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数的意义教案 |
范文 | 【热门】分数的意义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教案1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学生在用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建立单位“1”概念 1.同学们,数学课当然离不开数,看这个数认识吗?(幻灯片出示1) 2.这可是大名鼎鼎的1,它能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3.瞧!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个正方形,一把尺子… 4.你会用1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吗? 5.学生一一列举。 6.能说完吗?是呀,说也说不完!的确1是万能的,不过听大家刚才说的,一个,一个,好像小朋友们也能说得出来,谁能说点高级点的1,像我们五年级的水平。 7.学生一一列举,适时点评,他说得与刚才同学说得有什么不同? 8.是呀!刚才大家说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他说得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1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9.谁还能接着说,能说完吗?同样也说不完。 小结:同学们,看来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其实这个1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单位“1”。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然数1入手,体会数字1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通过用数字1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字1的应用范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从而揭示这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单位“1”,每一种新事物、新名称的学习我们都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中自然地引出单位“1”,水到渠成。 二、借助数学活动,深刻理解单位 1.大家来看,中秋佳节刚过,品尝月饼没?赵老师带来了…,个月饼,既然1能表示许多的事物,那么这4个月饼能看成单位“1”吗? 2.明明这是4个月饼,你怎么用1来表示呢?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看起来就是1. 3.如果我们把4个月饼看做单位“1”,以它为标准,那么… 小结:数学这门学科就是这样,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灵活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刚才我们把4个月饼看做单位“1”,理解了4个月饼的,继续看大屏幕,这些能看做单位“1”吗?请你表示出这单位“1”的,请在活动单上分一分、涂一涂。 5.纠错、展示学生作品 6.抽象本质。同学们,观察大家表示出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 (1)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与分的东西没有关系,分的形状也没有关系! 7.看来表示单位“1”的,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 8.同学们,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本质所在,通过刚才一段时间的学习,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呢? 揭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9.既然与分的东西无关,那么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看做单位“1”吗?你能在这个单位“1”里表示出吗? 10.展示学生两种想法 (1)当成线段(2)看成数轴 第二种进行评价:这位同学不仅找到了,关键是它没有把单位“1”看成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线段,而是把它想成了数学中的数轴,真了不起! 11.在哪里呢?这里是多少?这里是?,怎么写的是1,=1吗?1如果看成数轴,你觉得1后面还有数吗?2在哪里?3呢?1和2的中间呢?1和2的这里呢? 12.里面有4个,也就是单位“1”里有4个,刚才的单位1里有几个呢?借助刚才的示意图逐一进行验证! 13.揭示分数单位: 小结:同学们,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所以就是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分数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学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关注让学生发现分数存在的规律现象,抽象出分数的基本特征,提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在不断认识中建立分数意义的模型,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分数单位就是,理清分数单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单位。 三、深刻认识分数单位,完成巩固练习 1.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 2.你们怎么回答的这么快?我还没有说出分子呢?你们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3.小结:看来,我们学习数学,能出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就可能处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的思维真好! 4.来快速完成一组练习吧!看谁有对又快! 5.巩固练习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任何一节数学课,脱离不了基础行的练习,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提升,通过一组题目的练习,增强学生对分数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同时把单位“1”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凸现出来,为随后的带分数学习做好铺垫。 四、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黄山风景区面积约占黄山山脉的 (2)黄山年均雨日大约是全年的 怪不得!这大概就是红树铺燕云、黄山云成海的奇观缘由吧! 【设计意图】从数学中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单位“1”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水平,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五、反思总结 同学们,你们活跃的思维使得数学课堂熠熠生辉,相信大家,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数学方法上,或是学习态度上都会有新的收获与发现,那么,这节课呢?有没有新的思考。 出示思考问题: 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 1.哪个知识点的学习让你记忆犹新? 2.你有没有领悟到一些不错的数学学习方法? 3.学习数学重要的一些品质有所体会吗? 4.或许,你还有别的…… 分数的意义教案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 教学重点: 分析题里所含的数量关系,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教学难点: 怎样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口述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2)14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3)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列方程解文字题 2、出示例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 (1)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 ①这道文字题与刚才复习时的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数量关系一样,只是已知未知不同) ②硬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为什么? ③单位1所表示的数知道吗? ④怎样求单位1所表示的“这个数”?(引导学生用设未知数X的方法来解决)。 使学生明确: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由已知:一个数的是,得:一个数×=? (2) 列方程解文字题。 第一步,设未知数为X。教师板书 解:设这个数是X。 第二步,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X×= 第三步,解这个方程。教师板书:(略) 第四步,检验:(略) 第五步:作答 3、小结 (1)怎样设求知数? 要求单位“1”的量,设单位“1”的量为X。 (2) 样根据题意列方程? 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 2、一个数的1倍等于2,求这个数。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第12、16—19题。 五、作业 练习九第13—15题。 六、课外思考 练习九思考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第(1)题,后一个数是前一个分数的'。第(2)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而分子是前一个分数分子的3倍。 分数的意义教案3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 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计算步骤,教师板书)÷=×==3 教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总结:(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以分数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也就是:(教师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学生看书P29读法则。 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第一题是乘整数的倒数,第2、3题是乘分数的倒数。) 教师提问:整数能否看成分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教师:前面学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否统一成一个法则呢?(可以,这就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教师板书) 学生看书P30并读统一的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做P30例4前面的做一做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法则。 2、做练习八第5题第1行的小题。第6题的前两栏的题目。 3、做第7题。注意引导学生列式,(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文字题。用除法计算。) 4、做练习八的第8题。 学生做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5、做练习八第9题。 做题前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千米等于多少米?1 吨等于多少千克?1小时等于多少分?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做练习八第10题。教师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这题求什么?