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医护理方案 |
范文 | 中医护理方案(精选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护理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护理方案 1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2、注射给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中药保留灌肠。 3、中药离子导入。 4、耳穴贴压。 5、艾灸。 6、穴位按摩。 7、中药全结肠灌洗。 8、中药熏洗。 9、药熨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 4、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中医护理方案 2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 2、注射用药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木、发凉、疼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制剂。水温以38~40℃为宜,时间15~20分钟,严防烫伤。 2、穴位按摩。 3、耳穴贴压。 4、中药离子导入。 5、艾灸。 6、穴位贴敷:首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1次,每次保留4小时,10~14天为一疗程。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慎起居、避风寒。 2、避免劳累,戒烟限酒。 3、教育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足部自查及保护。每天自查内容:观察双足l~2次,注意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检查趾间、趾甲、足底皮肤有无水肿、鸡眼、红肿、甲沟炎、溃疡、坏死等;评估足部感觉减退、麻木、刺痛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皮肤是否干燥等。 4、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经常按摩足部;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起坐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冬天注意保暖,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暖足,谨防烫伤皮肤而引起感染。 5、选择宽松的鞋袜,大小适中,鞋子轻巧,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不建议穿皮鞋;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 6、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勤换鞋袜。每日用中性皂水或温水泡脚,水温38~40℃(用水温计试水温,勿直接用脚试温),时间15~20分钟,洗净后用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注意擦干趾间;干燥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趾甲修剪不宜过短,不随意自行剔除胼胝。 7、预防外伤:指导患者不要赤脚或穿拖鞋走路,以防扎伤;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足部疾患应及时治疗。 8、定期足部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涌泉等穴。 (二)饮食指导 1、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山药等。 2、阴虚血瘀证:宜食滋阴化瘀的食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黑芝麻等。 3、寒凝血瘀证:宜食温经通络的食品,如肉桂、茴香、花椒等。 4、痰瘀阻络证:宜食化痰活血的食品。如山楂、陈皮、金橘等。 5、肝肾亏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子、甲鱼、老鸭、银耳等。 6、肢体萎软者,宜食补中益气类的食品,如山药、鱼肉、香菇等。 7、腰膝酸软者,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参与社会活动。 3、听舒缓的音乐以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四)康复指导 1、制定切合实际的运动计划,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游泳等。做到定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空腹不宜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血糖<5.5mmol/L时运动前需适量补充含糖食物,如饼干、面包等。运动要确保安全,安全运动强度的简易计算法:运动后心率(次/分钟)=170-年龄(次/分钟)。 2、运动选择在饭后1小时(第1口饭记时)左右,运动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运动后以周身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为宜。 3、指导肢体麻木患者主动活动,防止局部受压;肢体萎缩或无力者,协助正确的体位移动。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并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 4、血糖>16.7mmol/L,肢体痿软无力严重,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合并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5、糖尿病神经或血管病变有足部麻木、发凉等不适者可每天做5分钟足部操,注意足部保暖。足部操具体动作: 动作一:平卧,患肢伸直抬高45°,足趾作背伸跖屈; 动作二:平卧,患肢伸直抬高45°,踝关节作伸屈活动; 动作三:平卧,患侧靠床边,患肢伸直抬高45°并维持1~2分钟,再垂于床边1~2分钟。 6、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腰肾”法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顺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五、护理难点 老年患者缺乏自我足部护理能力 六、解决思路 1、老年患者以少文字、大图片、反复强化等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依从性。 2、对与子女同住的老年患者可指导家属参与足部护理。对孤寡老人指导简单易行的足部护理方法。 3、指导老年患者穿白色棉袜,用白色毛巾擦脚,以便及时发现足部小破溃。 中医护理方案 3一、常见症候: 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 二、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1、咳嗽/咳痰 (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2、腹胀纳呆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3、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 (5)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6)进食健脾养胃及健脾利湿食物,如胡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栗子等。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气促胸闷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 (2)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3)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减少说话等活动,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4)与患者有效沟通,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等。 (5)教会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6)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遵医嘱协助胸腔穿刺抽水或胸腔药物灌注,治疗后观察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8)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脾、肾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止咳糖浆:①不要用水稀释;②避免污染瓶口;③存放在阴凉避光处。 (2)益肺清化膏:①饭后半小时口服;②忌辛辣、油腻食物。 2.中药静脉给药 (1)复方苦参注射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艾灸 2.中药离子导入(肺俞穴、定喘穴)各治疗30分钟。 3.耳穴贴压 4.穴位贴敷遵医嘱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避免受凉,勿汗出当风。 2.保证充分的.休息。 3.经常做深呼吸,尽量把呼吸放慢。 4.戒烟酒,注意避免被动吸烟。 (二)饮食指导 1.肺脾气虚证:进食补益肺气、脾气的食品,如糯米、山药、鹌鹑、乳鸽、牛肉、鱼肉、鸡肉、大麦、白扁豆、南瓜、蘑菇等。