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将进酒》教学设计 |
范文 | 《将进酒》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进酒》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 一、导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视权贵如粪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敢于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处涸辙以犹欢,放声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人是谁呢? 二、生:李白。(在大屏幕上显示李白的图片) 师:我们对李白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从学前班开始我们背诵他的诗歌,现在我们找一行同学对李白做个简介,要求,后面的一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说的内容只能补充,不能重复。 师:这位诗人不但被誉为“诗仙”,还被誉为“酒仙”,他不但喜欢喝酒而且还善于劝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劝酒篇《将进酒》(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两到三遍(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很有气势,但光有气势还不行,还得注意朗读的技巧,要注意文本的节奏,停顿,注意行文的轻重缓急,和高低的变化,还应该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大屏幕: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声韵) 生:找出诗中的停顿、重音,可以就近两三个人一起商讨。 师:找出你认为把握最好的一处给大家做个展示,其他同学倾听、尝试(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朗读,并及进给以评价) 生:活动展示,教师评价 师: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悲 将李欢 进 酒白愤 狂 师:李白的这些情绪当中当一种情绪是主要的呢? 生:悲愤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三、师:不知是李白成名了酒,还是酒成名了李白,总之,李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一种生活状态似乎都与酒有关。(出示大屏幕:酒与李白) 屏幕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忧愁的时候要喝酒) 屏幕三: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朋友相约高兴时有酒) 屏幕四;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作客的时候有酒) 屏幕五: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 师:来在李白的生命中酒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酒成就了李白辉煌的人生,因此余光中先生说 屏幕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李白的好朋友对李白的才气也大加赞赏 屏幕七;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师:也许是酒助长了李白的豪气,敢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也因此触怒了权贵,也因此断送了他的政治生涯,好友杜甫对些深感痛惜,也有责备。有诗为证; 屏幕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师:不管是李白与酒谁成名了谁,只知道李白与酒相得益彰,酒与李白融成了一体。写一篇周记《酒与李白》 四、齐声背诵《将进酒》 《将进酒》教学设计2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古典诗歌学习提出要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受作品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中从诵读出发,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把握,教会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另外,《将进酒》是一篇长诗,想要用一课时完成整首诗的教学难度很大,所以我决定选取其中的一个重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既然诗歌学习重在朗读,另外我也参照了全国金奖和与教材对应的教学实录,发觉这篇课文一课时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诵读方面,这说明这种教学安排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学习另一个关键就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而对情感的理解最好的渠道就是诵读,所以以诵读为主线的办法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教学背景 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关键是要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很多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并非一种,所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另外,学生的朗读素养还是差很多,所以朗读教学是现在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并且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诗人的性格。另外李白的性格特点本来就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所以朗读法恰恰适合学习李白的这篇劝酒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解决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诵读共同解决。 教学方法: 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 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导入新课 以“诗与酒”为话题导入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知人论世天地宽-----背景简介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快速完成背景简介 (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1、背景简介 作者于约天宝十一年(公元752),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宴饮。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颍阳。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2、解题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三、夯实基础我先行----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出示,学生根据预习完成) 1、读准字音: 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 恣欢谑()千金裘()烹()羊沽()取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斗酒十千恣欢谑 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 四、因声求气悟感情----理清情感脉络 (一)检查预习: (学生评价) (二)教师范读: 强调同学们要注意示范朗读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感的处理。 (三)品味情感 品读李白在这首诗中的那些情感变化,并试着结合诗句做具体的赏析。 鉴赏分析: 1、悲(同义词即可)(板书:悲) 朗读指导:(教师点评指导) 2、欢(同义词即可)(板书:欢) 朗读指导 (教师点评指导) 3、愤(同义词即可)(板书:愤) 朗读指导 (教师点评指导) 4、狂(同义词即可)(板书:狂) 朗读指导 (教师点评指导) 纵观全诗,可以看出来,诗人围绕一“酒”字,感情的发展分了(悲伤)—(乐观)—(狂放)—(愤激)—(愁苦)五个层次,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送宕,一泻千里。 (四)自由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指导) (找一位同学示范朗读) 五、独树一帜展个性----合作探究 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小结) 四:小结: 六、拓展延伸显能力 (多媒体展示)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B、恣意(zì)C、将进酒(jiāng)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所守或匪亲(匪:非)B.