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案 |
范文 |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小学语文教案 篇2一、活动目的 1.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查字典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音机。 2.卡片、字典。 3.学生自制白兔、青蛙、小马、小马、鸭大婶、孙悟空、大象、喜鹊、国王头饰。 二、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音乐渲染)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奇妙的动物王国游览,你们高兴吗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危险,小朋友怕不怕 二、智搭字母桥 1.主持人甲:(投影:动物王国的国门)啊!动物王国到了。咦城门口有条河,河上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呢 2.鸭大婶:你们想过河那就请按顺序正确写完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用这历个字母在河上搭起字母桥吧! 3.白兔队、青蛙队、小鸟队、小马队每队搭一座字母桥,队员接力上阵。 4.评价。 5.过字母桥。(跟随音乐跑跳,象征过桥) 三、勇攀地雷山 1.主持人乙:(投影:一座高山)啊大山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 2.孙悟空:这是一座地雷山,山上有五颗地雷。大家不要怕,只要你们按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找到这五个字的正确读音,就可以排雷过山了。 出示:大家是朋友 3.翻字典,注音。 4.孙悟空:小朋友真了不起!你们已经排除了地雷,快过山吧! 5.跟随音乐象征性地攀登。 四、巧穿大森林 1.主持人丙:(投影:大森林)走进大森林是容易迷路的。 2.大象:别害怕,我给你们几个字,找出音序,注上正确读音就找到了路标。 出示:我们热爱XX小学 3.翻字典,注拼音,找路标。 4.大象:按字母表的顺序正确排列,才能顺着路标走出大森林。 5.白兔队、青蛙队、小岛队、小马队分组排路标,边排边唱《字母歌》。 6.评价。 7.跟随音乐象征性地穿越大森林。 五、争开连环锁 1.主持人丁:(投影:瀑布)瞧!瀑布多美呀!可是,要去拜见国王该往哪儿走呢 2.喜鹊:别急,看!瀑布旁边有个山洞,洞口有八道石门,每道石门的镇上都有个字,快快查到这个字在字典里的'第几页,就可以拿到金钥匙,打开连环机进入皇宫,拜见国王啦! 给每个队发卡片:我们非常喜欢动物 3.小组内找钥匙。 4.评价。 5.跟随音乐象征性地穿山洞。 六、皇宫大联欢 1.国王:欢迎你们!听说小朋友都会查字典,给我表演一下,好吗请用最短的时间把下面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在字典里的页码写下来: 出示:热烈欢迎小朋友来动物王国作客! 2.学生表演查字典。 3.国王与小朋友共舞,活动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背诵儿歌。 2、正确认读词语,学会本课生字“春、桃、吹、得”。 3、认识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大好季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四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难点:理解“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的句意。 三、教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去找春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是呀!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春风吹》。 二、初学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这首儿歌共有几节?(每节中间空一行) 3、借助拼音,学生自学儿歌。 4、师生共同。注意读准翘舌音“吹” 5、齐读儿歌——背诵儿歌。 三、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1、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思考:春风除了吹绿柳树,还能吹绿什么?春风会吹黄什么?(指导朗读第一节) 3、春风会吹醒什么?为什么这里用“醒”?(指导朗读第二节) 4、指导朗读第四节。思考:春雨是怎么下的?应该怎样念这句话?(声音轻轻的) 5、为什么孩子们要快来种葵花?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招呼、急切地语气) 四、熟记词语。 五、春天你还看到哪些变化?你能自己编几句儿歌吗? 六、写字指导。 1、认一认生字。 2、观察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一、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生字,会写“坏、松”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学习课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 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板题) 二、读课题,初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四个句子 1、小组交流读 2、指名读 四、识记生字(我会读) 1、显示生字 2、说说识字的`好办法 3、摆字卡读 五、做识字游戏 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 2、摘苹果 六、我的发现:扎、抓 七、我会写(范写扎、抓),学生练写 八、我能读好(“乐坏了”的两段话) 1、读第一句话,看小熊的表情,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2、看松鼠的表情(乐坏了),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3、生齐读第二段,学生齐读这两段(体会“乐坏了”)。 九、体会句子 师:是啊,这纸船和风筝为他俩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让他们成了好朋友,等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音乐响,师范读7-11自然段) 1、学生读7-11段,边读边体会 2、读“漂流”、“漂荡”这两个词,指名贴在黑板上,说说为什么这么贴(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课件上显示的“漂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山顶上再也……”取“纸船”与“风筝”,引导体会感悟。 4、指读自己喜欢的段。 5、你能想象出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在心里会为小熊说些什么?(指名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5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验器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字,会写27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词语,识写汉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竞赛解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pk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识记字形的方法。 3.争当“识字小明星”,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两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快速朗读课文,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想:两课文各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情况,互帮互学。 (1)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时,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2)组长带领组员互认生字,轮流组词。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学生汇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郊游巷口绷带委屈牢骚其实刹那瞬间 彼得账单瞧瞧受遣似乎索取餐盘芬尼 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出示认的字:郊破巷绷委屈骚其罢刹 消瞬帐彼瞧款遣索餐欠 尼偿羞怦翼 出示写的字: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疑 久寻父终彼店瞧邮忽然 欠项助晚偿怦围 (2)认读字词(指名读、轮流读字词) (3)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4)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赛讲词语的意思,选出优秀者准备参加全班赛) (5)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第一种形式:师出示词语,各组选手抢答意思。 第二种形式:师出示词语的意思,生来抢答词语。(获胜者发智慧星) 4.教师检测学生组内学习情况。 (1)学生到黑板前给认字注音。(师生共同)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易读错和易注错的字音。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各组pk的形式来识记字形。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四、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