食疗方:糯米山药粥。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煲鸡等。 (三)情志调理 1.采用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移情调志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志状态。 2.指导患者倾听五音中的商调音乐,抒发情感,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态,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3.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简化太极拳锻炼。 4.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5.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给予情感支持。 6.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二)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中医护理方案 4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xx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xx.8.5—20xx.8.31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xx.9.1—20xx.12.31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xx.1.1—20xx.1.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1、指导科室实施相关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2、收集和整理数据。 3、组织对全院实施的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4、每月进行全院信息汇总及分析评估。 (四)、科室成立护理方案实施小组 组长:科室护士长、科主任 成员:护理责任组组长、医疗组组长、质控员、责任护士 职责 : 1、实施本科室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2、收集和整理数据。 3、对实施的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效果评价与分析。 4、每月向护理部上报本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进展情况。 5、组织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培训。 中医护理方案 5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中医理论知识培训、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培训,每月1—2次。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3、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基础操作八项: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 (2)专科操作技能: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专科考核项目。 (二)科室 1、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知识。 2、中医护理查房每月1次,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主查。 3、护士长对本科护士中医操作技能进行科内培训并考核,每季度1次。 三、分层培训计划 (一)N0级护士:从事临床工作1年内的护士。 1、培训目标: (1)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与技能; (2)加强中西医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培训; (3)熟悉并正确应用中医护理常规、技能操作规程; (4)完成新护士培训手册。 2、培训内容 (1)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2)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4)新护士培训手册内容。 3、培训计划 (1)巩固“三基”知识,扎实基础理论的掌握。 (2)进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的学习; (3)新护士入科3个月内完成新护士培训手册。 (二)N1级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或3年以内的护师。 1、培训目标: (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培训,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注重专科护理技术能力的培养。 2、培训内容: (1)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2)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4)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3、培训计划: (1)护理部有计划安排中医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的专题业务讲座; (2)选送外出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专题交流等,加强中西医专科知识的.培养; (3)学习危重技术操作技能,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 (4)承担院内或科内中西医业务讲课1—2次/年,或中西医护理查房1次/年。 (三)N2级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或主管护师。 1、培训目标: (1)掌握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临床辨证护理措施; (2)指导下级护士实施中医临床护理; (3)具备中医临床护理理论与技能的教学能力。 2、培训内容: (1)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2)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3)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4)中医护理教学基本方法与技能。 3、培训计划: (1)护理部有计划安排中医知识学习,组织急、危、重、疑难病知识等讲座,进行中医护理教学基本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培训。 (2)在科内进行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专科业务讲座。 (3)学习护理科研设计要求及实施方法,积极申报课题。 (4)积极参加中医护理项目的继续教育学习,每年不少于6学分。 四、学时管理 1、主管护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分中,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2、新进入我院的护士,三年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学时。学时分配要求:中医理论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每年不少于5学时。 五、考核方法: (一)护理理论知识 1、护理部:组织全院性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及中医护理常规、中医业务学习的分层次考核1次/年及以上。 2、科室:对科内护士进行基础理论/专科理论考核,每季度1次。 (二)护理技能操作: 1、护理部:中医技术操作每季度一次,一年全覆盖,集中考核与下科室进行随机抽考相结合。 2、科室: (1)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具体的专科考核项目。 (2)护士长组织中医技术操作每季度一次。 (3)护士长平时跟踪检查护士的中医护理操作质量。 中医护理方案 6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 3.外用中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药熨法。 3.穴位注射。 4.艾灸。 5.耳穴贴压。 6.穴位按摩。 7.拔火罐。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中医护理方案 7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 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托,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颈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松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宜。 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可在颈托内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 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内),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置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紧度,固定粘扣。 