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作文命题:思辨与想象之间 |
范文 | 高考作文命题:思辨与想象之间 2014年的高考作文再次成为季节性的社会议题”。从功能方面说,高考作文除衡量考生的学习效果外,就是为中学语文教育提供指向。因此,若对高考作文解读存在偏颇,极易对考生、对语文教育甚至对命题工作自身形成误导,需要全面辩证地予以分析。 命题不会限制想象力 有评论认为,高考作文有些题目太虚、太直白,不利于发挥写作者的想象力。如有评论说四川人,只有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题目限制性太大,不容易让考生发挥想象力”;也有评论认为山东开窗看风景”的题目太虚”,是引导学生无病呻吟”、不用发挥想象力”。这类意见并不合理。 写作与想象力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写作是在文字中重构对于世界的印象与看法的活动,写作与想象力相伴相生;另一方面,如何写作才是发挥想象力,什么样的命题才能不限制想象力又是一个界限模糊的问题。简单地认为命题情境和题目是限制想象力的根本原因,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在限制性情境中如何发挥想象力的问题。 从写作过程来看,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情境性写作,决定能否发挥想象力的关键不是题目,而是写作者的理解判断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这一角度说,直白”、情境限制多”不利于发挥想象力的观点实际上是对于想象力”的误解。 从本质上说,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活动,自由写作、发挥写作者的天赋和想象力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写作最理想的状态。但在操作层面上,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须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或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论证;或聚拢情感,用恰当的故事进行表达。考试形式本身就是对于考生理解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考查,这既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也是考查目标。 强哲理性”重视思辨能力 针对高考作文的另一质疑是命题哲理性太强,不利于学生操作。综合来看,这类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担忧:一是哲理性题目可能有点虚,有些考生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会漫无边际地谈一些大而空的哲理”;二是哲理性题目虽好,但高三学生阅历尚浅,写好并不容易”。 上述担忧不无道理。所谓哲理,是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原理或智慧,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才能理解并进而运用到人生实践中。在学理层次上,哲思性的高考作文具有一定难度,文章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哲理性命题的深度也难说。但笔者以为,高考作文选择哲理性命题的本意不在深度”而在思辨力”。 所谓思辨力”,就是用符合逻辑的思路和方法对问题进行辨识的能力。这一能力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说,高考命题的强哲理性”不啻为一个重视考生思辨能力的信号,为考生,更为中学语文教育指明前行方向。 不过,我们不支持那种认为高考作文选择哲思性话题意在选拔或淘汰”的论调。高考具有选拔性是客观事实,但在中国语文教育现状下,在中国人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普遍不强的前提下,过于强调哲思性题目”的难度,强调思辨力”对人的区分作用,不利于在总体上提升社会思辨力这一目的的达成。思辨力本应是一个达到一定教育程度者必备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在中国语文教育现状以及弱思辨力的现状下,将之理解为培养人才的方向性信号更为合适,也更有益。 写作误区导致文体单调 与上述对于命题限制想象力”以及强哲理性太难”的质疑密切相关,还有一种意见也值得商榷,这就是关于高考文体的批评。有意见认为开放性哲思话题”势必引导高考作文走向思想评论体”和独立评论法”。笔者以为,从高考命题指向”这一前提来看,显然具有一定偏颇。如果认为高考命题有引导走向议论性”文体的倾向,那么如何理解微信体”进入高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量支持意见? 也有人批评说,高考作文议论文打天下的局面过于单调,也影响高考作文的多样性。这种意见更值得商榷。从逻辑上分析,该类意见的逻辑是:既然命题不利于想象力发挥,又具有哲理性难度,那么就只有议论文体最适用于高考,因此文体单一的弊病同样出在命题上。这种看问题的逻辑仍是表面化的,至少从命题形式上看,文体不限”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如果着眼命题的内容,认为有些命题只能以议论文体写作,这实际上说明考生或者批评者写作思维单一。举例来说,很多人认为一些哲思性”题目更适合写议论文,实际上这不过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因为这些题目完全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用记叙、寓言甚至小小说的形式都是可能的。 因此,就高考作文文体的单调性来说,问题不在命题本身,而在日常写作教育误区。在功利性的教育模式下,写作理念过于陈旧,文体训练过于单一,写作训练强目的轻过程才是造成当前高考作文议论性文体独霸天下的根本原因。面对特定情境和话题,如何训练学生迅速选择适宜的文体、明确思路、完整表达,当是业内人士着重思考的问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