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明的反义词介绍 |
范文 | 文明的反义词介绍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以下是文明的反义词介绍,欢迎阅读。 文明wén míng 1. 文采光明。 《易·干》:「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钮琇《觚剩·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复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薀,山川元气,渐至竭耗。」 2. 指文采。与「质朴」相对。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于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缯为囊,盛印于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缯。」 3. 谓文德辉耀。 《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 谓文治教化。 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于今台阁尤蝉联。」 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 文教昌明。 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镝。」 前蜀贯休《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 犹明察。 《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后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 《新唐书陆亘传》:「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 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秋瑾《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8. 新的,现代的。 《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9. 合于人道。 郭孝威《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反义词 粗野 cū yě 1. 指言语、举动粗鲁无礼。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八章:「这粗野的叫骂,显然刺伤了伪军小队长。」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九章:「你说胡先生粗野?可是,我看他挺和气呢。」 2. 粗犷强悍。 瞿秋白《赤都心史》一:「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 艾青《火把》诗:「他们把口号叫得那末响,又把火把举得那末高,他们每个都那末大,那末粗野。」 「粗野」在《汉语大词典》第12725页 第9卷 208 「粗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20页 「粗野」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粗野 cū yě 1. 指言语、举动粗鲁无礼。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八章:「这粗野的叫骂,显然刺伤了偽军小队长。」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九章:「你说胡先生粗野?可是,我看他挺和气呢。」 2. 粗獷强悍。 瞿秋白《赤都心史》一:「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 艾青《火把》诗:「他们把口号叫得那末响,又把火把举得那末高,他们每个都那末大,那末粗野。」 2:【陋习】 陋习 lòu xí 不良的习俗,。 宋叶适《省斋铭》:「勿安陋习,勿随俚说。」 明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廷杖》:「士人受杖……北朝则元魏时有之,此索虏陋习。」 洪深《最近的个人的见解》:「或破除农村一切迷信和陋习,指出农村大众的直正出路。」 「陋习」在《汉语大词典》第16320页 第11卷 961 「陋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40页 参见:陋习 3:【蒙昧】 蒙昧 méng mèi 1. 目不明。 汉蔡邕《瞽师赋》:「夫何蒙昧之瞽兮,心穷忽以郁伊。」 2. 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昔在鸿荒,蒙眛肇初,三皇应箓,五帝承符。」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教育泛论》:「处文明灿烂之世界,而犹欲袭用蒙昧之旧俗,是非颠倒,孰有过于是者乎!」 蒙昧(2) méng mèi 1. 昏昧;愚昧。 《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唐罗隐《谗书市赋》:「始先生以踊屦之讥革寡人之非,今先生以交易进退祛寡人之蒙昧。」 元刘埙《隐居通议理学一》:「儿童初学,蒙昧未开,故瞢然无知。」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2. 犹朦胧;迷糊。 唐孟郊《卧病》诗:「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蒙昧也人生,霎时间浮光掠影。」 「蒙昧」在《汉语大词典》第13042页 第9卷 525 「蒙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88页 「蒙昧」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蒙昧」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蒙昧 méng mèi (参见濛昧,矇昧) 1. 昏昧;愚昧。 《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唐·罗隐《谗书市赋》:「始先生以踊屨之讥革寡人之非,今先生以交易进退祛寡人之蒙昧。」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儿童初学,蒙昧未开,故瞢然无知。」 孙中山《兴中会宣言》:「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2. 犹朦朧;迷糊。 唐·孟郊《卧病》诗:「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蒙昧也人生,霎时间浮光掠影。」 蒙昧 méng mèi 补证条目 1.犹朦胧;迷糊。 《尔雅释天》「天气下,地不应,曰雺」晋郭璞注:「言蒙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