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开粘扣,去掉后托,一手扶持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好枕头位置及高度。 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内全天佩戴(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6.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以保持颈部的稳定性。 (三)运动疗法 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状加重。 2.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托保护下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练。 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仰首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锻练,每天2~3次,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扩胸、项臂争力、颈部的保健“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强度及稳定性,预防复发。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健“米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要循序渐进。 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 (1)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 (2)项臂争力:两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秦地进行锻炼。 (3)仰首观天:双手叉腰,先低头看地,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然后头颈仰起,两眼看天,仍停留片刻,反复进行。 (4)回头望月:头部转向一侧,头顶偏向另外一侧,双眼极力向后上方观望,如回头望月状,坚持片刻,进行对侧锻炼。 (5)保健“米字操”: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挺胸、抬头,目视前方,颈部向左侧屈,吸气,复原时呼气,再向右侧屈。颈前屈,下颌贴胸。颈后伸到最大限度。头向左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再向右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配合呼吸。向左斜下方摆头至最大范围,再向右斜下方摆动至最大范围。整个过程就像头部在写出一个“米”字的感觉。 (四)枕颌带牵引的护理 1.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枕颌带牵引分坐位和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和牵引角度(前屈、水平位、背伸位)、重量、时间。 3.根据牵引角度调节枕头高度,保持有效的牵引力线,颈部不要悬空。 4.牵引过程中观察枕颌带位置是否舒适,耳廓有无压迫,必要时下颌或面颊部可衬垫软物;男患者避免压迫喉结,女患者避免头发压在牵引带内。 5.牵引时颈部制动。 6.疼痛较甚的患者去除牵引时要逐渐减轻重量,防止肌肉快速回缩。必要时可小重量持续牵引。 7.牵引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加重、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并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牵引结束后,颈部应制动休息10~20分钟,同时做好记录。 (五)各种针刺、小针刀、封闭、穴位注射等治疗 1.治疗前询问患者有无晕针史,告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配合医师摆放合适体位,选择穴位,暴露治疗部位。 3.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不适,及时停止治疗,给予处理。 4.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等,注意局部保暖,12小时内避免洗澡。 5.有晕针史、酒后、饥饿、情绪紧张时不宜进行治疗。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要慎用该治疗。 (六)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 2.中药外敷。 3.中药塌渍。 4.中药离子导入。 5.药熨法。 6.刮痧。 7.拔火罐。 (七)物理疗法的护理 1.电疗、磁热疗法、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电疗仪电极片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必要时用固定带、沙袋固定。 3.治疗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感觉情况,及时调整电流的大小。治疗过程中忌中断电源,防止瞬间电流击伤患者。 4.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水泡要及时观察处理。 5.磁热疗法时,保持有效的照射距离,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烫伤。 (八)围手术期的护理 1.手术前的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戒烟。 (2)前路手术术前3~5天开始气管推移训练,用食指、中指及环指将气管自右向左推或拉,使气管超过正中线,牵拉的时间5~10分钟/次,逐渐增加至30~40分钟/次,3~4次/日,而且不发生呛咳。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练习,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后护理 (1)手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进食,如进食半流易消化食物。 (3)卧床期间预防并发症。 (4)术后功能锻炼:肢体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做握拳、足趾背伸等小关节活动,48小时做被动的直腿抬高活动,72小时指导患者主动锻炼,以肌训练为主,如上肢手抓拿、下肢的抬高、伸屈活动等。 (5)3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下床顺序:平卧(带好颈围)→床上坐起→床边立→有人协助离床→自己行走。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突然转动头部发生意外。 四、健康指导 (一)体位指导 1.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背部垫软垫,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2.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位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 3.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 4.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肩,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平卧后),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避免颈部悬空。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6.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病。 7.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颈部受伤等,避免头部猛烈扭转。 (三)饮食指导 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 2.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4.肝肾不足: ①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等。药膳方:虫草全鸭汤,忌辛辣香燥之品。 ②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黑豆、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5.气血亏虚: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食疗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 8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护理方案》,加强中医院护理管理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护理优势,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结合我院特点,特制定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临床护理人员达到熟练掌握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论知识,在方案指导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护理技术操作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中医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39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力争全院至少有15个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病例数在100例以上。 