜”的概念。 1、刚才视频里的猪都在干什么呀?(自由讨论后,老师出示图片: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喝奶,有的在吃草),他们住在猪圈里可开心咯,都养的胖胖的。 2、那还有哪些动物也是住在家里,不住在动物园呀?(鸡,鸭……) 3、这些养在家里的小动物还有一个名字,叫“家畜”。 四、探讨猪与人们的关系 1、你知道家里养的这些猪有什么用? 2、我们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 猪肉有什么用?(做猪肉脯,火腿肠,香肠) 猪皮有什么用?(做皮包,皮夹,皮衣,皮鞋等) 猪毛有什么用?(做猪毛刷子) 猪粪有什么用?(做肥料)幼儿要是答不出,教师传授知识,猪粪可以让庄稼蔬菜长的更好)。 五、小结 原来猪有这么多用途,那么小朋友还讨厌猪吗?虽然猪脏脏的臭臭的,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要喜欢他。等中午散步的时候,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我们幼儿园饲养的大肥猪,去和它做好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瓶中吹气球3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气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很爱玩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也都有吹气球的经验,而在瓶中吹气球幼儿接触少,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科学泡泡——瓶中的袋子”,意在引导幼儿在猜测、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感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从小爱观察,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生态课堂追求一种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此次活动四环节紧密相扣,步步提升,让幼儿在“低碳”课堂中享受活动的快乐,体验科学的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瓶口套有气球。(如图所示) 2.幼儿记录纸人手一份,哭脸和笑脸娃娃若干,教师记录纸,记号笔。 3.课件。 4.操作音乐、集中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在小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吹气球呀? 幼:想。 2.分别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 师:请你来试试。气球怎么样了? 幼:变大了。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幼:我是用力吹的。 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用力,才能吹得大大的。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并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 幼: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来认识一下,瓶子代表什么?问号呢?小手呢? 师:好,猜测能吹大的小朋友举手,用什么来表示能吹大呢? 幼:打钩。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能不能吹大,还要验证一下。请你轻轻地从背后的口袋里拿出装好气球的瓶子,试一试。 4.幼儿自由在座位上吹气球。 5.师幼讨论。 师:成功了吗?那“小手”标记下面怎么记录? 幼:打叉。 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环节中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已知经验,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为下一环节感悟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用大小不一的四种瓶子吹气球 1.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为什么一开始这两个气球能吹大,现在不行了呢? 幼:没用力。 幼:瓶子太小了。 师:那我再给你们几个大的瓶子,猜猜能不能吹大。 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记录好了,轮到你们要去实验了。请小朋友记住: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筐,里面有四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试一试,听到音乐就回到座位上。听清楚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指名幼儿说说有没有成功。 小结:原来,能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什么关系。 (评析:《纲要》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原来,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寻找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两次都没成功,你们失望吗?别急,老师这里有好办法。 2.出示幼儿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这是你们的记录纸,我再请你们去实验一下上面的这四个瓶子。记录纸的背后有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如果哪个瓶中的气球吹大了,就在旁边贴上笑脸娃娃,如果没成功就贴上哭脸娃娃,好玩吗? 在实验之前,我有三个小要求:①还是每个瓶子都试一下;②认真做好记录;③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有什么秘密(四个瓶子中的一个身上有洞,并贴有标志)。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评析:两次尝试下来,激起了幼儿“怎么还是不能成功”的思考及“我还要试”的渴望,教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信心,再次让他们尝试。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四、总结提升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道理。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 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出去了,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2.寻找日常生活里与此有关的发明。 师:科学家们还根据这个科学道理发明了许多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播放PPT:打气筒、吸盘、针筒等) 总结: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回教室去试一试吧。 (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也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此外,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拓展,也让幼儿明白:科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最后,教师给幼儿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放了吸管的瓶子里吹气球,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发现。 2.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