卒廷见相如(廷:庭)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径须沽取(沽:酤)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②呼儿将出换美酒()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⑥助词,用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时作业 七、板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清句读。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明确: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转眼之间满头的青丝已经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据此推算,李白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易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另外,中国古代的文人在面对着永恒的大自然的时候,也经常生出这样一种感慨,尤其是那些有着远大宏伟志向的人,当他们的这种志向不能够得以实现的时候,报国无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这种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到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再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在感慨人生苦短。这个“悲”字,悲的是人生苦短。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明确: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③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明确:“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④第一句除了运用了夸张之外,我们看看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 “流水”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总结: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反衬。 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喻。 由江水的永恒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起兴。 ⑤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 明确:(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4、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5、这种欢乐,欢快是发自李白内心的吗?不是。 明确:插入李白的人生经历。 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召李白进京,李白接到命令,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不再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蓬蒿之间,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次李白只用了十天就到了长安。在这之前李白是进过长安的,因为遇见的是忌能妒才的小人,那次也没有机会得到重用。这次李白到达长安之后,玄宗也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是临时、候补的身份。李白有没有才呢?有才(小故事:一次玄宗携杨贵妃在骊山温泉宫,行乐,玄宗亲自作曲,想要以新词入曲,于是急召李白。当时李白正在酒店里喝得烂醉,但是,被抬进宫中,凉水泼面之后,他顷刻之间就写了十余首诗——其中八首保留到今天。玄宗十分高兴,赞赏有加。)就是这么一个有才的人,在长安呆了两三年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用,只把他看作词臣,后来玄宗还客客气气的让他卷铺盖回家,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打发出来之后呢。我们要知道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在东鲁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并且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里,在诗里他把长安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我们看看这首《将进酒》写于哪一年呢?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是被用无望。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但是内心的深处,仍然还是燃烧着那样的一团火,“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我有才,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这实际上是李白在对酒当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一种无奈,或者说是一种气愤。这也足以说明这个欢乐不是发自李白内心深处的。 6、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李白的真心话吗?怎么理解? 明确:是仕途的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李白是要借酒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不满当中,他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话“古来圣贤皆寂寞”,圣贤在他眼里面都无所谓了。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到古今,这是他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的总结。其实李白从内心深处是非常尊敬那些圣贤的。因为圣贤,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内心是尊敬圣贤的。在这个时候,他内心确确实实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明确: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何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 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7、李白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 明确:借酒浇愁 李白这个人是傲岸不屈的,对不对。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他不愿受到统治者的那种束缚,统治者你不重用我,我就“明朝散发弄扁舟去”。他是这样一种要追求个性解放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一种狂傲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李白的一个性格特点的表现。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8、《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的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从这一点来说呢,这首诗就是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篇喝酒发牢骚的诗能流传千古呢? 明确:通看全诗,本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什么字? 明确:“愁”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把国仇家恨、漂泊之哀融为一体。她的愁自然而然的能流传千古。 而李白这个愁仅仅是酒后发牢骚吗?(不是) 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愁吗?不是。“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什么意思?(古往今来) 那么,古往今来像李白这样的人是个体的还是比较有共性的? 共性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那个年代怀才不遇,壮志未酬,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李白的这种愁苦把悲、欢、愤、狂融为一体,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9、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里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又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明确:李白自幼接受儒释道各家教育,使李白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10、李白的诗不仅在当时就非常有名,而且后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展示一下他人对李白的评价。 ①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②贺知章:子,谪仙人也。 ③“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将进酒》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导入语的设计,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二、解题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1、本诗背景。 