三、培训及方案实施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秘书: 组员: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 四、方案培训形式 1、大内、大外科对片区内护士组织统一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规定为每一个病种的学习为2学时,授课者要求为中医专科毕业的'护士长、护士骨干。对培训期间因值班不能参加者,课后进行自修,以达到临床护士人人都参与本次护理方案的培训学习。 2、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对涉及到科内的专科中医护理方案进行集中培训,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首先进行培训,每两月进行一次,每次学习1个中医护理方案,为1学时。要求授课者为护士长、中医护士,科内出勤率达到100%。 五、方案实施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2、临床各科认真开展实施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做好优势病种的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按照方案内容填写评价表,在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向科护士长汇报,并予解决指导,从而规范我院护士中医护理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我院中医护理质量; 3、各科对每月开展优势病种方案的效果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汇总统计,于每月底将工作量及方案情况分析向护理部上报本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进展情况,护理部对临床各科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信息汇总,年终各科室及护理部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总结报告。 六、考核方法: 1、理论考核:科室内每季度组织一次相关理论考核,每次考核成绩与科内奖金挂钩。 2、方案实施考核:各护理单元于每月底将工作量报至财务科进行考核核算,与奖金挂钩。 中医护理方案 9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和深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突显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深化人文关怀医院内涵,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制定出适合我院的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落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家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xx版)》及《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对护理工作的管理要求。 2、全面实施国家中管局下发的5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并定期总结、分析、评价、不断优化。 3、每专科制定辨证施护病种≥3种并落实辨证施护措施。 4、突出护理查房、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会诊的中医特色。 5、巩固成果,减负增效,强化内涵,促进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二、质量标准 1、分级护理合格率≥95%。 2、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4、每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6项。 5、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6、出院患者随访率≥30%。 7、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方案学习,以“国家中管局三批52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为指导,涉及52个病种的科室,组织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并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要持续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对护理难点进行探讨,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2、成立中医护理小组,选取国家级和省级中医护理骨干人员、中医专科护士为核心组员,对全院各科室自愿选派对中医感兴趣的联络员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培训。梳理统一全院开展的各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并印制成册;组织各类培训、竞赛、健康宣教等活动,不断提高专科技能,提升服务能力。 3、加强各科室3个专病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和常用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以《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专科护理常规 专病辨证施护》为蓝本,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科室利用晨会提问和操作考试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阶段性考核,中医理论考核合格率≥9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4、运用护理程序,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护理评估,入院评估有中医证型及护理措施,体现专科特色。 5、在辨证的基础上,对病人实施因时、因地、因人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相宜的护理措施。 6、20xx年护理部将组织对各科健康教育蓝本进行系统修订,各科从入院篇、检查篇、安全篇、疾病篇、药物篇、饮食篇、中医篇、出院篇等对病人和家属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与健康指导。要求科室开展4种以上的宣教方式,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7、护理措施中体现中医操作内容,每科≥6项,并总结临床经验,对中医护理技术在应用范围和操作上有创新。 8、有中医特色的专科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在原有的中药茶饮、食疗、药枕、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护理服务及扩大影响力。 9、护理文件书写体现中医特色:入院评估有中医证型及护理措施、住院过程有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出院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指导。 10、科室每月开展专病查房1次,结合查房对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特色的康复与健康指导进行学习和巩固,体现中医特色,具有一定高度,指导开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 11、科室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护理会诊。探讨的疑难点和问题需明确,讨论内容需体现中医特色,具有一定高度,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 12、每月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定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医、护、患”三方满意度调查,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反馈。 13、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xx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优质护理在100%覆盖率的基础上,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从示范阶段进入常态阶段,进一步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成立健康教育小组,选取小组组长,同时每科选派一名联络员,采取院外培训组长,组长培训网络成员,网络成员培训本科护士的三阶梯方法,进一步推动优质护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监管。