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教案 |
范文 |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案 篇1课时:二课时 目标: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美丽的手提袋”。 2、欣赏作品,同时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 3、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重点: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美丽的手提袋”。 难点: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准备:教师:范图、教师和学生作品、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水彩笔、颜料、毛笔、水、调色盘、蜡笔、彩色铅笔、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讨论、欣赏 1、如果让你设计”美丽的手提袋”,你该设计怎样的?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 3、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欣赏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吗? (1)用画面表现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2)用手工表现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3)以次相互得到启发。 5、教师引导学生具体欣赏作品 (1)绘画作品: (a)构思新颖在什么地方?它应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 (b)如果你要画你还会应用那些工具?出现那些效果? (2)手工作品: (a)运用的材质是否合理? (b)如果你做会用些什么材料?(学生例举多例) (c)此创作的新意何在? 三、学生作业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美丽的手提袋”。它不一定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还可以是想象中的。展开你们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初稿的辅导。 五、小结 1、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一简单介绍。 2、布置下一节课所带工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一部分是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想象的作品) 2、但这些作品都是用平面来表现的,鼓励学生用立体的手法来表现。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我设计的手提袋”,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3、大胆展开想象,不拘泥。 四、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综合各种工具表现,鼓励学生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五、小结 1、展评学生作品。 2、自己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万花筒这种玩具是他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教学采用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实物入手,有利于他们进行了解和创作。教材出示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在玩耍万花筒的过程中,学会探究万花筒成像的奥秘,发现其图案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万花筒成现出的美丽图案是靠玻璃镜子反射图像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彩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的图像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这就是万花筒物理成像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万花筒的图案,感受其形式美,学会运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进行创作表现,激发其创作灵感。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玩万花筒玩具——探索万花筒成像奥秘——观察万花筒图案特点——欣赏中心对称的图案——创作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图案作品——作品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玩万花筒,探究体验万花筒成像的奥秘以及图案的特点,学习掌握中心对称图案的形式美感,并采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 教师与孩子一起玩万花筒,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万花筒的平面镜成像原理。 3. 出示课题:万花筒。 (二)发展阶段 1. 探讨万花筒成像原因,总结万花筒中美丽图案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中心对称这个成像特点,师生一起总结出中心对称,并展示大量的万花筒图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3. 教师示范万花筒绘制方法:(1)画基本形;(2)画细节;(3)涂色完成。 (三)学生创作 1. 通过采用绘画的方式,创作出各种万花筒的图案作品。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 学生展示创作的图案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体会创作的成就感。 2. 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播放大量中心对称的美术作品,提问并启发孩子思维:还可以采用哪些表现手法创作出漂亮的万花筒图案呢?学生各自发表自己意见,提出更多方式进行创作,相互带动思维的拓展。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万花筒成像图片,提出疑问:小小的万花筒,为什么能有千变万化的图案呢? 1. 师生把教具万花筒拆开,跟学生一起观察万花筒的内部构造,了解万花筒是利用三棱镜成像原理,通过光的反射产生影像的原理,充分感受探索学习的乐趣。 2. 学生选择自己在万花筒中观察到的某一图案,简单画一画。分小组把自己画的图案放在一起观察交流,并总结出万花筒图案中心对称的特点。 3. 欣赏大量的万花筒图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二)发展阶段 1. 教师采用剪纸的方法,示范制作出简单的中心对称图案。 2. 学生观察总结表现方法:(1)对折,找到中心点;(2)剪出图案;(3)打开后成型。 3.启发学生在自己剪出的简单图形上,运用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再加工,使万花筒的图案更加丰富。 (三)学生创作 1. 学生独立地运用剪纸、拼贴和添画的方法,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图案。 2.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工具使用的安全。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1. 学生展示创作的图案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体会创作的成就感。 2. 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五)课后拓展 展示中心对称的形式在美术领域的运用,如标志设计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思维。 (六)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纸的同学,应注意环境卫生。 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主动愉快地参与镜面反射的体验活动,发现万花筒千变万化的奥秘。 2.学生能否充分体会中心对称的形式美感,并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剪贴或添画出类似万花筒图案的作品。 教研提示: 如何拓展中心对称图案的表现形式。 小学美术教案 篇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 跟你不分手。 你走它也走, 你停它也停。 生:影子。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影子。(师板书课题:画影子) 三、讲授新课 1、师: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它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你们在哪见过影子呢? 生1:在太阳光下有影子。 生2:水中有倒影。 生3:灯光下会产生影子。 2、师:(播放录像)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影子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生1: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生2: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彩色的倒影漂亮。 3、师: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太阳光下的影子吧!(教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好) 学生来到操场站好。 师:“影子”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可不能让别人踩到呀! 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 4、观察图片 (1)师:(课件出示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生1:这张图片不好看。 生2:我也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不生动。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不好看。 (2)师:大家都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课件出示有影子的风景图片)那这张呢?这张照片有了倒影,你现在的感受还一样吗? 生1:比第一张好看。 生2:比刚才那一张生动,这张图片好看。 生3:这张图片有了倒影,变得好看了! (3)师: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1:我在润城的公园里看到水中的倒影,倒影里有绿树、红色的花。 生2:我在公园的湖水里看见火红的太阳。 生3:我在沁河里看见彩色的倒影,里面有沁河大桥,路灯。 5、欣赏 师:彩色的倒影真美丽,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内容上、构图上、表现方法上有哪些值得你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组1:第一幅图画得是两只鸳鸯,用的材料是油画棒。水中的鸳鸯画得没有水上的清楚,是用虚线画的。 组2:第二幅图画得是两只白天鹅,他是用彩笔画得。水中的白天鹅轮廓清楚,但里面是用虚线画得。 组3:第三幅图画得是青蛙和荷叶,是用油画棒画得。水面上的青蛙和荷叶画得清楚漂亮,而倒影也是采用虚线的方法。 组4:第四幅图画得是大山和太阳,他是用水粉颜料画得。水中倒影和水面上的一样。 组5:第五幅图画得是许多树和湖水,绘画材料用的是彩笔,水中的树的颜色和岸上一样。 组6:第六幅图画得是妈妈和女儿,用油画棒画得,水中的倒影画得是虚的。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六幅漂亮的学生作品,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影子”。他们在绘画的时候对物体采取的是“实”的表现,而对倒影采用的是一种“虚”的表现,这样就很好的表现出“物”和“影”的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梦幻般的效果和丰富的色彩。 四、尝试创作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呢? 生1:用照相机拍下来。 生2:把它用剪刀剪下来。 生3:用彩笔画下来。 …… 2、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用什么方法能更好更快的画出倒影呢? 生1:在纸上先画出物体,然后把纸倒过来再画个一模一样就行了。 生2:把纸对折,用印纸画。 …… 师:影子真有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要求: (1)构图大胆、生动有趣。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可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也可画一幅表现“踩影子”的创作画等等) (2)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 学生作业,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展示作业、讲评 1、组织学生展评,全班学生作为小评委评价,所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欣赏推荐他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2、师:请根据自己本课堂的表现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1)你知道表现影子大概有几种方法? 一种();两种();多种()。 (2)你知道“影子”有哪些特点? ;;。 学生填写评价表。 六、小结 师:“影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画影子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物体实画,倒影虚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