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范文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