各病区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实行包干责任制,包床到护士,每名护士平均分管床位不超过8张床,实施APN排班,合理调整护理人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护理培训力度,探索实施岗位管理。 15、门急诊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借力于高科技手段,为患者提供全面化、精细化的护理服务。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缴费机、智能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维持就诊、交款秩序,在诊疗高峰期及时疏导病人。为病人免费提供针、线、轮椅、平车、一次性口杯等,对行动不便或年老体弱患者主动上前帮扶,协助其挂号、就诊、缴费、取药,安排急危、伤残病人优先就诊。对检查有特殊要求者给予指导,结合智能自动排号系统。 16、手术室积极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以十大安全目标为管理抓手,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严防各类隐患。实行术前访视和术前健康宣教,手术前后专人接送病人,术后当日做好与病房护士交接,术后2-3天,访视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回访和探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必要的健康宣教,为病人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 17、修订服务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无缝隙”管理。病人入院由门诊护理部负责接待指引,直至送入电梯口,病区护士接到住院处入院病人电话,主班立即安排责任护士准备床位,病人到达病区后由责任护士接待入病房,及时告知病人住院相关事宜,住院过程中做好与病人沟通交流,危重病人检查有陪送,病人出院护士做好出院指导并详细告知出院流程,送病人至电梯口,为病人提供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18、做好住院病人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有效地解决病人实际问题,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9、建立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出院病人随访率≥30%。 20、科室每月、护理部每季度对优质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体现持续改进。 四、评价 1、中医护理水平明显提高。 2、病人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3、护理人员撰写出质量较好的中医护理论文。 4、各项操作有质量标准。 5、各项质量指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中医护理方案 10为进一步做好我社区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提高我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现就我社区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管理对象 辖区内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以下简称老年人)。 二、工作目标 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不低于60%。 三、管理内容 对老年人每年进行1次健康管理,内容包括: (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望、问、闻、切四诊进行辨证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过望、问、闻、切四诊进行粗测判断。 (三)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B超、眼底等检查。 (四)健康指导。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 2、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 3、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4、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四、时间安排 每年的11月份之前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五、责任主体 1、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关于中医健康管理的.相关要求,组织社区中医人员,成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小组,具体负责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的实施工作,保证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质量。 2、每次健康体检结果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做到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与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等工作相衔接。 3、及时掌握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减少、死亡等信息变化,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 11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3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1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2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3)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4)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 (5)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护士职责: (1)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2)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3)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4)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5)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6)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7)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8)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9)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药剂科的职责: (1)监测合理用药。 (2)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3)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 临床辅助科室(检验科、影像科)职责: (1) 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 (2)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医务部、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和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部和医保办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二)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 1、内 科: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2、外 科:胆囊炎、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 3、妇产科: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4、针灸推拿科:腰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5、内2科:眩晕病、胸痹中医临床路径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标准的修订 各科室临床路径小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病种,修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确定标准化医嘱 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检查等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