三、朗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 五、研究课文 在自由诵读的基础上,思考完成练习二。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板书: 悲——乐——愤——狂 愤激 2、思考练习二(2)。 明确:(见教师用书) 六、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阅读《语文读本》李白诗歌 《将进酒》教学设计5目标可定为: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三个好朋友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三、读出诗韵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品出诗情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极写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作品起笔即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人很快就会由年轻变为衰老。可诗人却以黄河之水一泻万里的流势形象来比喻,使人感到其奔腾咆哮之气势,给人一种奔放豪迈的感受。而悲叹人生之短暂,则以满头青丝“暮成雪”这一形象来生动表现。显得更加形象鲜明。因时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负良辰美景,有兴致的时候应该及时饮酒尽情行乐。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虽然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及时行乐,只不过是为了解脱有志不得施展的苦闷与忧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应该干他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写痛饮狂歌,但又表现出不慕功名富贵,愤世嫉俗的精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描绘的是痛饮,充满的是豪气。“且为乐”,即暂且以酒作乐,表明诗人决意要把忧愁和烦恼暂且放下,勉强“为乐”,由此可见,豪饮之中蕴含着极大的忧愤。“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前一句是提醒朋友快快尽情干杯,后一句是提示朋友倾听我的激愤之言。什么样的激愤之言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藐视功名利禄;后一句将“古来圣贤”与“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写要以尽情饮酒来消散心中的忧愁,同时又表现了在黑暗现实中的苦闷。“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中,诗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挤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况。曹植当年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贵,自己为什么要怕花钱呢?只官尽情地痛饮吧!这里一个“何为”,一个“径须”,充分表现了诗人不惜一切只须痛饮的情景。这不惜一切痛饮,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无可排解的愁苦。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句里,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诗人以一个“愁”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 总结: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快乐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美酒盛宴) 愤激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怀才不遇)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齐读全诗。 五.悟出诗味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 《将进酒》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将进酒》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学习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 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裘(qiú)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悲乐愤狂愁 (板书) (二)内容赏析: 1、教师朗诵前两句, 2、思考:诗歌本来是表现诗人“愁”的情感,为什么写黄河?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宛如自天倾泻的黄河水,激浪奔腾,势不可当,在形象上与诗人汹涌喷发的感情是相似的,诗人寄情于雄伟奔放的黄河,也借黄河把自己的精神性格映现出来。 3、教师朗诵三、四句,讲解:这两句诗表面上看是慨叹光阴迅速,人生易老。但李白在《日出入行》中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落怨于秋天”、“万物兴歇皆自然”。对于生老病死的规律李白是坦然面对的,可见,李白“悲”的不仅是“白发”,还有什么呢?(提示:结合背景思考)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叹息人生短暂,而年华虚度,未能建立功业。 4、教师概括: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的。(学生齐读前四句)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悲伤的。(学生齐读前四句)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参照背景)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提示:参照背景) 明确:这里的得意是适性、快意的意思,是指遇到岑夫子、丹丘生这样的好朋友,言谈和思想活动都处于自由解放的状态。遇到这样快意的场合,便可以把苦恼暂时抛在一边,借助酒力舒展一下身心。 诗人用“须”从正面肯定、强调;紧接着又通过“莫使……空……”构成双重否定,进一步加重语气,把诗人要饮酒,要尽欢的欲望,表现的极其强烈,诗人的情绪也由悲伤变成了,这里的欢乐是脱下精神负担的自我拼搏。(学生朗诵,注意体会诗人的情绪)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脱下精神负担后,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仍然执著的想到用世,并且达到了自信的程度。 讲解:李白在人生面前既有被动的一面,又有主动的一面社会的不公平,使他功业无成,但是他生性豪爽,虽悲也有推开悲伤的得意之时,他天生高材,虽悲也不失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具有反抗社会的能量时,就要大张旗鼓地尽情饮酒,尽情欢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会有这样快意的抒发。 总结:诗歌进行到这里,诗人的情绪有悲伤到欢乐进而尽情地饮酒。以上可作为诗歌的第一部分。(学生诵读,体会诗人的情绪的变化) 7、诗人与朋友尽情饮酒,但并不是单纯的饮酒,在酒酣气足中评说社会、人生。评说社会的是那句,起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岑夫子,丹丘生。将尽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写席间劝酒,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首先把矛头指向富贵。他鄙视那些排挤贤能的贵族,诗人自己就是被贵族排挤出长安的。借鄙视权贵来抒发自己被排挤的之情,并且由自己想到了古代的圣贤,古代的圣贤在贤愚颠倒的社会里也是备受冷淡的,当今之世难道还应再效法吗?那些饮者倒往往能惊世骇俗、千古留名。 思考:诗人把圣贤和饮者对举,是否定圣贤吗?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不是,是对圣贤的惋惜和不平,是对荒唐社会的嘲讽。 诗人的情绪又由欢乐变为愤激。 9、“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为了给饮者壮声色,诗人拉上了曹植,曹植曾经在平乐观与宾客狂饮,美酒一斗,价值十千,恣意欢谑。李白以曹植作为效法对象,劝主人莫愁钱少,把宝马、轻裘典当出去,作为酒资,去买酒狂饮。这样狂饮的目的是为了“销万古愁”。 思考:结合全诗,谈谈如何理解“万古愁”? 学生思考、组织展示、点评后明确 明确:以怀才不遇为中心,把整个古代史上才智之士未得舒展抱负的愤郁都囊括在内,在结构上照应了开头的“悲”。诗人要通过饮酒把“万古愁”销尽,表现出一种狂放的情绪。 (学生朗诵第二部分) 10、教师总结:就整首诗歌来看,诗歌第一部分诗人的情绪由悲伤到欢乐进而自信地饮酒;第二部分,诗人借饮酒评说社会人生。整首诗都让人感到诗人的感情始终处于激烈的拼搏之中,全篇就是一曲借助酒力,努力排遣愁闷,渴望伸展才智,在悲感中交织着自信的乐章。 (学生朗诵全诗) 11、作业布置:背诵全诗,完成课后练习。 《将进酒》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6.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我们找到了“欢”“乐”“愁”,还有一个字是什么?(悲)李白为何而“悲”?