分析以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先问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然后指出:分数除法法则是除法普遍适用的法则。 五、作业 练习八第5题第2行的小题,第6题的第3、4栏小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4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46页内容。 设计理念: 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的概念,因此在教学时遵循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归纳概念的流程有针对性的建构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交流碰撞、比较归纳活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把“认识分数”知识体系融进两个学段进行:第一次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初步感受了把若干个相同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本节课的学习是把“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的概念,从而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本节知识为接下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 在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数意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助学单。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启迪探索。 1.播放视频“分蛋糕”。 2.提问:你能从画面中联想到哪些分数?你联想到的分数表达什么意义呢? 3.学生交流。 4.提问: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5.师介绍分数的历史文化。 6.提问: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7.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中通过视频和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二、 联系生活,探索单位“1”的含义。 1.出示一个汉堡、一个长方形、一把直尺。 师:可以用哪一个自然数来表示呢?(板书:1) 师: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还可以把什么说成1呢? 1个苹果、一盒牛奶…… 师:难道这个1只能代表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现在放在一起,我们可以说成?(一堆,一摞) 师:照此类推,这个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一箱苹果、一车苹果…… 2.归纳单位“1”的概念。 看来,任意个相同实物、图形或计量单位以及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我们给它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单位“1”,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数字1了,所以我们给它加上一个双引号。 3.找生活中的单位“1”。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呢? 一个地球、一个国家、一个宇宙…… 【设计意图:从一个物体引发学生进行拓展思考“一”还可以表示一类物体、一个整体,充分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建构单位“1”的概念,这样的过渡对学生而言比较自然。】 三、自学互助,探索分数意义。 1.探索分数意义。 (1)谈话导入:当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时,同学们会进行平均分,得出分数吗? 如果单位“1”表示很多的物体,你可以平均分,得出分数吗? (2)小组合作,动手在助学单上“分一分”,创造出一个分数。 (3)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分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得到了哪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呢? (4)归纳总结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功劳不小。你们能根据自己获取分数的感受,谈谈什么叫分数吗? 2.认识分数单位。 自学课本46页,你还知道了分数的那些知识?(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必须先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在操作活动中突破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的.新知识点,又通过交流使学生由对分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概念的建立就是有源之水了。】 3.探究分数的相对性。 活动:拿小棒。 (1)同伴互助,请组内一位同学拿出本组小棒总数的二分之一,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猜测:都是铅笔的二分之一,为什么拿出的支数不一样? (3)质疑:拿出铅笔的支数多少是由谁来决定? (4)验证: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组内铅笔支数。 (5)交流归纳:铅笔总数多,拿出的二分之一的具体数量也多;铅笔总数少,拿出的二分之一的具体数量也少。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操作活动,直观探究一捆小棒的二分之一所对应“总数”和“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猜测——验证——交流归纳”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分析思考、抽象概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基本练习: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 发展练习: 你会想到什么分数? 3、 提高练习:根据分数想单位“1”。 【设计意图:螺旋上升式逐层练习,让学生的思考化隐为显,从知识到思考——从表面到深刻——从部分到系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掀起了探索知识的高潮,扩大了探索创新的思维之门。】 五、全课总结。 分享交流: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吧! 分数的意义教案5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 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3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饼的个数怎样来表示? 它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出示课件 说说每个图下面的分数是: (1)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2、小组共同合作交流 1.出示4个苹果,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结合小组汇报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 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几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4 个苹果、6 只熊猫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3、(1) 概括意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4、巩固练习 课本62页做一做,填在书上,学生汇报 5.学习分数单位。 (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它们都有计数单位,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呢?”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分数单位的定义,并能举出例子。 (2)说一说课本62页做一做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单位与哪个数有关? 让学生观察分数单位,从中发现“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四、、总结 1、想一想,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把这堂课上学习的知识看做单位“1”,请你估一估,你学到了这些知识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平均分 若干份(一份) 一些物体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6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 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 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 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 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总之,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教师:单位“1”与自然数1有没有区别?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自然数1是一个数,它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如一本书,一位同学,一支笔,一道数学题等,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谁平均分的整体。 (3)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的这些分数,谁能说一说究竟什么叫分数? 学生讨论概括后老师板书:(或贴小黑板条)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口答练习:(投影片) 什么?各以什么为单位“1”? 位“1”? 2.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 (1)请学生在板书的分数中任意选一个分数,指出它的分子、分母,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2)教师板书分数,请学生说一说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 小黑板条:分数单位。) 练习:请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教案反馈 1.课本86页做一做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课本86页做一做(下)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师分别取出2根,4根,10根粉笔,请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 教师汇总: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后,其中每份数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 1.,分数单位的意义。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作业:课本87页练习十八,1,2,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意义的学习,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和学生的活动来突破“平均分”这个关键。第一组中三幅图的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认识一个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同时也为概括作了铺垫。