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 |
范文 |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 引导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代表作,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剪梅》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李清照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阅读练习】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两首》中哪一首所表现的情感接近,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