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附录:本课涉及的诗文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玉壶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行路难其二》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公子(指魏公子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史记》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晋书刘伶》 《将进酒》教学设计9一、学习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味本诗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2、通过诵读,理清本诗丰富充沛的情感脉络,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狂放不羁实则渴望用世而又不得的悲愤之情。 3、能够熟练背诵全诗。 二、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三、教学手段 ppt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形象导入到本诗。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有“请、希望”的意思,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音义相同。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的愤懑和狂放。 (三)简介写作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这个时期的李白内心极度苦闷。那一年,李白与岑勋在嵩山友人元丹丘家做客,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设宴饮酒,酒到畅快之时,李白对酒放歌,唱了一首千古名曲——《将进酒》。 (四)诵读感知 李白当时唱歌的音乐曲调,今天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就不唱了,我们通过吟诵朗读来感受一把诗人的情怀。 学生朗读,教师作必要指导,全班同学再齐读。 (五)文本解读 1、李白劝友人怎么喝酒? 明确:乃狂饮。 2、李白为什么劝友人如此狂饮? 明确:为了尽欢、留名和销愁,其中销愁乃最根本的原因。 3、李白“万古愁”从何而来? 明确:有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坎坷的悲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丑恶现实的憎恶。 4、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特征。 明确:狂放不羁,任性率真,执着追求。 (六)结束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好朋友李白诗歌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用在《将进酒》这首诗上自然是非常恰当。李白的诗歌因为诗人内在情感的充沛,风格手法的多变,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而名垂千古,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最后全班同学再来齐读一遍结束。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读过的李白诗歌,试以“李白诗歌中的饮者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将进酒》教学设计10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 ②拿 ③扶持 ④带兵的人 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七、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4、作者表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偏偏选陈思王为例?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八、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九、《将进酒》测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歌:唱。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表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三)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四)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A、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十、拓展延伸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这是谁的诗,他们对李白饮酒过度持何态度? 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和李云龙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两人虽然相差11岁,且性格炯异,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录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1首。《不见》中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又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涂。 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教学设计11【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学生容易进入吟咏和体会情感的体验阅读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诗句)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首推李白。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写到李白喝酒吟诗的诗句呢?(学生说诗句) 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不见》这首诗中又是这样写:“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见,李白好饮,也善饮,而且他把饮酒和吟诗紧密联系起来了。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将进酒》来走近他的诗酒人生。 二、自由朗读,把握诗意 (边读边结合课本注解,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后,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2、老师和学生补充、整合答案。(多媒体显示) 这是一首劝酒诗,写的是诗人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听听美读,说说感受 (一)美美地听——初步体会诗歌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多媒体播放《将进酒》的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 (二)轻松地说——请说说在听完配乐朗诵后你对本诗的句式和节奏的变化的整体感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补充整合答案) 明确:1、句式:以七言为主,有长短变化。 2、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奔放而流畅。 四、多样诵读,品味诗情 (一)第一层 (多媒体显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老师范读. 2、 让学生说老师范读出的感情。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壮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因此,这一层要读出“悲壮”的感情来。(一开始要读得颇有气势,节奏要迅疾,后来渐渐缓慢生悲) 3、齐读第一层。(读出“悲壮”之情) (二)第二层 (多媒体显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1、请一名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能体现感情的词语,并揣摩该范读同学对这一层的处理是否符合自己的想法。(他朗诵得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要注意借鉴;不符合你的想法的地方,就注意在自己的朗诵中体现出变化。) 2、边评价边范读。(读得好还是不好?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请试一试) 明确:这一层能体现感情的词语有:“尽欢”、 “必有用”、 “还复来”、 “为乐”、 “三百杯”和四个短句等。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所以应 该读出“欢乐”的感情来(情绪高昂,节奏逐渐加快) 3、齐读第二层。(读出“欢乐”) (三)第三层 (多媒体显示)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边分析边逐句读。(这一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大转折,因此必须在老师的设疑和引导的基础上来读) 提问1:“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意思是诗人以为富贵生活“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用醒”,可见诗人对豪门贵族怀有什么态度? (学生讨论后)明确:鄙弃、愤懑。