在认识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分,这样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便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谁,谁就是单位“1”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讨论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这样既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也为学生概括分数意义作铺垫。学生准确地把握了后,认识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即水到渠成,练习中安排了较多形式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加深。 新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为四层:认识单位“1”是一个事物、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认识单位“ 1”是一个整体的分数;概括分数意义;巩固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分两层。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7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相信你们一定认识他们,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唐僧、孙悟空、沙僧的图片 师:那猪八戒呢?原来他去化缘了,他在路上边走边想:如果能化得8张饼就好了!那猪八戒问什么想要8张饼呢? 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列式:8÷4=2(张) 总量÷份数=每份数 二、探究新知 1、老猪化得一张饼,如何分给4人呢? 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 生:1/4个。(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张饼,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张饼的1/4 。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4,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 生:1/4个。 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每个人分得的饼就是1/4张。 教师说明:1÷4表示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张。所以1÷3的结果就是1/3。(板书“=”)(齐读算式) (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4(师板书) 师:这道题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3个圆片),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有了结论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边汇报,边演示) 小组1汇报: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我们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小组1:1÷4=1/4块。 师:好。请接着汇报吧。 小组1: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其他两个圆。最后每个人分到的是3个1/4块,也就是3/4块。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吗?(可以)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教师边叙述方法,边进行课件演示) 师:还有没有和这组方法不同的? 小组2汇报:我们小组是把3个圆叠放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块。 师:(课件演示方法二)这种方法是把3块月饼放在一起,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块月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块。 师:通过大家操作我们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块月饼(板书3/4块)。有些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些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块,也就是说3÷4的结果就是3/4。 师:请大家看一看,今天这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都是什么数?(分数)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发现,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你能试着表示出来吗? 生: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师板书) 师:如果用a来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生1:a÷b=a/b(师板书) 生2:老师,我认为还要写上b≠0。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b表示除数,除数不能为0。 生:分数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师:好。通过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齐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过来看看,分数能不能表示两个整数相除呢? 学生观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课件出示,齐读: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呢? 请学生观察黑板算式,和同学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1)3÷2 = ( ) (2)2÷9 = ( ) (3)7÷8 = ( ) (4)5÷12 = ( ) (5)31÷5 = ( ) (6)m÷n = ( )n≠0 2、试一试 ( )÷7=4/7 1÷( )=1/3 7/9=( )÷9 5/8=( )÷( ) 3、把1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平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4、填空 9厘米=( )米59秒=( )分 13分=( )时5时=( )日 5、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8段,每段长(5/8)米,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全长的(1/8)。 四、全课总结 分数的意义教案8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时:1课时。 总课时:1课时。执行时间: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5个12是多少?怎么样列式? 算式:12+12+12+12+12=60或12×5=60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2、 计算: 2/7+2/7+2/7 3/10+3/10+3/10 (1) 说一说算法,(2)说一说表示的意义,(3)这道题是否可以用乘法计算?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二、 尝试、探究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学生说,教师板书:2/7×3 3/10×3 (2)学生交流。(3)教师强调意义。 2、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 学生试计算3/10×3,汇报交流, 方法一:因为3/10+3/10+3/10=9/10,所以3/10×3=9/10.方法二:3/10里面有3个1/10,3个3/10里面就有(3×3)个1/10也就是9/10. (3)肯定学生想法, 课件演示【例1】看教本: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多少块? (1)学生审题, (2)引导学生看思考, (2) 学生交流板书: 用加法算:2/9+2/9+2/9=2+2+2/9=6/9=2/3(块) 用乘法算:2/9×3=2×3/9=6/9=2/3(块) 答:3个人一共吃2/3块。 (4)小结计算法则: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1题。 2、 做一做, 四、 作业:第3、4题。 五、 后记: 分数的意义教案9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科书第25页——26页的例1,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使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则,并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 除转化为乘和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下面各题的倒数。 2 、1、0.4 2.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3×15=45 125×8=1000 二、 新授 揭示课题: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 出示25页的月饼图。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4=2 (块) 2)再看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块?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2÷4=(块) 3) 如果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每个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得多少? 板书:2÷=4(人) (3) 让学生观察比较(板书的)3个式子的已知数和得数。 明确:第一个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和4)求它们的积(2),用乘法计算。 第二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与其中一个因数4,求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算式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与其中一个因数,求一因数4,用除法计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强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4) 练习: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子: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2)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表示) 米是1米的,把1米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6份。6份是,再加上米米里面有6个米,要把米平均分成2段实质就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就是米。 板书 解法1:÷2==(米) 使学生明白。 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把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2)这种计算方法有限制条件的,分子必须能被整数整除。 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在学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到,把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米的是多少,所以用×来计算。 板书 解法2:÷2=×=(米) (3) 小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娄的倒数。 强调。 