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伟大的悲剧教案 |
范文 | 伟大的悲剧教案合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1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设目标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幻灯]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3)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于是决定不再迈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这里为什么用“骄傲”一词?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4)奥茨走向死亡时其他人为什么不去阻拦他呢?奥茨为什么把选择死亡轻描淡写为“我到外面走走”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五、深入评说,多侧面探究主旨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六、作业设计二选一 1、分组整理积累有关名言警句。如:失败与成功;征服自然与挑战自我;理解“悲剧”……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资料,作者简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解词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第二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 1、 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 2、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 3、 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 三、研读赏析 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进行品评。 1、“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明确: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明确: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问题组: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小组讨论,共同研讨问题,教师参与指导。 明确: 1、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无私的爱。 3、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五、教师小结 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五、体验与反思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联系实际,谈一谈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句 2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1、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在教学时我主要是通过要求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来体会这幕“悲剧”的伟大之处。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深入到了主人公斯科特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 2、我认为本文重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教学时注重从斯科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入手,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赏析来达到这一目的。 3、学生通过学习,对于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些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如果能多准备一些相关的影片资料向学生展示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 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 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 (学案)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 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4一、导入 导入一: 有关南极的视频导入 师:这是南极,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 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败,要求学生简单陈述理由。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祝愿或担心,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 导入二: 聊天对话 同学们,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喜欢、因为有趣、好玩,也可能说不喜欢,因为有危险等。 师: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探险,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斯科特经历一次真正的探险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梗概。 三、研读 承上面学生的概述 1、关于“悲剧”的理解 师: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 生如果不能找出其他的悲剧因素,老师稍做启发: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适时引导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 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 2、关于“伟大”的理解 师:概括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次探险中包含了:死亡悲剧、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等,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成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或“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伟大之处究竟是在于何处) 请你找出来,分析一下,并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生分析朗读、老师参与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一定要让茨威格因为知己了。他不选成功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要赞美他们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样一些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另外老师还读出了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价值取向,关注人物的心灵。 四、悟读 是啊,这一幕伟大的悲剧令我们深深的震撼,也给我们留下了长长的思考,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哪些启迪呢?可以联系自己生活来谈谈吗? 师生交流(学生说启发估计太空,一定要提醒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 比如借用鲁迅的那个“不耻最后”。跑3000米,最后一名,但坚持跑完。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师生各用一句话总结 伟大的悲剧教案 篇5新课程的教学追求: “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 “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 “课堂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为什么?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