“不足贵”“不用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鄙弃、愤懑之深。 女生试读这两句。(读出“愤懑”之情) 提问2:“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中的“寂寞”和“留其名”体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又体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诗人说古代圣贤“寂寞”是为他们惋惜,同时又是说自己,流露出愤愤不平之情;因此,要在“叹惜”中读出“不平”之气。“留其名”又可看出诗人认识到自我价值后的自信和激动,因此要重读。“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因为这是欢中有悲,激动中有愤懑。 男生试读这四句。(读出“不平”和“激动”) 2、齐读第三层。(读出“愤激”之情) (四)第四层 (多媒体显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1、自由读,边读边揣摩这一层的感情。 2、请试一试。 3、让试读的学生说说他为什么这样读。 明确:“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宜重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应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因为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因此,要读出“狂放”,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壮之重、欢乐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4、齐读第四层。(读出“狂放”) (五)朗诵全诗 1、展示全诗感情的起伏变化:悲壮——欢乐——愤激——狂放。 2、配乐齐读。 四、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多媒体显示)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在感情变化上和《将进酒》的相似之处,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揣摩,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自读此诗。 诵读提示:开头两句显示出诗人郁积好久的忧愤的心情,接着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长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展示出诗人的豪迈的胸襟,然后诗人又自比小谢,极为自信,然后,却又迅速地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中。感情也是起伏变化,也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的气概。 2、按照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全班齐读。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应该说,已经走进了李白的心灵世界中。诗歌就是这样,要想读懂它,就必须不断地朗诵。在朗诵中领悟,在领悟的基础上再诵读,如此循环,就可以逐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李白的生平,我们知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狂歌,他开始纵酒,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从《将进酒》中我们可以体悟到,对李白而言,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将进酒》教学设计12一、课程分析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五、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将进酒》教学设计13【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将”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读,鉴赏课文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四、三读文本,深入解读 1.夸张在哪里体现?有怎样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飘逸? 五、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 感伤——洒脱——愤激——豪放 《将进酒》教学设计14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诗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哥》) 二、读一读 自由读 齐读 朗诵 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听名家配乐朗诵 三、赏一赏,自主探究 理解赏析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 比兴、夸张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 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 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 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为什么? (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 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蔑视权贵 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 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 夸张 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 五、悟一悟: 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 诗仙酒仙 读、赏、品、悟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 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教学设计15(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 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 (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 3、齐读 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 (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 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读出相关的诗句) 点拨:悲——“欢”——愤——狂 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 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三)、深读——读出内心境界 1、引入: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江边,一个小孩在吟诵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开玩笑地说:“你还呼儿?!”小孩说,太白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何为“万古愁”啊?小孩问完,周围一片寂然。李白没有回答,只是泪流满面。 虽是无知的童言,却值得我们深思,李白的这种种矛盾纠结,只能说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为什么说是“万古愁”呢?到底什么是“万古愁”呢?也许我们不能穷尽这个答案,但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二呢? 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理想的、对现实不麻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愁。这愁包含了对人生短暂、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慨叹。这种愁绪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们身上都有这种愁绪。 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课堂小结 李白为诗而生,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丰富了酒的内涵。唯李白,方显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万丈,在李白的杯中,酒发挥得淋漓尽致,飘香流芳。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全诗,穿越时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扬的文字中流淌的万丈豪情,与李白同销万古愁!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再次感受豪迈的风格。 五、附:板书设计 豪迈 六、教学反思(课后待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