1)被除数不变; 2)在“÷”转化为“×”的同时,除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0不能做除数,0没有倒数; 4)这种计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应用普遍。 5)练习: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3、看教科书第25——26页,注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3题。 四、 作业 练习七第2、4、5、6题 五、 课外思考 练习七第7题。 分数的意义教案10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教案1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教育方面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及练学情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理解思路。 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教学中应开放课堂,推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知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别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用从百度搜索的相关知识)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小学教学网有关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多媒体课件PPT,给生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学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交流,充分感知 师: 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 脂肪≥3.5%。 生:我在亲亲果冻找到“中奖率为10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 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感知百分数,并创设了平等交流的氛围,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活动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数,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课前把百分数圈出来,用课件展示) (在这里用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 写法。) 师: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交流,准备汇报)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占68.5份,所以68.5%表示棉占衣服成份的68.5%;涤纶占23.5份,23.5%表示涤纶占衣服成份的23.5%;晴纶占8份,23.5%表示晴纶占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奖率为100%,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购买100次,100次都中奖,100%是表示购买次数与中奖次数的比率。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并作好记录) 生:我们组认为它们的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分数有时可表示这种关系,有时只表示具体数量。写法也不同。 生:我们组补充,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容易比较大小,一看就清楚。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白分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创设了“现实数学”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及优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小组合作的学活动三:主动应用,拓展升华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会写请到黑板上写一个百分数。 (学生有一拥而上,写出各种各样的百分数。) 师:同学们写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任选一个说说它的意义吗?生:我选50%,这节课我举手4次,老师让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 机会占举手次数的50%。 生:我选96%,第三单元测查我们班及格人数44人,几个率约占全班人数45人的96%。 生:我选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产20个零件,结果完成24个,完成的占生产任务的120%。师:通过这节课的学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_的满意率10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同桌的满意率50%,对老师的满意率95%,因为同桌上课时老是吵我,而老师没有发现。 生:我对老师意率为100%。 分数的意义教案12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分数的意义。 练习第一、二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第5题。 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4、填符号: 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7题。 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2、第4题。 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3、第8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 三、实践活动: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 四、: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案13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教学难点: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纸片、一分米、方块、小棒、小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师:板书数字1。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1+1=?(点击课件)可能等于1吗?(点击课件) 师:一吨煤+一吨煤=一堆煤 (点击课件) 7个苹果+8个苹果=? (点击课件) 师: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1有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题揭示 师:板书“分”字,问这是什么字? 师: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 师:他这样分叫做什么分?板书:平均分 师: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中,什么和平均分有关? 生:分数(板书)。 师:你对分数了解有多少? 生:??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让读课题后,问学生意义指什么? 分数起源于分,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点击课件介绍分数的产生) 三、探索新知: (一)回顾旧知: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以1/4为例说明。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几分之一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 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久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三)、研究几分之几 1、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四:阅读教材: 1、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2、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3、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 呢?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综合应用 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 2、填一填: (1)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堆苹果的( )两份是这堆苹果的( )。 (2)这两位同学是( )人数的几分之几? 3、糖块游戏。 拿走9块糖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块?为什么?再拿剩下糖的1/4,拿走几块? 4、写分数游戏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生:我写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全课小结: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 说一说吗? 生:?? 本课设计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整节课教师都没有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但是整节课彻头彻尾都紧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苦心经营,匠心运作。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 3、强调合作,知识增殖。 本课设计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注重体验,培植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课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分数的意义教案14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为新知做好铺垫。】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介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xx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里有3个,的分数单位是。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1份 4份3份 分数单位 (八)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分数的意义教案15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根据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张圆形纸片,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6个正方体,8个苹果图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独立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 ,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 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面具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 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 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